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主通用芯片达到奔Ⅳ水平日前,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即龙芯2E)通过专家验收。验收专家们认为,龙芯2E在单处理器设计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  相似文献   

2.
通用CPU芯片“龙芯一号”在我国研制成功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一号”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CPU的核心技术。“龙芯一号”芯片的芯核虽然只有钥匙孔大小,却集成了近400万个晶体管,每秒的运算速度超过2亿次,性能达到了1997年国际芯片设计水平。“龙芯一号”是一种高性能通用CPU,它既可以用在各类计算机上,也可以用于家用电器等产品上,可以运行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进行网络浏览、视频点播、程序设计等。CPU也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现代电子设备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是电…  相似文献   

3.
“龙芯2E”电脑亮相3月28日,“龙芯2E”电脑在北京亮相。这标志着应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龙芯中央处理器研制开发的低成本电脑和系列笔记本电脑,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万通1号”在中关村诞生继“方舟”、“星光”、“龙芯”之后,又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万通1号”近日在北京中关村诞生。“万通1号”芯片是由中关村留学生企业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独立研制开发的,属于无线局域网基带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企业用户、校园网、政府机构、家庭及个人用户等领域。8月底“万通1号”由国际著名芯片测试设备提供商安捷伦公司测试验证,并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公司正在与一些厂商进行接触,有望在年内提供更加全面、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万通1号”的产品化。明…  相似文献   

5.
吴阿仑 《电子出版》2002,(10):J016-J016
继2001年7月推出“中国自己的第一块芯片”——用于数字影像领域的“星光一号”芯片后,又于今年6月推出了同类升级产品“星光二号”,它还将于今年年底以前宣布公司开始产生净利润。所有这些对于这家1999年成立、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技术企业——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而言,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这家典型的海归派创业企业致力于将中国的数码影像技术推向世界最强之列。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23日,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大厂商及科研机构联合发起旨在推进龙芯CPU产业化进程并打造自主IT产业链的“龙芯产业化联盟”。该联盟成立以后,业务将主要锁定在电子政务、行业专用设备、金融服务、自动化控制、通信、手持设备、信息家电等领域。 在成立大会上,联盟宣布2003年的目标是推进“双百计划”,即吸引100家以上的各专业领域的产研单位加盟,研发出100款以上基于龙芯的专用产品,并在2年内达到总计百万台  相似文献   

7.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8.
公元 2001年 1月 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此次发射的“神舟二号”尽管没有载人,但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是载人飞船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并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发射时,“长征二号 F”喷出强烈火焰,向上攀升,我不停地按动快门。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箭体吐着火舌,穿云破雾,直上云霄。我追着火光拍摄,直至火光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时,时针指向北京时间 1月 10…  相似文献   

9.
1904年10月15日,沙俄巡洋舰“纳希莫夫”号离开波罗的海的里波夫港,踏上了开往远东的漫长航程.10天之后,它的行踪被日本驻法国大使林权助获悉,于10月25日打电报给日本,报告了“纳希莫夫”号的有关情报.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10月14日日下午,信息存储和管理厂商美国EMC公司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召开了主题为“一切皆有可能——领跑高端存储,展现全新功能”的Symmetrix高端存储系统研讨会,对EMC近期推出的Symmetrix DMX系列高端存储新品向中国用户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介绍。Symmetrix DMX是EMC设计研发的针对高端应用的企业智能存储系统,同时也是EMC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信息生命周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EMC美国总部的专家们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用户和业内专家详细介绍了EMC公司的Symmetrix DMX战略,并和与会人员探讨了如何利用EMCSymmet…  相似文献   

11.
要闻回顾     
《信息系统工程》2001,(12):19-21
康柏举办ProLiant服务器技术论坛 日前,康柏公司在京举办了“优势无与伦比——康柏ProLiant工业标准服务器技术论坛”。在论坛上,康柏专家从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完整产品系列、开放技术到智能化管理、软件集成和优质服务方面做了介绍,并分专场详细介绍了ProLiant服务器技术研发和投入应用的最新成果,如IA—64架构ProLisni DL590/64服务器和年底推出的全新体系结构的超密度“刀片式”服务器、康柏与微软合作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12.
6月13日,Intel公司宣布已经研发出了最新的“三栅”芯片技术,这种技术将把芯片的能量流失减少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月30日,中国民航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隆重召开“东航2137号飞机成功迫降”表彰大会。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会上说:该飞机的成功迫降,“为中国民航与上海市树立了良好形象”。徐匡迪市长称:飞机的迫降,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赞歌。 我们就寻来亲历该机迫降时——1998年9月10日晚7点38分至11点07分——“人民”中的一分子:金星。  相似文献   

14.
11月25日,“放歌30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放歌30年”为主题,出版了系列图书、开展了系列出版活动、推出了系列报道,构建以图书出版为核心,以活动策划为支撑、以新闻报道为延伸的舆论宣传网络,反映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2,(8):58-59
<正>这是我国第一部讲述中华儿女26载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报告文学。它以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为纵线,立体描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建设历程。2007年4月3日,距离频率使用“七年之限”的最后期限——2007年4月17日只剩不到半个月时间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三号发射工位上,高高地竖起了一枚“长三甲”运载火箭,北斗二号首星发射进入最后测试阶段,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北斗二号组网之旅也徐徐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16.
曹瑞明 《传媒》2015,(12):48-50
2015年4月2日,“学习中国”APP在腾讯应用宝上线,该应用是由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支持下研发的,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与相关著作.这一应用的成功上线开启了政府传播的新形式,也为其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918年5月10日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在日记中写下:“本月二号,由烟台出港之船上,国人彭翼仲蹈海而死。其绝命诗上云:‘霹雳一声中日约,亡奴何必更贪生。’彭君于洪宪帝制时,曾被诬。此次愤慨乃就义,不顾身家,超然长逝矣。”——什么人这样震动了年轻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指确定、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系列计划和措施。2001年5月10日至11日,为推动“遗产工程”工作的全面开展,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了“世界记忆工程”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申报工作座谈会。会议介绍了“世界记忆工程”和“遗产工程”的有关情况,明确了“遗产工程”的目的和意义,通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总计划》(讨论稿),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组织工作、申报范围以及申报材料的准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研究部署首批申报工作。会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首批…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主研发的 3G芯片首次面世日前,在第七届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上,展示了重庆邮电学院开发研制的、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0.13微米工艺的TD-SCD- MA3G手机核心芯片。该成果又被称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通芯一号”芯片。  相似文献   

20.
专利展示     
《今传媒》2013,(5):156-156
UHF RFID 物流标签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势;基于UHFRFID物流标签的通用芯片;基于UHFRFID物流标签的圆极化天 西安市产业技术创新计划——技术转移促进工程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基于RFID的药品制造执行系统在西安利君制药的开发应用》,项目负责人王静研发了基于UHFRFID物流标签的通用芯片、基于UHFRFID物流标签的圆极化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