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质量的党建工作能引领推动高校更好的育人育才。课程思政是当前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但课程思政是新提出的育人理念,在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牢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党的建设与育人工作有效融合能全面高效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力,切实把握好二者的内在联系,同时针对二者的不同侧重,提出相应对策,确保二者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协同育人的同时共同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3.
赖丰  梁骏 《林区教学》2022,(2):17-21
推进书法专业思政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书法课程独具特色且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从审美教育资源、人文教育资源、价值观教育资源三个方面挖掘高校书法课程蕴藏着的丰富育人资源;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全新厘定高校书法课程教学理念涵盖的功能定位以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书法课程要从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大纲两个方面着手,做好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总体设计。通过对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书法课程研究,实现专业课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 《教育探索》2021,(4):69-72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与思政课程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战略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以及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需要在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课程体系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并在落实党委育人主体责任、重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常态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延伸,是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核心要义,也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革新的现实需求,更是明确高校人才培育基本导向的战略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研究视角,对高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高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从聚焦课程思政导向,强化协同育人体系革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紧盯课程思政落实,补齐课程建设制度短板三方面进一步把握好思政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加快“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有效构建,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魏玮 《成才之路》2024,(9):37-40
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遵循。文章分析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指出“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要做好五个方面:要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加强军事理论课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凸显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价值;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军事理论课程的育人效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旨在充分挖掘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扩大思政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本文聚焦全课程育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构建,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及践行进行了解析,简述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进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众多阻碍,理性探索了全课程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构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内在诉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对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推进向度等进行理性省思,厘清课程思政的历史逻辑、内涵要义,明确课程思政改革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构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内在诉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对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推进向度等进行理性省思,厘清课程思政的历史逻辑、内涵要义,明确课程思政改革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推进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通过在职业院校师生中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对策与建议: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学校全员协同育人;提炼各种思政元素,构建学校课程协同育人;发挥隐形思政内容,构建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积极打造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构建相互配...  相似文献   

11.
在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引领下,高校应按照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技能传授”的统一。本文分析了建筑构造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并从教育理念、思政元素、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策略,旨在借助课程思政提升建筑构造课程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3.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要明确思政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育人,二者在育人途径上有一致性、课程内容上有互补性。思政类课程应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准确把握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共同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共同育人的价值理念不一致、共同育人的主体力量协同不到位、共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提出共同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此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上尚存在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相互脱节现象,主要依赖于思政课课堂教学。文章旨在发挥“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构建高校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此趋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符合当今高校育人工作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文章从当今时代需求、理论依据、原则规定及路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校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功能。课程思政建设是发挥专业课价值引领和思政育人的进一步举措。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诸多难点,“三全育人”的改革目和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相契合,也是构建思政育人长远格局的重要理念,因此有必要探索“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推进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涵,以厘清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从政治引领、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三个层面,剖析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同向同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根源,力图从内在导向契合互融、育人理念相辅相成、育人队伍着力点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实践促进改革,用改革完善育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都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应运而生,逐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从教师队伍、授课内容、授课模式这三方面厘清"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发展的逻辑,准确认识"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期能够加快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合作、协同育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优异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