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应当真实是全世界新闻界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中西方都出现了新闻失实的现象。中西方新闻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因而遏制与防治新闻失实的措施亦有同有异。因此,要正确对待新闻失实现象,借鉴西方新闻界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实情的抑制新闻失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这一真理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导致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现象层出不穷。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高和职业道德缺失是新闻失实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叶乐 《考试周刊》2013,(64):16-17
"用事实说话"是我国新闻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新闻的显著特点,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媒体的改革和竞争的加剧,新闻失实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本文以理解和掌握"用事实说话"的具体含义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新闻失实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如何在以事实为本的新闻报道中真正实现新闻真实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中新闻报道失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嗅进中的新闻失实,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概言之,1957年的反右斗争造成的社会政治气候为新闻界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嗅进在发 出现的争热以及左的倾向的强势地位,给担负着宣传大跃进这一巨大政治任务的新闻界造成了具大的政治压力;渴望出现奇迹的全民族包括新闻界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轻信杜撰出来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广告新闻化是我国近年来新闻界广泛存在、深受社会诟病的一种媒介腐败现象,新闻与广告在传播性质上的叠合性使之成为可能,但两者的区别远远大于它们的叠合与相似之处。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广告新闻化不仅在当代存在,过去也不鲜见;不独中国新闻界在所多有,在外国新闻界也屡见不鲜。广告新闻化或许能给广告主带来一时的利益,但其社会危害是深广而且久远的,在受害者群列中,广告业和新闻媒体自身亦概莫能外。治理广告新闻化现象,必须从完善立法、改善传媒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合理利用媒介批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实际相符合。新闻报道的事实和现实相符合就真实,不符合就不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失实。新闻失实的表现形态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即故意失实和过失失实。故意失实故意失实是指思想作风不端正,故意对新闻事实进行夸大、渲染、想象、虚构,以达到追名逐利、投人所好的目的。故意失实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失实和间接故意失实。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正确处理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全社会对新闻界整体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反映新闻传播业改革发展、理论探讨、学术研究园地的新闻专业期刊,理当做出应有的贡献。诸如增加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体研究;超出一般道德谴责层次,深刻剖析“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现象;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介绍西方和其他国家的同类研究和实践成果;将对新闻从业人员自律问题的讨论置于更加广泛的背景之中,等等,是目前阶段特别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铮 《华章》2013,(18)
以 BBC“凯利事件”作为切入点,深刻地探讨独家新闻失实的原因,并结合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提出保持独家新闻的真实性的可以努力的方向,试图探寻中国新闻事业未来发展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9.
试析新新闻主义的写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闻主义对一直为西方新闻界奉为圭皋的客观性法则产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冲击,被称为新闻界的“叛逆者”。在写作技巧上,新新闻主义者一直着重强调新新闻主义的四种小说化的写作技巧,即场景的描写、对话的记录、第三人称的视角和象征性细节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新闻损害公民、法人名誉的方式,新闻界内部或社会上的习惯说法,一般都笼统地称为“报道内容失实”,其实,按照现行法律严格划分,新闻损害名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诽谤、侮辱和泄露、宣扬隐私。对新闻损害名誉的外在形式的准确区分,有助于了解认识各种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达到避免的目的。 新闻因构成诽谤行为损害公民名誉,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贬低了他人人格的行为;若损害的是法人的名誉,则是指捏造散布不真实的消息,从而对法人的信  相似文献   

11.
新闻本质的确定,是新闻理论整体构建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从新闻本质内涵得以确立的不同阶段即社会生活—作者—媒介进行思辨,认为新闻本质内涵在不同的阶段所具有的变化和丰富,任何单向和静态的视角看到的只能是新闻的某一侧面,从而并不能整体而全面地对新闻本质内涵形成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暗访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引来了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暗访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而且从伦理道德方面来看,暗访这一非常规采访手段的使用也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和新闻价值观念差异的影响,中西新闻写作报道上也存在差异各具特色。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新闻报道重点在于报道具有反映时代精神的人物,注重国家整体形象,厚爱稳健保守的‘‘硬新闻”,用整体思维、普遍价值取向观照个体的特点;而西方新闻写作报道注重体现个人价值,揭露性的报道,厚爱变化求新的“软新闻”,从不同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价值与原则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会对中西新闻的发展最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图示理论,在理解新闻英语源语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激活大脑中已存的各种图式知识,这会使对新闻源语的解码更加迅速、准确。在对译语进行编码时,译者应做到有利于激活译语读者的已有图式,同时也要有利于帮助译语读者建立新的图式,以便全面了解新闻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条文化的新闻规范由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行业标准两部分构成。新闻行业标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新闻职业标准,另一种是新闻事业标准。因"报道端"有着自己不同的深层结构,奉行新闻职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建构的社会现实",而奉行新闻事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被要求建构的社会现实"。媒介有"前窗",也有"后窗"。媒介的"前窗",以新闻行业标准在新闻生产中形塑新闻框架;媒介的"后窗",以禁止性新闻规范在新闻生产前过滤事实。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期,新闻传播随社会的转型而转型。转型期的新闻传播,历经几轮改革,其新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生活化、平民化、深度化等特点。"民生新闻"的兴起、经济新闻的升温、时政新闻的新变、娱乐新闻的兴盛,构成转型期新闻报道新的框架。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种种迷失。  相似文献   

17.
欧敏鸿 《高教论坛》2006,(6):155-157
英语新闻在国际新闻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是对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双方的语言特点也随之产生差异。因此,同学们在实际的新闻翻译中常常会出现错误理解信息的情况,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信息接收的质量。本文针对英语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在词汇、句子方面结合教学体会,就如何翻译英语新闻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校报如何发展?笔者通过对高校校报进行新闻策划的必要性、应坚持的原则、有效途径三方面的阐述.指出只有通过加强新闻宣传策划的力度,更多地开展深度报道、立体报道,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有限的新闻资源,强化校报在校园媒体中所特有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才能在与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络等媒介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些新闻事件报道奇观化过程的深入分析,指出奇观理论开启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媒体的新视角;揭示了当下新闻报道奇观化的共同呈现方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新闻报道奇观化现象进行了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进行最主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分析英语新闻语篇时尤其关注新闻转述引语。虽然新闻报道一再强调客观、真实,但是报道者以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传递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读者。通过对"China Daily"的一篇英语新闻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从转述方式、转述动词和消息来源等方面考察在新闻转述引语中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语言的运用,语言如何为意识形态服务,传播并强化特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