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蓉 《江西教育》2011,(12):21-21
<正>"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展示一]诗歌朗诵会一、活动计划1.准备朗诵材料: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课本中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读过所喜爱的。  相似文献   

2.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窗边少妇》评析,分析了威廉斯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诗歌创作观。不论是诗人强调"本土"还是"纯语言",其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这种简约之美主要体现在摄影般的透视之美、语言简洁之美、诗歌形象简朴之美及诗行和音步简化之美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诗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童诗更是如此。童诗源于"五四"时期的新诗,秉承了新诗朴素、自由、注重音韵感和节奏感的鲜明特点。因为童诗是为少年儿童所写,为便于琅琅上口,所以就更加强调童诗的音乐美的重要性。那么童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金波先生的童诗是童诗创作中被公认最有音乐美感的作  相似文献   

6.
从《诗经》中挑选几首诗歌,浅析它们的审美特点。它们具有以下的审美特点,"设身处地的同情"之美,言语中内含"悖论"之美,"你想我即我想你"之美,"本能与社会的冲突"之美,"人物身份与语言的贴合"之美,"理由充足"之美。通过分析,以其能对《诗经》文本讲解或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海报--把诗劲铆足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共计诗作290余首,其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颇受人们的喜爱。文章主要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音乐之美,色彩之美,让我们对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4):47-48
诗歌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植入童诗,用儿童诗来改良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机地穿插想象力的培养,诗意语言的训练,独特思维发展的拓宽,用童诗的想象之美、语言之秀、思维之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赏析童诗,初步感知童诗的趣味及基本形式。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联想、设问的方法写童诗。3.引导学生在写诗、改诗的过程中体验想象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12.
赵瑞 《快乐阅读》2011,(7):20-21
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俯拾皆是,既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歌,也有被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仔细体味,这些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的佳作,是构成绚丽多彩世界的主要元素。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组诗教学可以拓展儿童诗教学的空间,丰富童诗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多元。笔者结合儿童诗主题阅读《春天在哪里》谈谈如何在组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一、精选组诗,发掘教学价值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各版本的教材中虽然都有优美的童诗,但大多是单篇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根"线",像"彩线穿珠"一样将几首诗串起来,同时关注诗歌"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萤火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赏析童诗,初步感知童诗的趣味及基本形式。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联想、设问的方法写童诗。3.引导学生在写诗、改诗的过程中体验想象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6.
这首诗歌旋律和美,意境纯美,语言优美,情感至美,极具感染力。教学这首诗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诗歌的隽永之美上。我设定了一个诗歌欣赏节目,主持人提出欣赏方案:从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三个角度自由结合小组,教师作为特邀嘉宾与同学平等交流。一、激情相约主持人:我听说咱班有许多小诗人,真不简单。写诗不容易,欣赏诗歌更不容易。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做客“诗歌有约”沙龙,都来做一次小小点评员,看看谁有欣赏眼光,谁最善于发现美。二、相约沙龙1.相约旋律美。主持人:请听特邀嘉宾配乐朗诵《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希望大家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描绘塞外雪景的壮诗、美诗,向来为人称伟赞奇。教读本文恰可扣住一"奇"字展开,引导学生感悟、品析诗歌意境之奇绝,揣摩写作手法之奇妙,领悟作者情怀之奇伟,以领悟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作者的浩然情怀。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从创作主体在童诗创作中的艺术创造、感知、想象以及诗歌表达的情味上加以比较,展示了儿童和成人在童诗创作中给读带来的不同的美。  相似文献   

19.
贾龙弟 《语文知识》2014,(11):42-43
这是我的一堂诗歌教学课,内容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蒹葭》,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意境优美的诗歌。因此,我在上课时也着力打造诗歌学习之“美”点,营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以实现课标所要求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一堂示范课——余光中的《乡愁》,获得了同行的肯定。在课后反思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上一堂成功的诗歌鉴赏课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触发其知识积累和课堂表现欲望,使之与诗产生共鸣,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不会让诗歌教学中常用的"多读"方法成为"孤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