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毕生致力于乡村穷人的教育事业,为实现通过教育改善乡村贫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之目的,构建起独特的"穷人教育学"体系:在确立基于乡村和服务乡村的乡村教育实施空间的基础上,将依据自然和遵循自然确定为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爱心和信仰的教育,培育乡村民众的自信和尊严;通过"要素教育"简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乡村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通过劳动教育,提升乡村民众的劳动与就业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对城市化与工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麟是我国三十年代知名的教育家。从1927年起,他就追随陶行知先生,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为实现陶先生的教育主张,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不仅创造了颇有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而且开展了生气勃勃的乡村教育实践。他的乡村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的农村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的认识基础乡村教育运动是“五四”运动引发的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张宗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救亡图存的美好意愿,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对当时乡村社会概况、乡村教育状况以及乡村教育的意义的全面了解和深刻把…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育运动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教育立足于乡村生活,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的内容多与乡土紧密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乡土教材。近代河南乡村教育运动主要有王拱璧的新村教育,其教育内容体现为新村自治与农事农俗;省立民众师范院的教育多以民生教育为主;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教学多以乡土活动为主;省立教育实验区的乡土教材多以乡土调查和民众读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后,中国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有似波涛翻滚,从而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和社会集团。这些派别和集团尤其在大革命失败后,围绕“社会改造”问题互为激荡,竞相斗艳。之中,旨在推行全国划一的以河北定县翟城村、山西“村制”为基本模式的“村治”运动便应运而兴,它力主中国建设应自建设乡村入手,建立一种“政权操于民众,治权始于乡村,权力无由而  相似文献   

5.
王光祈早年思想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少年时,深受传统爱国主义及民主主义的影响,立下了反对封建主义和革新社会的宏伟志向;后来,在五四思潮的作用下,他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并设想通过这个学会来建立一个适合于二十世纪的"少年中国";为了实现工读互助的理想社会,他又发起了工读互助团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余家菊乡村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家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学和社会活动家。本首次对余家菊的乡村教育思想进行评述。本认为,余家菊在五四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下,本着救国救民的宗旨,关心社会实际,大胆指出中国教育的病症,为挽救社会危机和改进教育而首倡乡村教育运动,提出了向师范学校、乡村学校和乡村社会劳动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余家菊是中国近代知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众所周知,他是国家主义的先驱人物,但是关于他首倡"乡村教育"一语,是乡村教育的领军者却不为众人所熟识.余氏认为"乡村教育已经破了产"、"乡村教育事业大家都不愿意去干",为此指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三个实施方向——向师范学校运动、向乡村学校运动、向乡村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在向工商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日趋凋敝,建设乡村的运动应时而起,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备受重视。然而,乡村学校数量少,办学方向"城市化",乡村民众教育不发达,影响乡村建设的成效,亟需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的乡村教育。陶行知面向乡村建设,探讨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教育的"乡村性"。他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提出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其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于乡村,认为要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1926年筹建乡村师范——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之路。陶行知批判当时中国乡村教育的弊端:"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  相似文献   

10.
许臻 《生活教育》2016,(5):26-27
杨效春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信奉"少中"以社会的活动创造少年中国的宗旨。他把教育看做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并终身致力于教育活动。他追随陶行知共同创办晓庄试验师范学校,他认为晓庄师范是师生同甘苦共生活的家园,晓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他后来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