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位青年作家,王玲儿素来就以文体的创新意识而备受文坛瞩目。在她的新作《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里,由于融入了不少小说笔法,因此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非虚构写作的文体边界。而作家对地方志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也让该作在中国经验的表达方面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是舶来品,学界大概对此没做过传人流程的审理。国内大量文学史料雄辩地证明:继中国现代文苑之后,它在新时期文坛的“流速”不减,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变革。这充分反映出新时期文坛有识之士不断沉淀的现代意识之雄起,以及他们面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是中唐文坛上非常富有创新意识的一位奇才。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观念上的创新,使他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能不断地创造出文学奇迹。文体上的创新,使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和人物传记体裁出现突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意象上的创新,使读者品尝了更多的意蕴丰富隽永、艺术精湛高超的美文。确立柳宗元在文学史上崇高地位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还是他那无人能及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塑造了柳宗元,也成就了柳宗元。  相似文献   

4.
邱悦 《文教资料》2014,(36):75-79
沈从文先生素有"文体作家"之名,其在文本创作方面始终表现出强烈的文体意识。这种意识产生的文体由饱受诟病到褒贬合一再而到如今的赞赏性解读,文本内容与文体结构的和谐适应不可否认。而沈从文先生也并非偶然产生这样的文体意识,而是在所处时代背景、自身文化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创作需要等)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对文体使用与创新的自我要求,这同样对其文本的阐述、思想的表达产生一定影响,使其虽有人物塑造经典较少而结构松散之"失"却并无伤大雅,就《边城》而言,反而成就其语言美、意境美、个性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在文体形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创新态势,它表明了杂文创作主体在艺术上的成熟。这种创新态势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二是开放自觉的文体意识;三是流派纷呈的语言风格;四是反映民间意识的网络杂文的勃兴。  相似文献   

6.
考场作文呼唤创新意识,要求展现创新精神,这是时代特征的体现。而个性的创新除了体现在文体、选材、语言等方面外,构思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好的构思,可以让人读来饶有兴趣,还可清楚、准确地把握住中心。现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布局技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写作练习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文体意识而导致写作文跑题或者语言不得体。如何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就是在写作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文体意识。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文体意识就能够使所写的作文内容切题、语言恰当,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康建伟 《现代语文》2007,(9):106-106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女权主义高涨并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结果女性意识、反抗父权中心及先锋文体特色是其重要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坛以解构和颠覆的姿态成为最为流行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然而,抛弃女权主义者指责的担忧,对这一批评方法本身投入足够的关注,我们便不可避免地发现它的诸种困惑。  相似文献   

9.
谈文体意识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剑波 《教育与职业》2006,(33):128-130
文体意识是指由英语文体知识的感性认识发展而成的语感,它包括文体识别分析意识、文体思维意向意识和文体选择运用意识。文章通过一些文体分析实例探讨了在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0,(10):19-20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意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作文中“淡化文体意识”、“文体不限”的要求给学生在个性和创新写作等方面留出了空间,随即各种形式的考场作文不断涌现。负面影响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年切入,着重探讨鲁迅中年步入文坛对其小说艺术的影响。中年心境和中年意识,直接影响鲁迅小说的抒情方式,形成其美学风格,还内在决定了其文体选择。从这意义上讲,鲁迅小说是中年人生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2.
综观现代女性散文三十年的创作实践 ,其文体意识和表现技法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发展进程。“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重在宣泄暂时性的个人情绪、实录个体的生活经历 ,艺术上缺少自觉的建构和锤炼 ,往往任心而写 ,使得作品在保持了“原始之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女作家对文体认识的淡薄和偏颇。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随着文坛整体创作风格的变化 ,女作家的写作视野逐步开阔 ,她们认识到散文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并有意识建构一定的艺术价值尺度 ,对散文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文本结构、语言方式等文体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从而使散文写作进入了较为自觉的艺术创作阶段。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中文体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揭示这一自觉进程的发展脉络 ,并探讨其间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五四后期步入文坛并与左翼文学界有着密切关系的知名作家,丁玲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色彩和自发的革命热情,这使她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和情绪逻辑,通过40年代初期她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五四女性意识的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人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深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记叙类文体中,为了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合理的心理依据,我们常常采用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来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心理描写有助于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成为刻划人物形象诸多写作手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西风东渐,西方文坛上种种新的写作方法不时叩响我国文坛之门,登台亮相,令人大开眼界,被称为“意识流”的写作方法便是其中之一。人们惊异地发现,“意识流”写作方法在展示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时极为细腻、极为复杂,甚至极为怪异,人物的意识活动呈现在作品中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时空转换层次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例如,新近被翻译成中文的爱尔兰作家乔哀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正是运用意识流写作方法的典型,作品中有大量篇幅详尽而生动地描述人物的种种意识活动,读者在领略其描述人物心灵活动轨迹的崭新手法时犹如进入了—个迷宫。这种新鲜奇异的  相似文献   

15.
女性散文创作是近年来常常引起关注的一个文学现象.其中斯好的散文就以她对人生、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创新的文体风格和女性情怀的相结合,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审美品格。本文试图从文体风格。创新意识。女性情怀这几个方面来解读斯好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阅读教学要"得体",主要指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符合不同的文体阅读要求,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文体意识,凸显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特点。回顾十多年来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文体意识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很"不得体",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根本体现不出各种文体的风格特点。这不仅违背了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也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更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格蕾丝·佩雷是一位活跃在文坛和政治运动中的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以轶事式写作风格和对美国少数族裔话语的有力言说而备受推崇。她的作品在展示美国移民各类声音的同时,以优美的文体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赋予她所塑造的人物以政治、人权和道德的高度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体与文章同步产生,有了文章,就必定有某种形式的文体.文体的丰富多样,向人们提出了分类的问题.而文体的分类又相当困难和复杂,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和为各方接受的文体划分的办法.这是因为:(一)文章本身兼有多种因素,往往出现跨类现象;(二)各种文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边缘文体纷至沓来;(三)长期形成的分类观念和习惯,尽管不够理想和科学,但已约定俗战;(四)文体学的研究工作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分类的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体革新现象为切入点,以诗歌的文体变革和创新为侧重点,历览古今文体变革史,论述了文体的变革和创新,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文学创新意识和最重要的内驱力,是文学在新的时期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体总是从少到多,由简而繁,旧的文体不断变革,新的文体不断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