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认识吴勇.缘于在众多的期刊上。读到了他一系列追寻“童化作文”教学的文章:《“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童年:习作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在儿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的重构》《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一篇篇都是那么亲切、深刻,  相似文献   

2.
“童化作文”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影响力,一方面,在于它创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因为有一支生机勃勃的草根性研究团队。以“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为平台,汇聚一批胆识、见识、学识兼备的青年教师,他们以执著的田园精神,将“童化作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前身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吴勇老师的引领下,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4.
“交往”应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小学“童化作文”教学以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儿童文化的建构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力图在“儿童精神”和“儿童文化”的引领下,实现儿童言语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实施“童化作文”教学,需要树立师生的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版本的小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习作教学篇目,似乎将这些篇曰一一落实,一学期的习作训练已经到位了。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粮”,是无法构建生动活泼的“童化作文”的。因为,教材习作讲究“面”上的适合度,与“点”上孩子的生活并不是合拍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贴近孩子当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或许,我与作文教学有缘。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上,它总是相伴左右,挥之不去。有时想刻意回避,可是,转了一大圈,却又重回到起点。冥冥之中,曾执手相教的恩师,成为我精神中一盏盏不灭的明灯;与我朝夕相伴的儿童,成为我实践中一个个苦苦求解的命题。于是就有了我的“童化作文”教学,于是就有了我点点滴滴的收获和成长!  相似文献   

8.
于君 《考试周刊》2012,(41):40-4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活动化作文”正是以生活为源泉,以“快乐”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生活化和活动化是活动化作文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儿童喜欢做梦,因为“梦”给了他们诗意,给了他们自由,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开阔的世界。“童化作文”教学将童年的“梦”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使童心在展露天性、开启情智的同时放飞想象。习作教学的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只要真正融进儿童世界,与儿童的梦想一起飞翔,写作资源就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一起“做梦”,习作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发表了周朝阳老师《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课暨教学研讨会综述》一文,提到“在本次活动中有老师讲《宋代社会生活》,出示的一幅图片不是交子.而是北宋的纸币”。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交子”就是纸币.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相似文献   

11.
江苏的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收到吴老师发来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不仅对吴老师精湛的儿童作文教学艺术深感钦佩,还对儿童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浅薄的认识,现撷取几个片段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一定要争气》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中国人员争气的动人事迹.全文以“争气”为文眼,一以贯之,洋溢着童第周强烈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豪情,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文眼“争气”,渗透爱国情志.一、抓“争气”,渗透坚志.课文一至三节,主要介绍童第周贫穷的身世和在中学刻苦求学的情况.全文先后三次出现“一定要争气”,第一次讲到“争气’,是在第三节.“争气”的意愿和信心是什么,坚强的意志和前进的动力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讲析这一部分教材时,可提出下列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1、童第周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里?他的思想成长跟家庭环境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安徽省特级教师讲师团成员,再次应邀赴皖北参加讲学活动(第一次执教情况详见文[1]).本次活动让特级教师转换角色,处于“被研究”位置:上一节“考评课”,并在互动式研讨会上“先说课”(说做法,说困惑,说思考),再接受与会老师们的“点评”.  相似文献   

14.
一、以课文为中心的“说文活动”。应试型语文教学,把课本变成语文课堂的“唯一”教材,学生手中除了课本之外,很难有其他的阅读材料,这就界定了语文学习的范畴。为改变这种状况,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引导到课外,我设计了以课文为中心的一系列“说文活动”。以文题为...  相似文献   

15.
一、以课文为中心的“说文活动”。应试型语文教学,把课本变成语文课堂的“唯一”教材,学生手中除了课本之外,很难有其他的阅读材料,这就界定了语文学习的范畴。为改变这种状况,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导引到课外,我设计了以课文为中心的一系列“说文活动”。以文题为目,演讲式联系说。这种活动一般在课前五分钟组织,它的特点是参照课文内容,联系个人、家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参加了某重点中学的一次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是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的一次常规活动.活动是围绕一堂课展开的,这堂课是高三第一轮的复习课.上课时,老师给每名学生发了一张印有题目的“篇子”,给每名听课老师发一张“教  相似文献   

17.
童海云老师的《影子》一课,我感觉最深的是童老师能把握思维的火花。 在探究影子的变化环节中,孩子发现:影子的颜色也会变。我台下听课,也真捏了把汗,心想:这个孩子怎么“冒出”这么一句,教材和教参书都没有涉及该内容。童老师不慌不忙地追问:“请你给老师讲讲它的  相似文献   

18.
一、我在編选教材、制定教学計划时,掌握了下列几个原则: (1)密切联系各种:手工劳动应当和各科密切联系,而不是孤立地教一些工艺和农艺的技术。我在編选教材、制定教学計划时,考虑怎样和各科教师取得联系,并且深入研究各科教材。例如:在二年級,我結合語文“蚕姑娘”在手工劳动課中剪“蚕的生長过程”图片,結合算术“日和小时”做“鐘面”卡片;在四年級結合語文开辟花圃,展开农艺活动。这就帮助儿童消化和巩固了已学得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围绕着狼和小羊的故事,专心致志地讨论怎样惩罚大灰狼。亦童满脸郑重地大声说道:“老师,大灰狼是可以改好的,我们应该给它一个机会……”教室里先是短暂的寂静,接着一片哗然:“什么?狼能改好?哈哈!”“对!我妈妈说的,大灰狼还帮助过人孩呢。老师,这件事你知道,对吗?”亦童的“追加证明”营造了一片肃静.孩子们的视线集中在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20.
从“平均变化率”管窥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其中议程之一是听几节课题为“平均变化率”的研究课.活动后感想良多:如何上好概念课?关键还是要把握核心内容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此,教材设计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所以,我认为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是笔者从“平均变化率”一课所感受到的教材编写的一些思想.因为课题所限,不可能全面考察,故曰“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