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中的恐惧诉求是一种改变态度和行为的方法,它利用人们的害怕心理,对受众施加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广告传播效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影响恐惧诉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信息内容本身两个方面,因此恐惧诉求的内容一定要有效果,并且在此前提下掌握好恐惧强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受众接受并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①恐惧诉求广告中的“恐惧”不等于“恐怖”,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恐惧是指害怕、惧怕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感受,恐怖则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从程度上讲,恐怖强于恐惧。我国广告法第七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因此广告中的恐惧诉求是依照遵守客观事实、不得随意夸张制造恐慌为前提的,是完全合理化、科学化的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2.
恐惧诉求是广告中最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研究者们重点探讨了恐惧诉求的作用机制,恐惧诉求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这些研究对实践者创意广告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任何成功都少不了一股气,一股劲,咱们中国人是讲究“气”的.“气”是一种人在不知不觉中透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一种精神状态.透过这种精神状态,你可以感受到他所处的社会层次、化素养、学识水平、为人态度、处世方法等。作为一名记,应具有怎样的“气”呢?我认为,要想做一名好记、名记、出类拔萃的记,应该身兼“八气”:正气,勇气,骨气,底气,才气,另外,还要有一点灵气、傻气和人气。  相似文献   

4.
杨泽鑫  谭丽 《东南传播》2018,(5):121-123
恐惧诉求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但不同的恐惧强度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若公益广告中的恐惧强度把握不当,受众会采取防御性回避、反对和抵制的行为,即公益广告产生了负面效果.本文从保护动机理论、新平行过程模式理论和恐惧心理禁区理论三个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中运用恐惧诉求策略所产生的诉求效果以及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怎样搜集信息材料四川省档案学校杨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掌握充分的材料和信息是搞好写作、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怎样搜集所需信息材料呢?笔者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一)留心生活,及时写思维笔记、心得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知识信息常钟情于那些善...  相似文献   

6.
“你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我说的是清嘴含片。”……“现在你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吧。” 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愕然,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做成了广告,仔细捉摸,方才“领悟”,原来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枪,利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写法,来了个“文字游戏”,把观众戏弄了一番。可这仅是个“游戏”而已吗? 吃多少含片是不足以大惊小怪的,可如此“通俗易懂”的“清(亲)嘴含片”,叫孩子们吃了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呢?也许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可时下这句广告词已成为…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2,(3):36-37
<正>本书以“皇帝”与“权力”为关键词,在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诸多关系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精讲,独到地剖析了皇权体制下中国文人的政治诉求与生活理想的冲突和调和。在人生不同阶段中,与童年期一样同属于前文所说的私人领域的是老年期。那么,老年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正如前揭《礼记·曲礼上》所言:“七十曰老,传(传家事于子孙)。”  相似文献   

8.
短短几年的时间,情感倾诉类节目(版面、栏目)几乎现身于所有的媒体。这些媒体一改往日绷紧脸孔、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以对待“上帝”的心境,躬身走入受众的心灵,倾心听取受众烦恼的倾诉,尽力解答受众的心灵困惑,此举受到了受众广泛的欢迎,媒体也从中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现象引申出一个值得研讨的学术问题:当代受众需要怎样的诉求,媒体又应该怎样去迎合这种诉求?本期专题研讨特邀请一批在受众中享有颇高影响的情感倾诉类节目(版面、栏目)主持人撰稿,以期从他们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与梳理出对当今媒体的发展的可资借鉴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汉代档案管理及其政治影响──“故事”新说李宜春在汉代政治生活中,常有所谓“故事”。如“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论衡·程材》)那么,什么是汉人所谓的“故事”呢,它是怎样被收藏保管的呢,它在汉代政治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拟对此进行说明。一“...  相似文献   

10.
蓝冰 《新闻世界》2006,(10):34-35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如果一个人唱歌跑调,声似破锣,即使长相出众,气质高雅,一开口也会使整体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沟通困难,影响事业发展。于是,“我们健声去!”成了时尚男女新一轮的健康标语。那么,如今走俏广州、深圳的“声音美容吧”,是如何为人“订制”靓嗓的?健声教练王易又是怎样在特区创富的呢?[编按]  相似文献   

11.
高静一 《新闻世界》2010,(12):103-104
“80后”这个词出现以后,媒体对它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80后”的媒介形象是怎样的?又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媒体的报道是否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叶蕾 《传媒观察》2007,(7):29-30
大众媒体拥有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专家及其意见。媒体若想有效地利用专家资源,必须有选择地采访专家,笔者将媒体能够有效挖掘的这一部分专家资源定义为“权威媒体专家”。那么,“权威媒体专家”包含哪些类型的专家?记者应该怎样选择、采访专家呢?又应该如何写作专家意见呢?不同媒体如何制定自己独特的利用专家资源的策略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8,(3)
一枝一叶总关情——鲁迅是怎样办期刊的(之三)文/管益农办刊物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要有足够的稿源,作为刊物的主编或编辑,日常大量的工作也是同各式各样的稿件打交道。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四面八方的来稿的呢?如果借用一句古诗加以比喻的话,“一枝一叶总关情”是...  相似文献   

14.
傅虹 《浙江档案》2006,(8):32-33
百年“红楼”是一座怎样的建筑,深藏了怎样的历史,又诉说着怎样的前世与今生呢?  相似文献   

15.
高美凤 《大观周刊》2012,(51):318-318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怎样“揭趣、引活、巧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呢?本文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警钟效果,又名恐惧诉求,作为一种诉求方式,是传播技巧的一种.它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①"敲警钟"会导致两种效果的发生:一是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他们不得不对警告内容加以关注;二是使人们对"警钟"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17.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1)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断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心理渴求。随着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发展和党中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付诸实施,中国正在努力将“人治”转变为“法治”,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那么,在参与法治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社会活动中的特殊群体──新闻工作者应该持以怎样的态度,付诸以怎样的行为呢?我认为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守法精神”,并保证这一精神支配下的守法践行。一、“新闻官司”引发的思…  相似文献   

18.
健康传播运动中的健康风险信息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利群 《现代传播》2005,3(3):117-118
健康传播运动通常是针对大批个体的,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实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播行为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用相关理论来指导健康传播运动的发展。人们在作一些决定时,通常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而非逻辑为基础,因此,研究情感性信息和说服性信息是如何起作用的,很具现实意义②。大部分健康风险信息是利用“恐惧诉求”(fearappeal)来达到目的的,即用唤起恐惧的劝服信息以使人们服从。“恐惧诉求”就是通常所说的“吓唬人的策略”,是在健康传播运动中最为广泛应用的说服性信息。下面就是健康风险信息及恐惧诉求理论研究的一些成果。1.“习…  相似文献   

19.
所谓“理性新闻”就是新闻事实所提供的信息,要使人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后,能受到某种(或某些)教育、启迪,明白一点(或一些)道理,让人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在思想上打上较深的格印,收到“雨过地皮湿”而不是“雨过地皮子”的宣传效果。怎样才能多写出一些“理性新闻”呢?一、立意侧重明理。就是要在确定稿件意境时,要侧重于让受众明白茶一(些)道理。平铺直叙.就事写事,清汤寡水,味同嚼蜡,就会陷于“一般化”,在预选中就淘汰;寓理于事,事中有理,编者相中,读者(听众、观众)喝彩,即为佳作…  相似文献   

20.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为近千名教师作的《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尤其应倡导互动教学的新模式。“互动”中的“互”,即交互、相互之意;“动”是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与“静”对应。“互动”一词已随其人性化、动态化特性,迅速地“升温”。那么,现阶段档案教育到底需要怎样的互动模式呢?互动又会给档案教育带来怎样的生机呢?笔者就以“互动”教学为切人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