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红楼梦》楔子肯定系曹雪芹创作,这是在脂批中明确指明的。针对“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一语有批曰“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狯之甚。”脂批中多次明点作者雪芹或芹溪之名,但有关《红楼梦》创作权的要算这一条最直接了。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之梦     
樊杰英 《广东教育》2003,(12):53-5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个中味?”雪芹先生于《红楼梦》开卷处,便以知音难觅,更恐知音难觅而叹。雪芹之痴,可见一斑。而又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则可见其十年心血倾注于此书之心,可谓痛极、苦极矣。脂砚斋评曰“雪芹哭成此书”,此诚可信。《红楼梦》是悲剧,无可否认。读罢《红楼梦》,少有不掩卷慨叹者。或为宝黛爱情终成镜花水月所悲,或为荣宁二府盛极终衰所悟,又或为众女子(尤其是金陵十二钗)之风流云散、香消玉殒所叹。如此种种,亦诚然谓之《红楼梦》之悲也。然《红楼梦》之最可悲处,亦可谓《红楼梦》之最震撼处…  相似文献   

3.
有正本《红楼梦》,诞生于民国元年,是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一手炮制的,是《红楼梦》伪本的始作俑者,戚蓼生的序很可能是伪托。它的批语为当时"著名小说家"所加。《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多抄自有正本批语,而署上"脂砚""脂研"等名号。有正本对程甲本《红楼梦》大肆篡改,狄葆贤眉批为其篡改张目,有意欺人。  相似文献   

4.
是黛还是钗     
红楼梦自成书以来,拥黛派和拥钗派的论战就没有停止过.拥黛派执着于黛玉的才貌双全和纯真凄美,发出了红颜应效林黛玉的慨叹;而拥钗派专注于宝钗的宽厚贤德和娴淑静雅,生出了娶妻当如薛宝钗的感慨.但是我们在读过《脂披红楼梦》后,却发现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脂砚斋对黛钗二人的评价竟然是:“钗黛合一”,也就是说黛钗二人本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6.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较普遍的看法是:《红楼梦》的主题在于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以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史,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以笔者愚见,把所批判的东西都冠之以“封建”的帽子未免僵化草率。雪芹先生开篇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笔者窃以为偶得雪芹先生立意之本,那就是“识破梦幻,跳出迷津”。那么“梦幻”所指具体内容为何?从跛足道人的《好了歌》那发人深省的歌词中,…  相似文献   

7.
张志 《成都师专学报》2000,19(1):37-40,55
针对李金松先生所谓《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八回有别于程高本的一处“异文”,为“脂抄庚辰本乃系后人作伪而未被欧阳健先生提及的一条至为重要的新证据”,指出此“异文”文辞既不鄙陋,与贾政的一向性格也不相左,而且也没有歪曲宝玉形象,更没有同第十三、第六十三两回提到的贾敬为“进士”的叙述相矛盾。因此,第七十八回这段文字根本就不是什么“脂本作伪”的“重要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三综观《红楼梦》全书,可知黛、钗的矛盾冲突,主要发生在前四十二回,以后则矛盾渐渐消失,二人并转向相互体谅,最后终于和解,而成为知己,以黛玉主动拜薛姨妈为"妈",称薛宝钗为"姐"而结束。在四十二回前,黛、钗矛盾冲突的重点又究竟是什么呢?若简而言之,即乃"木石前盟"与"金玉  相似文献   

9.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10.
脂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陕西汉中市二中刘钟智十多种《红楼梦》版本,可分脂本程本两大系统。脂本八十回,手抄本,有脂砚等人评语;程本一百二十回,刊刻本,尽删脂砚等人评语。脂本在前,程本在后,脂本离原著近,程本离原著远,程本是程伟元、高鹗大量修改脂本并补续...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在红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虽然现在普遍认为作者是曹雪芹,但还存在诸多疑问。通过对《红楼梦》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细读,不难发现,曹雪芹确实只是“批阅增删”者,原作者另有其人。诸多证据表明,原作者应该是曹雪芹的叔辈——曹寅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脂批本第53回,在讲到贾母元宵开夜宴的厅上摆设的时候,多出了长达近500字的篇幅的一大段,对其中"缨络"的来历作了详细的交待。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作者的写作习惯等五个方面论证了这一大段不是曹雪芹的作品,而是不懂小说创作ABC的脂砚斋们所制造的假冒伪劣。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脂砚斋批语中有关信息指明:脂砚斋的身份是江宁织造府中的书童,<红楼梦>原作者的伴读.脂砚斋对<红楼梦>原作者的家世生平、内心世界、创作意图,以及创作过程一清二楚.曹雪芹的友人都认定雪芹诗人、画家身份,<红楼梦>原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颜.  相似文献   

15.
袁枚的两则涉红诗话一度曾是胡适先生新红学的奠基石之一。后来由于其学生顾颉刚先生的质疑,袁枚就成了对曹家的不知情者,以致他那两则著名的涉红诗话也被打入冷宫,不再被采信。然笔者根据袁枚的人际交往圈的考察后认为:袁枚对曹家不但知情,而且知之甚深。所以对袁枚《随园诗话》中两则涉红诗话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不应再继续采取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程本《红楼梦》写到大观园“从东边一带……至西北”的一条边长是三里半。本文从大观园内建筑景点的具体描绘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出只有程本《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规模才是正确的,合理的,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脂评本随意缩小大观园的面积,是因为其炮制者没有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脂砚斋是什么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砚斋"是一个红学的"黑洞",不小心掉进去了,就像任何物质掉进黑洞那样,只能在黑洞中转,永远也不能出来了。从曹雪芹手里传出去的《红楼梦》根本没有什么批语,各种批语包括脂批都是后来在流传中加上的。程伟元、高鹗和戚蓼生都没有见过"脂批本"。脂砚斋作为比较早的一些《红楼梦》爱好者,在一些手抄本上写下评语,有一些触摸到了《红楼梦》的真谛,值得后来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论争,成为红楼梦研究永恒的话题。本刊开辟“红楼梦研究”专栏,旨在促进当代红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配合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