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问:我女儿3岁了,白天一直由奶奶带着。最近几天,我发现她稍有不如意就说:“真讨厌。”比如有次家里来了客人,人家非常喜欢她就摸了一下她的头,她却一回头就说:“真讨厌!”令我们很尴尬。还有一次,她和我朋友的孩子一起玩,争抢玩具时她又对着小朋友说:“真讨厌!”还对着我的朋友说:“你真讨厌!”事后我们都批评她,她就说我们真讨厌。我觉得这样的口头禅不好,而且宝宝也快上幼儿园了,如果经常这样对待小朋友和老师,多不礼貌啊!可是怎样让她改掉呢?四川成都范黎答:这位母亲不必太焦虑,宝宝说“真讨厌”时所表达的意思并非就是成人所理解的字面…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的立身之本。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家庭教育更不能例外。然而,目前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偏差, 比如:在教育观念上重养育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重智育轻德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言教轻身教;在健康方面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在投资方式中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资”,致使一些孩子产生了自私自利、任性狭隘、只图享乐、就怕吃苦、缺少热情、待人冷漠、诚信缺失、难以相处等等不良的思想道德。因此有不少家长反映说:“现在的孩子难管教。”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了教育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3.
沈丽萍 《中国教师》2011,(23):17-17
对“在家上学”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说是赞成或是否定,应该对教育有较高的理解。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不是孩子学习有多优秀,而是孩子是否幸福,是否具有真、善、美的品格。如果孩子长期一个人在家学习,走上社会后就要多一个适应期,这个过程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很能适应,因为孩子小时候的经历会带给他一辈子的影响。所以,在家还是在校教育,要两者权衡取其重。哪个重要哪个先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刀切”本身就不是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宽怀教育     
一位教师沮丧地对我说:“教师真难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你说得轻了他不听,说得重了他便受不了,还给老师气受。”这位做了十几年教师的朋友讲了他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这是一位在教学上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他在一所城市重点中学教初二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  相似文献   

5.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6.
王玉洁 《山东教育》2009,(11):50-50
星期天,和朋友约好带孩子到公园去玩。刚一见面,朋友就气冲冲地将儿子早晨的“不良”表现讲给我听。最后,朋友冲我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我算是没办法教育了,你是老师,你说该用什么办法?”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8.
一缕飘香 《家长》2012,(4):22-23
"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把事情处理完。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那天,朋友又给我讲了一件事情。 朋友的孩子完成作业后,要穿溜冰鞋下楼玩儿,让朋友给他2元钱买水喝。在朋友给他钱的时候,孩子又提出要买口香糖。朋友没有同意,说家里还有口香糖。孩子一听便开始发脾气,还计较说朋友让他多读了5分钟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用溜冰鞋敲地板。朋友给孩子讲了几句道理,见没有效果后,朋友说:“你又哭又闹,我不想和你说话,你自己好好想想哪里做错了吧!”这时,恰巧朋友的同事打来电话找她,朋友便出门去了。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朋友们难免会遇到难题。这时,笔者觉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旁观者”介入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旁观者”,可以是孩子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同事、亲戚、朋友或专业的教育咨询顾问,总之是你最相信也最能影响孩子的“明白人”。根据我的经验,有时候在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看着孩子如天使般成长,便忍不住要感谢上苍的赐予,忍不住要将诸多美好的言辞加之于孩子本身。于是,我们提出了著名的“赏识教育”,迫切想让可爱的孩子们在如沐春风的教育环境中尽情的体验成功、收获自信。在课堂上,老师们常说:“孩子,你真棒。”“这个问题你回答得真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在生活中,家长们又常说:“你真乖。”“你真聪明,真了不起。”这可以想见孩子们肯定是喜悦之情溢  相似文献   

11.
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正碰上朋友在考孩子“5”的组成。孩子不会,朋友便让我的孩子回答,我的孩子很快答对了。此时,朋友指着自己的孩子没好气地责骂道:“你真是个小笨蛋!”接着便当着我和孩子的面数落起自己的孩子来:你看丁丁比你还小三个月,听话,懂事,讲礼貌,学习也好。你每天只知道吃、玩,学习连丁丁的一半也不如,真没出息。最后还长长地叹口气,对我说:“我要是有你家丁丁这样一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每当圣诞节来临,各地报纸、杂志,总要重新刊发这篇99年前《太阳报》首发的社论,它或许是新闻史上重刊次数最多的社论。虽说副题是“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其实是在点拨孩子、大人们人生的困惑。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美]弗朗斯·比·恰奇记者先生:我8岁。我的朋友里边,有的小孩说“圣诞老人是没有的”。我问爸爸,爸爸说,“去问问《太阳报》看,报社说有,那就真的有了。”因此,拜托了,请告诉我,圣诞老人真的有吗?帕吉尼娅·欧汉劳恩!纽约市西95街115号。帕吉尼娅,让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你的朋友说没有圣诞老人,…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朋友到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生评奖真的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学习方面的,有“成绩优秀奖”、“单科状元奖”、“总成绩第一奖”等等。文艺、体育好的,代表学校去参加校际…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一个朋友从国内来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生评奖真的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学习方面的有“成绩优秀奖”、“单科状元奖”、“总成绩第一奖”等等。文艺、体育好的,代表学…  相似文献   

15.
那天晚饭后,一位朋友来串门,聊起来又扯到孩子身上: “您说,这孩子怎么变了?大人的话越来越不灵,可不如小时候听话了,真劳神。”“孩子几年级了?”我插话问。“五年级,暑假后该念六年级了。”朋友回答说。“这就不奇怪了。您忽略了一个不该忽略的问题:孩子已经是小学校园里的一个‘大’学生了。您知道孩子脑子里的‘高年级’意识吗?”随后,我们就扯起了这个话题。孩子一升入高年级,就面对着外部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初一年级同学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烦恼排行榜”。有接近20%的同学.把“父母总是把我和其他孩子比较”放在榜首。与朋友一起聊天,当说到孩子时,很少有朋友谈孩子的特点与进步;时常听到的。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17.
近日,见朋友傍晚常徘徊在学校大门口,颇为奇怪。上前探问,答道:接女儿回家。原来他女儿读初三,面临毕业,每天要上 8节课,女孩子放学夜行,不放心,只好来接。朋友叹道:不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吗 ?我看教育已不如以前穷了,但孩子却比以前苦了。闻言后我很有同感。自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升初中的竞争已不复存在;高校扩招后,高中升大学的压力也减缓了。因此,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当数初中升高中了。学生中最苦的就是初中毕业班的这些孩子了。   据了解,每年县里的重点高中面向全县择优招生,教学质量大多…  相似文献   

18.
寒假里 ,一位从上海来的朋友与我闲聊 ,谈及教育孩子的问题。朋友讲述的一件往事 ,颇有启发 ,值得深思。他说 ,他的儿子上幼儿园时喜欢绘画 ,于是休息日就带孩子到少年宫去学画 ,果然有了长进 ,他的画还在区幼儿绘画比赛中获过奖。待孩子上学时 ,朋友买来画板、颜料等一大堆绘画用品 ,想发展孩子的美术特长。殊不知孩子一脸不高兴 ,推开绘画工具说 :“太累了 ,我不要。”这可激怒了当父亲的 ,“我花了钱是为你好 ,你还不领情 !”“你是为你自己好”,儿子也不甘示弱顶嘴说 :“每次去奶奶家 ,你总是拿了我的画给她看 ,她夸我时 ,看你的神气多…  相似文献   

19.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可是并非所有的付出都会有令人满意的回报,有的家长抱怨“:只要一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就烦,说什么‘老一套,又来了’,一说就崩,不说又不行,真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只要用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富有情趣。朋友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他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小字条,哪怕只有三言两语。他把这些小字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悄悄地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的朋友为孩子拿了邻居家的皮球与爱人争论起来了。他爱人说:“孩子初次拿了人家的东西,送回去就完了么,这点小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的朋友说:“正因为是初次,所以不能忽视。如不及时教育,等形成不良习惯再管就晚了。”我赞成我朋友的说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初次拿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