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眼是“打”。这“打”体现的是一生充满矛盾的林冲的性格的缩影。作为教者,只有走到林冲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进而“打”出教学的风格。设置冲突,激发需要,建构话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太规矩,没有野性。再读!(生齐读,声音响亮了许多)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很有味道)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生:写了林冲,还有洪教头、柴进。生: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打架,还有柴进。师:他们在打架,是…  相似文献   

2.
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那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于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让学生理解感悟“林冲为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这一教学重点时,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林冲的为人,老师已经读出来了,写在手心里了。你猜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3.
《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在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并打败他这件事。文章语言明快简洁,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显现出林冲武艺高强、谦虚忍让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品读这样的文本材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4.
教学案例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这位老师把“棒打教头”即比武的经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的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学完了本课,大家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作者采用“背面铺粉法”,泼墨如雨地描写洪教头的言行,反衬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三位名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抓关键句段品悟林冲性格特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师生,解读出不一样的林冲。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容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作者采用“背面铺粉法”,泼墨如雨地描写洪教头的言行,反衬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三位名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抓关键句段品悟林冲性格特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师生,解读出不一样的林冲.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孙双金所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以其特有的开放、大气。让我受益匪浅。然而白璧微瑕的是,在其第二课时中,针对林冲武艺高强的分析,无论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指导学生表演的“棒打洪教头”,都很难让人想到林冲是一位顶尖高手——曾经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的梁山五虎上将之一。  相似文献   

8.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孙双金所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以其特有的开放、大气。让我受益匪浅。然而白璧微瑕的是,在其第二课时中,针对林冲武艺高强的分析,无论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指导学生表演的“棒打洪教头”,都很难让人想到林冲是一位顶尖高手——曾经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的梁山五虎上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打败洪教头,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常聚焦主要人物,抓住动作、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在赞同之余,有一些建议,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一、人物无关主与次,存在自有作为处《林冲棒打洪教头》涉及三个人物,林冲、洪教头、柴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的分析,而对  相似文献   

11.
大音希声     
翦凯 《教育文汇》2011,(10):42-43
从教十余年来观摩过不少课,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教学生字中,于老师首先投影生字让学生自读,然后指名读;之后指导理解重点词“踉跄”,并在文中划出此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踉跄”的意思;接着又用动作演示“踉跄”,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齐读词生词。对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他投影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找学生读。  相似文献   

12.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水浒传》中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内容删改而成。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  相似文献   

15.
一、“知道羞耻。不是坏人!” 【教学内容】《林冲捧打洪教头》 师:洪教头是坏人吗?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6.
林冲是《水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引导学生解读出的林冲形象也各有千秋。同课异构,从对人物个性的不同把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教者不同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第十九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期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并作了讲座。  相似文献   

18.
张康桥(小学语文教师):关于“童年的语文”是一种个人的想法。简单地说,游戏、幸福构成了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由思抵达诗意栖居”的状态呢?我想以《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为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魏智渊(高中语文教师):古人讲量体裁衣,所以文本解读应该适度。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当然可以分析林冲与洪教头的性格,特别是林冲,如果结合整本《水浒传》来看的话,太重要了,也太有价值了。林冲之所以上梁山是因为想做良官而不能。但是就节选部分而言,如此研究有何意义?所以重心应该放在言语的训练而…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课程接近尾声,感觉孩子们越学兴致越高,课堂上,一个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每堂课结束,感觉都做到了“生本、愉悦、高效”。特别是《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孩子们的收获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这是一堂充分体现新课程精神的课,形简而趣味浓,式简而内涵丰。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均有所得,我们听课者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