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是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达86%,生活垃圾处理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对广州市2010年至2018年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发现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主要来源从能源活动逐步过渡到废弃物处理,占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70%,而废弃物处理排放的90%以上来源于生活垃圾处理。研究表明:广州生活垃圾处理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上升,与2010-2018年排放量平均增速为5.16%,后期增速大于前期。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维持在0.7-1.1kg/人/天。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垃圾填埋为主。本文以城市常住人口、人均垃圾产生量、垃圾焚烧电厂的日处理能力、甲烷回收率几个参数设置了三个情景预测广州到2035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及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发现:2035年前广州市垃圾产生量不会出现增长拐点,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将于2033年前后出现。2019年垃圾排放量出现增长拐点,到2035年,减排情景下的垃圾排放将较政策情景降低31%,强化减排情景较政策情景降低48%。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2003--2011年度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各宏观数据的梳理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是造成生活污水排放的最重要因子,而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生活污水排放,说明我国目前还处于高污染的消费模式阶段。同时人均GDP、城镇化率以及开放程度都与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而人口规模则对生活污水排放不具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广西区农村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广西横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崇左市江州区、平果县、钟山县5县区9个乡镇21个行政村153个自然村9432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区农村各地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有一定的差异性,但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之间不成正相关。农村收入水平对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排放量影响不显著。生活垃圾的产排污情况与农户平时的生活习惯关系更大。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主要的污染物是全氮。各地生活垃圾中全氮和全磷的产排污系数相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陕西省1986年~2005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建立陕西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尚未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处在上升阶段,只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处在下降阶段.认为.陕西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陕西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1952-2007年的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支持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位于1319元.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与人均收入呈单调递增关系,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单调递减关系.而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分别位于3304元和44049元.目前除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他各省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位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的定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垃圾排放量增幅显著,目前收费制度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在对国内外废弃物排放新型收费制度的探讨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将排污收费价格制定标准中的边际处理费用法与费用分摊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的定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开展垃圾计量收费的试点工作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对促进我国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减量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省区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环境经济学界的许多研究不断证实或充实这一结论。本文基于环境一收入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假设,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5—2004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六类环境指标与人均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均粉尘排放量、人均SO2排放量和人均烟尘排放量三种指标随人均收入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而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人均废气排放量随收入变化呈现单调上升的一次曲线;各类环境污染指标随收入变化的转折点出现位置有所差异,而我国环境污染指标随收入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29个省区1989-2007年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废气3种环境污染人均指标与人均收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废水排放量随人均收入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人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人均废气排放量随人均收入变化则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州市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主要来源已从能源活动逐步过渡到废弃物处理,其中90%以上来源于生活垃圾处理。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填埋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5%左右。以广州市常住人口、人均垃圾产生量、垃圾焚烧电厂日处理能力、甲烷回收率等参数设置3种情景,预测到2035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及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结果发现:2035年前,广州市垃圾产生量不会出现增长拐点,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将于2033年前后出现;2019年,由于广州市新增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营,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出现增长拐点;到2035年,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减排情景下将较政策情景下降低31%,在强化减排情景下较政策情景下降低48%;垃圾焚烧相对填埋方式具有更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质量内生于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出了"环境政策有效性"假说,并通过对天津市16个区县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经济发展、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各区县工业和全社会SO2、NOx、烟粉尘排放量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而政府环境政策、企业减排技术进步显著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从而证实了这一假说。研究还发现,天津市各污染物基本都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整体尚未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拐点;污染物排放量与工业化进程显著正相关,而当前天津市大多数区县尚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应着力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来降低工业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