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孩子迁徙到城市入学,地域的差异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也给中学语文课堂带来了许多"故事"。当语文课堂"遭遇"学生的"叛逆",语文老师该怎么办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老师嫌弃差生,动员孩子不参加明年高考。"近日,有一些中学学生家长向媒体投诉老师对待学生不公平。然而相关学校却表示,这是正常的"高三分流",实际对学生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孙君 《学前教育》2007,(Z1):53-53
<正> 在本刊去年的7—8期,我曾约请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老师写了一篇题为《鼓励孩子创作口头文学》的文章。文章涉及的虽是一个老话题,但金波老师却赋予其新的灵性,读后深受启发。文章最后,金波老师鼓励家长记录下孩子的口头创作故事,帮助孩子编辑成"第一本书",因为那是孩子创作的"第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文后还附上了3名小朋友的口头创作故事及金波老师精彩的点评。我想金波老师这样安排的初衷倒不是为给文章添  相似文献   

4.
正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虽然初中生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但是他们还尚未成年,还是"孩子",不够成熟.然而很多的老师以及家长为了自己的"脸面",为了学生的未来一味的逼着孩子学习,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甚至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比如说,很多的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只想着尽快地将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写完,题目只要作对了,就可以  相似文献   

5.
故事教学就是老师以"故事"为主线,在课堂上设计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方式。老师要把故事呈献给学生,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然后阅读讲述,积累故事中强调的重点句型和重点单词。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story time",只要老师精心设计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比喻一:学习就是"学走路"。有这样一个故事,学生问老师":蜜蜂为什么能嗡嗡地飞,而蝴蝶飞起来却没有声音?"第一位老师循循善诱":孩子啊!蜜蜂嗡嗡地飞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得快,而蝴蝶振动得慢啊!";第二位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拿起一张纸,先是慢慢地扇,然后快速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空气中物体振动的快与慢所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增值"呢?显然是后者。因为学生自己学会的"会"与老师教会的"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因此,构建  相似文献   

7.
儿子今年才入初中。开学之时,学校组织家长听素质教育讲座,校长主讲,内容非常精彩。其中讲到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时,校长提醒我们:一定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把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较,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校长还举出精彩一例: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一加一等于几",有学生答"一加一等于三",这个时候,老师千万不能说"错了",而应该说:"你好有个性哟!"最后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本书以教给学生成长的36种能力为主轴,另附"用爱救回孩子"和"父母SOS"两个记录问题孩子成长的故事和老师与家长亲情互动的内容,为我们娓娓道来有关"希望教室"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原来一直以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于是当别人当着儿子的面夸他时,我总要说几点他身上的缺点,有时甚至将他的小毛小病放大了。今天读到一则故事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愚昧无知,真是枉为老师了。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检测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很多老师对于新知的导入环节煞费苦心,旨在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为新知的学习打开一个新局面,这需要老师设计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给孩子的学习营造一个好的开端。下面我就结合一些课例的导入部分谈一谈我对于别开生面的理解。一、"巧"开生面别开生面,当然要从孩子们的"熟"面开始,这里的"熟"可以指熟悉的知识、熟悉的故事、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知识可以迁移到陌生的知识;熟悉的故事可以引导孩子将蕴  相似文献   

11.
正这本近二十万字的书,我一个上午就读完了。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一是书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出现过,觉得很熟悉;二是对书中蔡兴蓉老师的想法和做法很感兴趣,潜意识里就与自己有个对比;三是从文笔见其性情,蔡老师仿佛在跟读者拉家常,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走在孩子的后面》,这个题目就值得玩味。是"走",而不是"跑"或"赶",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自有其节奏和韵律,不能快也快不了;是"孩子",而不是"学生",就越发显出教育对象的活泼灵动而非循规蹈矩;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一名大学的化学老师,孩子是珠江五校的一名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二年级上册数学书中有一个"华容道"的小游戏,我的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其实,"华容道"作为一款智力游戏,不仅是几个方块的移动,"华容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典故更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借此机会,我将三国演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于是孩子迷上了《三国演义》。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聊起这件事,班主任老师说:"你参加我们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吧,把你给孩子讲的故事带到课堂上,我看一定精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不是无情物"、"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课改实验教材中催人泪下的故事、感人肺腑的童话、情景交融的诗歌比比皆是,都蕴涵着浓郁的感情因素,为孩子展示了广阔的真善美的世界,是孩子美好人性养成的最好启蒙老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孩子披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提问培养孩子思维的创造性。然而,也有不少老师由于很在乎回答的准确性而忽略了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我以故事《哥蒂拉与三只熊》为  相似文献   

15.
张纪生 《班主任》2007,(11):15-15
对待孩子犯错误,我们历来鼓励孩子大胆认错,反复强调"好孩子不说谎".因此,列宁小时候打碎姑妈的花瓶后写信道歉的故事、华盛顿幼年时砍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后主动认错的故事写进了教科书,成了教育孩子不说谎的经典.但孩子认错后的后续教育措施,却被我们许多人忽视了.许多老师认为,孩子认了错就该宽恕他们,不应揪住不放.岂不知,经常这样轻描淡写地"宽恕",造成的后果却可能是孩子缺乏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而树立道德榜样、用孩子来影响孩子是有效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每天夕会的10分钟交由班主任集中处理班务,为避免单纯的道德说教,我利用这10分钟开展了"班级微故事"的实践,即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榜样行为,编成诗意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受教育。"班级微故事"前期为"夕会故事",类似微型小说:后期又简化浓缩为"一句话美德故事",相当于当下流行的微博。"班级微故事"力求将视角切换到班级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努力发现和挖  相似文献   

17.
谢旭琴 《考试周刊》2014,(63):41-42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然而,学习写字常常让学生感到无味,如何进行写字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故事"激发兴趣,显现规则,理解字理,让故事为写字教学"增色添味",使写字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写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然而课改时期,老师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忽略写字教学,便导致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呢?一、讲书法故事,激发兴趣我国书法灿烂辉煌,名家辈出,其中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去领悟要领,逐步掌握方法,坚持不懈,最终成名的。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课余时,我和同事们就作文教学聊开了:"为什么老师一说写作文,孩子们的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作文要得高分,不外乎是抄和编两种方法.""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写捡钱包、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之类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们有的孩子还在编着同样的故事."……讨论还在继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谁让天真的孩子学会了欺骗,学会了不尊重事实,学会了迎合?作文教学的任务,本来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哪知道学生习作空话假话套话满天飞,抄袭克隆家常事.  相似文献   

20.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真爱每一个孩子做起",用自己的"真爱付出"换取孩子们的"真心对待",真心对待老师、同学,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意"为老师"读书,真心对待数学学习。一、表扬是最直白的爱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数爱表现、有个性,更喜欢听到他人的夸奖。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