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陈家礼 《广东教育》2009,(7):120-123
2007年广东高考是施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物理学科命题突出了改革的特点,从命题思想、试题设计、内容取材、题序布局,到落实对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五种能力考查要求等方面,都能巧妙地加以整合,整个命题令人深思和回味.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2009年高考首次实现自主命题,到2011年已经三年了。2011年福建卷文科综合卷地理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坚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帷幕。在此背景下的新课程高考改革相继在各实验省份全面展开。高考命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能力立意取代知识立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以新课程改革、《考试大纲》和测量学方面的要求及物理实验能力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论述了新课程高考物理实验能力考查的策略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普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考试成绩是高等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广,一标多本和分省命题的差异,导致各地存在高考标准不一、质量失控等问题。高考考试标准和试卷结构技术指标的构建,旨在提高高考的效度和信度,它有利于实现考试目的,遵循命题规律,规范命题思路,控制考试误差,树立高考的公信力。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各实验省区的高考命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     
2009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卷基本上贯彻了2009年全国课改实验区《考试大纲》和辽宁省《考试说明》确定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文理试卷都融入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较好地体现了“平稳中重基础,朴实中显特色”的命题思路,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试卷与传统高考试卷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6.
命题做为高考的关键环节,对新课改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命题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与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相互吻合时,会有力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下的高考命题  相似文献   

7.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在能力考查、素质考查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命题者希望通过高考命题的引导来更好地推进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的良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从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是广东省语文学科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九年,也是新课标背景下广东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六年。今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在能力考查、素质考查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命题者希望通过高考命题的引导来更好地推进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的良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2006年高考,是江苏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高考政治试卷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高中政治课教学怎样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高考的新要求?值得我们深度探究。一、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锐意改革,突出创新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在题量、题型、总分、指导思想、考试目的等宏观方面保持基本稳定,但试卷第一次设置综合探究题,突出改革创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代表着新课程实施后高考政治命题的新走向。1.客观题命题立意科学,材料新颖。①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立意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高考,山东省首次实现自主命题。山东卷文科综合卷政治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坚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思路。试题贯彻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特点。与往年相比,既保持相对稳定,又有一定创新,对推进新课改、实施新课程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正在全国铺开,提出并论证高考改革的原则,既是对高考理念和其支撑性理论的一个解读,也是对高考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的一种诠释。高考改革的系统性的原则、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的能力立意原则、平稳过渡的原则是当前和未来高考改革都需要始终遵从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原则、适应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原则、多元评价录取的原则,是目前正在进入到高考改革操作中的理念,在今后占有的比重将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高考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按新课程理念实施的根本因素。高考使课程目标异化为高考目标,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一时又难以摆脱高考的影响,这就使得高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常处于两难境地。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使自己的教学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同时,高中新课改中也要重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这要求教研室应回归本原职能,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议高考应该由各省市命题过渡到由几个高校命题中心命题的轨道。建议以设置高考准入门槛的办法来降低高考成绩在录取环节中的权重,而不宜采用高考加分的办法。要做好高校招生的多元化建设,特别是搞好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不应该增加高考科目。设想了提高作文在选拔中的地位的办法。讨论了高校招生改革的紧迫性和稳妥性的关系。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但可以容忍它作为一个局部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改革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是关乎全国千万家庭的大事,在改革中仁者见仁,联合招生、自主招生、推荐保送、多次考试等形式各显灵通。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将走向何方?通过诊断我国大学的组织运行模式。剖析思考我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多种形式并以此探讨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考试研究》2012,(5):34-41
中国台湾与大陆均于20世纪50年代走上了大学入学统一考试的道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台湾开始探寻大学入学制度改革。本文主要分析和介绍台湾实施多元入学方案的发展历程、实施情况与改革成效,着重分析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对其成效的评价,并提出对大陆高考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替国家培养合格的国民和高素质的人才。有必要在录取依据、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成绩处理、招生录取等四个关键环节围绕原点进行深层次、综合性的改革,以建立新的有中国特色的,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和高校发展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在许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总体来看,与考试技术相关的改革,大部分比较容易取得成功,而制度性的改革往往历经反复,比较曲折。高考改革要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顺应主流民意,才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具有长远的生命力。选择与社会物质和文明水平相适应的方式与进度,这是目前高考改革应当遵从的现实理性。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是以美国高校招考模式为依归,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考的公平性是保证其制度正当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考改革决策及其绩效反馈始终考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开展高考公平指数测评研究,是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提出了高考公平性评价的量化分析框架及其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为对象进行高考公平指数测评的实证研究,试图为高考制度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科学的参照.本研究认为需进一步加强高考公平性评价的科学化研究,并建议将高考公平指数监测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0.
高考制度变革是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其改革进路的设计需要深刻反思国内外高考改革的历史得失,从多维度聚焦高考制度变革的共性趋势。这样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高考改革新思路,促进中国高考制度沿着历史和世界潮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