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在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可怕? 其实家长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蒙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可怕?  相似文献   

3.
正每到幼儿园离园时间,经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如果孩子能说出来,家长会很欣喜,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有收获的。如果孩子说不清楚,家长会认为要么老师没有好好教,要么孩子没有好好学。在家长的观念中,孩子只有学会看得见、听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认定老师是称职的,这所幼儿园是可以选择的。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园为了生存去迎合家长的心理,把会背多少古诗、认识多少汉字、会算多少以内的加减法作为  相似文献   

4.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5.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后,面对孩子的诉说,有些家长这样哄孩子:"是啊,老师不对,我们去学校骂她!"这一来,当然会哄得孩子破涕为笑,但她今后很可能会认为,只要老师让自己不顺心,爸妈就会支持自己"抗命"。有的家长也这样做:一听这孩子竟敢批评老师,这还了得?  相似文献   

6.
一次,一位家长跟我谈起她儿子对老师的不满:别的孩子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总是点头微笑,可她儿子招呼老师时,老师好像总是听不见。所以她儿子得出结论:老师不喜欢他。我相信这位老师是无意的,也许是顾不过来,也许是身体不适,也许……可孩子很在乎,老师无意中打破了一颗纯真童心的平衡。一次,我碰巧在大班厕所听到两个孩子的“悄悄话”。一个男孩高兴地对一个女孩说:“今天老师摸我两回头。”女孩更自豪:“这有什么了不起,今天老师还亲了我呢!老师就是喜欢我。”教师可能没把这当回事,但孩子很在乎。一次,一位家长声泪俱下地要求园长给孩子调…  相似文献   

7.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  相似文献   

8.
张翠萍 《宁夏教育》2011,(10):66-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便捷起来,"家访"慢慢被人淡忘,"请家长"却在校园逐渐流行起来。教室里、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如果你再这个样子,就请你把家长叫来,如果家长叫不来,你就别想上课……""请家长"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论事情大小,动辄就把家长请来,我认为很不妥。"请家长"要慎重,不能随便拿这个来威胁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聋生家长与他人叙说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在学校经常受欺负却不敢告诉老师,怕告诉老师后那位被老师批评的聋生会变本加厉地进行报复,像这样的事发生过还不止一两次,而且聋生还交代家长不要去告诉老师.听了这番话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我看来,那个欺负人的聋生平日里在老师面前各方面都表现得很积极,而且很爱护小同学的,私下里怎么会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1.
红颜 《小读者》2013,(1):73-73
家长会后,我们发现常常有4种普遍现象: 1.家长会后,多数家长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要求,甚至用严厉的态度让孩子记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听到的是一样的指责,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让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家长:评小红花可以算是幼儿园里很常用也很传统的一种奖励方法。但实际上,每到周末,一些手里拿着小红花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报告本周的好消息,一些两手空空的孩子则回避家长有关小红花的询问,另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此,老师、孩子和家长对这一做法的看法,是值得研究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是他们最初的荣誉感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13.
<正>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现在时常在课余听到老师婉惜地抱怨:"感觉现在的幼儿一届不如一届,很多能力都越来越差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很值得幼儿教师深思。一、幼儿能力缺失的原因1.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表达能力弱,缺乏自信,孩子的角色从听故事转为讲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后,我们发现常常有4种普遍现象: 1.家长会后,多数家长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要求,甚至用严厉的态度让孩子记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听到的是一样的指责,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让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华 《师道》2005,(11):15-16
作为家长,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在唱一首被篡改了歌词的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拉开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每当听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唱这样的歌曲时,作为家长,都会有一种震惊感,也有一种苦涩感。一般而言,都要教训孩子几句:不准唱!为什么要唱这样的歌?但在教训孩子之后,也会在心中思忖:这世道究竟怎么啦?孩子为什么对学校、对老师这么仇视呢?  相似文献   

16.
常常听到孩子的家长感慨:"节假日带一天孩子,比上一天班还要累!"的确,婴幼儿是特别可爱的,但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幼儿园的老师们,任劳任怨地照顾婴幼儿,日复一日承担着平凡又繁琐的工作,但他们是为祖国的人才成长奠定基础,让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安心上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近日,在家长圈中,尤其是在城市学校的家长圈中,总是能够听到这样的抱怨:"孩子回家后,老师随后就将课后作业发到家长微信群中,要求家长进行深入辅导、纠正,直至全部正确为止,并且签上字,以示重视。要求孩子背诵、朗读的部分更是要家长全面把关,老师也在微信中进行检查。偶有疏漏,老师便会在微信中警示劝告。更或有老师将学生的在校行为,或是作业、考试情况,晒于微信圈,常令部分家长既羞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4,(9):8-9
大部分家庭在处理性这个问题上对孩子是封闭的.有的家长想与孩子沟通,但如何开口,讲到什么程度,全无把握.一位父亲说:每次我坐下来想跟儿子谈谈性的问题,但都是欲言又止,会不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这位父亲的问题在家长中很有代表性,我们不妨看一看下面几位家长和老师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学校德育的尴尬1.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支持。一次,笔者在吃早饭的过程中听到了一对父子的对话,孩子焦急地催促父亲快点吃早饭,吃完后送他去学校,而孩子的父亲慢腾腾地对孩子说:"急什么,迟到一会怎么啦!"这个事例中的孩子很有可能以后在守时和承担责任等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样的家长可能是少数,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部分家长和孩子再也不像以前把学校看成  相似文献   

20.
人很奇怪,只要是我们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听到的,不知为什么就不会认真地去看、去听,甚至于还会因此对事物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出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也是值得思考的。我每次和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的时候,总会听到有家长抱怨:“我家那个孩子真的不听话,我每次都得不厌其烦地跟他说。”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这句话———不厌其烦地说,也许这就是孩子不听话的症结所在。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时常会听到有人说:“当老师的到后来会变得越来越嗦。”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在学生的心中,父母、老师所交代的事反正还会重复、不断的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