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好几位读者来信,谈到《暮江吟》(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诗中的“瑟瑟”一词不应解作碧色,而应解作“萧瑟”;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派萧索凄凉的景象;还认为诗中有诗人的政治寓意,希望我们就此作出答复。谨将我们一些粗浅的看法略述于次,供参考。“萧瑟”一词,最早见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蒂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萧瑟”二字,一般形容秋风吹拂树木所发出的声音,有时也形容寂寞凄凉,前者如上举,后者如杜甫《咏  相似文献   

2.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是一首描写一位女子在秋天月夜思念爱人的民歌。诗中的女子一片痴情,她愿借月光把自己的情思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爱人。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类似这样写望月相思、见月怀人的作品不胜枚举,像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著名的篇什。  相似文献   

3.
曹操《观沧海》诗中有“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两句诗 ,很多资料理解为“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 ;《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这两句写大风大浪的景象 ,声势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耳边似有秋风呼啸之声 ,惊涛拍岸之声” ;在课后练习写景顺序的明确中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所有材料众口一词 ,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实景 ,其实 ,这种说法大有商榷之处。首先 ,从时间上看 ,此诗写于公元(非农历)207年7月 ,正值夏季 ,何来秋风?就“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二句而言 ,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象 ,因而这两句诗不可理解为“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其次…  相似文献   

4.
《湘夫人》是写湘君得悉湘夫人来寻他的消息之后来到洞庭湖畔等待湘夫人而终于不遇的经过的。《湘夫人》一文有如下的艺术特色。一、寓情于景,亦悲亦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起首极力渲染深秋萧瑟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秋风与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为“愁”抹上了一层浓浓的色彩。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顿时如泉涌出。至此,一个不顾寒气侵骨、伫立远眺的人物形象活现在我们眼前。秋天的萧瑟悲凉,湘君的惆怅凄迷,构成了全诗特有的气氛。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深厚情感时,…  相似文献   

5.
一、巧用修辞手法。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如写《秋天的校园》中的“菊花”:“秋风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脑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摇晃着,还不时悄悄地把头伸进我们的教室里,好奇地欣赏着这几十双求知的小眼睛,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段巧用拟人的手法写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与景融为一体, 多么形象有趣啊! 二、巧用俗语。  相似文献   

6.
秋天到了,小朋友们的来稿中,描写秋天的习作也特别多。这反映了同学们对于秋天的喜爱,也说明大家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因此本期特别推出“四季情怀”之“秋季篇”,集中选刊了几篇描写秋天的习作,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同学们的习作中充满了孩童的纯真感情,富有童真、童趣。在他们笔下,秋天是如此的可爱、有趣。宫瑜小朋友笔下的《秋天》,秋风“急急忙忙在树叶后面捉迷藏”,天上的白云也“跑着跳着玩得欢”,他用孩童式的快乐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童趣的秋天。蔡一涵同学的《我爱你,秋天》一文描写很精彩。“小灯笼般的橘子密…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清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王力的《古代汉语》将“此去经年”注释为“这一走,一年年下去了”。另外,成语“经年累月”中的“经年”也是“一年又一年”的意思。二、作者当时因为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开封)去各地漂泊。这首词描写了他和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  相似文献   

8.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秋天是落叶飘零的季节,也是硕果挂满枝头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索的季节。谈到秋天,有人想到的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有人想到的是"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则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请以"又是一年秋风起"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这首诗以叙事与描写、抒情紧密结合的诗句,饱含着诗人当时所经受到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一开始就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形。秋风“怒号”,显示了无情的寒风呼啸的威势。“卷”、“飞渡”、“洒”、“挂(?)”、“飘转”,  相似文献   

10.
秋色入心即为愁。秋天来了 ,秋风起了 ,秋雨下了 ,秋叶落了 ,这些景色最容易引发人的感伤和愁绪 ,特别是对于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汉乐府·古歌》中“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的诗句 ,道出了秋天典型的景致和文人们典型的心境。古人写愁绪有很多名篇名句 ,屈原的《离骚》以长歌的形式抒发被楚王放逐的郁闷 ;张衡的《四愁诗》一唱三叠 ,表达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心声 ;李白也有很多写愁的诗句 ,随手拈来 ,皆成名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秋甫歌》)“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五花…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六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有“秋天漠漠向昏黑”和“床头屋漏无干处”两句,笔者对其中“向”和“屋漏”的传统讲法有不同看法,说出来向大家请教。“向”通常讲作动词“转向”或副词“将近”。这样讲与上半句的“秋天漠漠”无法照应。“秋天漠漠”是说秋季天空中浓云密布的样子,这是具有描写性质的主谓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秋天是落叶飘零的季节,也是硕果挂满枝头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索的季节。谈到秋天,有人想到的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有人想到的是"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则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请以"又是一年秋风起"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3.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做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  相似文献   

14.
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古诗文的默写是一位极少“缺席”的“嘉宾”。《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各省市对古诗文的考查不仅加大了比重,而且在形式上也出现了三种新的样式,值得注意。一、理解型先看几个例子: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面上没有提到“情”,但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两句诗是,。2.古代诗人写秋的诗句很多,杜甫在《登高》中的两句诗,,写出了秋天空旷萧条的典型形象。3.刘禹锡为秋天做了一首翻案诗,其中有两句极力赞美…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早晨,晨雾笼罩着大地,一切都在白茫茫之中。远处的青山,隐隐约约,像蜿蜒起伏的巨龙在腾云驾雾一般。秋风一吹,树叶纷纷扬扬从树上飘荡下来。石榴红了,苹果熟了,柿子一团火,葡萄五颜六色真美丽。老师点睛赞叹美丽的秋色,是我们小学生常写的文章。动笔之前应先确定一个中心,如秋晨美景,秋霞可爱,秋风瑟瑟,秋实累累……然后围绕一个中心分层描述。上面这个片断既写秋晨,又写秋风,还写秋实,中心分散,与题目不符。题目是《丰收的秋天真美丽》,通过审题应明确,它的中心是颂秋实之美,写秋晨、秋风没有必要。建议:围绕“春华秋实”,描绘秋天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绝妙的小诗。初看诗题,你就会展开无限的愁绪与遐思。秋天,草木摇落,万物萧条,这是一个悲凉的季节,也是个最易让诗人发挥愁绪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我国古代诗文里,言秋多言悲,从宋玉“悲哉,秋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曹丕“秋风萧瑟  相似文献   

17.
一位云南边防战士写了一首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幸福十亿人”这句诗就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而来的一种“使动”句,意思是“使十亿人幸福”。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主要有三种情况。一、动词用如使动。例如:1.喊得比崩石岩的炮声还惊人。(赵树理《求雨》)2.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杨朔《香山红叶》)3.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朱自清《荷塘月色》)4.她的成功表演倾倒了千百万观众。《最矮的女演员》载83年3月13日《湖南日报》)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先生的《药》,读者会有一种血液凝固冷彻骨髓的感觉。这除了小说写的是悲剧故事外,还因为作者从下面三个方面艺术性地去表现“冷”字,进一步加强了悲剧的效果。一、借自然环境显凄凉气氛作者将悲剧故事集中安排在两个特定的时空之中:一个是秋风萧瑟的早晨中的刑场和华家茶馆,一个是春寒料峭的墓地。小说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简练而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  相似文献   

19.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晚上。秋天的萧瑟往往令人产生伤感的情绪.很多诗人都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悲秋”的情感。不过引人悲伤的其实并不是秋天本身,而是诗人当时的境遇。叶绍翁是南宋诗人,他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身花异乡,那种对家的强烈思念才是全诗淡淡悲伤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对秋或歌或悲,要么直抒胸臆、热情颂秋,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要么写得萧瑟暗淡、愁情悲秋,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而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