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谚有:十月一,送寒衣.说的就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为逝去的先人送去在冥间御寒的衣服、鞋帽等物品,使他们在冥间不至于受寒挨冻,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送寒衣风俗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怀念先人的节日里,送寒衣无疑是最伤感、最富人情味的节日,是与清明、中元并列的中国古代三大"鬼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端午粽     
程巢父 《中国文化》2015,(1):111-114
"未吃端午粽,寒衣未可送."這是元人陸泳《吴下田家志》裹的兩句話。一到陰曆五月,即入仲夏,便是"年光佳處惟初夏"、"夏淺勝春最可人"的季候,人們不但卸掉了寒衣,連夾衣也不用常穿了。這日子小孩子最是高興,踺子、得螺早已不玩兒,風筝也已失寵,該是踢皮球、打彈珠,下塘撈蝌蚪,上樹捉知了的時候了。端午節就在芒種、夏至兩個節令之間.  相似文献   

3.
小湾大坝——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云电外送"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云南省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为蓄水发电而在大理州南涧县澜沧江小湾段的激流上,筑起了高达294.5米的大坝,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一大壮观。小湾电站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惊醒大山寂静的车辆轰鸣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  相似文献   

4.
正一荆南指荆州南部,包括现在湖北省洪湖市、监利县南部和石首市、江陵县东部。在荆南地区,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样式——"花歌",歌咏"爱情"的歌曲,是流行于荆南的民间小调。民间小调一般具有口头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往往是通过口耳相授的方式传播的,不大可能保留纸质文本。一首歌如何产生,如何流传,流传的范围,流传的时间等往往难以考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花歌"大范围流传的下限应该在20世纪60  相似文献   

5.
王德福 《寻根》2011,(3):31-34
豫南部分农村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元宵节这天,全家人要到坟山上为逝去的先人"送灯"。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宁可春节不回家,也要在这一天不远千里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并完成这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从正月十五傍晚开始,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带着各色的灯盏前往祖坟山。  相似文献   

6.
中原是中国汉族神话产生和流传的中心地区。中原神话是指中国古文献中已有零星记载,至今仍流传在中原民间口头上的著名神话。20世纪80年代起,由河南大学张振犁先生首倡,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中原神话调查研究工作。调查发现,中原神话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呈集群式分布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对中原神话的发掘与研究,使中原神话完整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弥补了中国汉族神话"零散"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杨虎 《大理文化》2011,(9):88-90
大理白族有七月祭祖的全民大型活动,七月初一接祖,白语称"家细乌"";七月半"送祖,白语称"送细乌"。在喜洲,此风更甚。七月初一黄昏,家家户户在大门口燃香、撒米水浆饭接自家祖先"归家"。届时必须先给门神点香烧纸,祈求门神查验亡灵身份,放自家祖先"进门"。"亲人"回来了,后裔们须洁净厅堂,  相似文献   

8.
杜臻 《寻根》2015,(3):15-23
引言在历代民间传说故事中,《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和《孟姜女故事》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像其他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一样,  相似文献   

9.
1979年,美国第一部《李清照诗词全集》由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思与中国学者钟玲翻译出版。该集编译体例新颖,附有丰富的注释性副文本;雷氏"创意英译"与钟玲传递中国文化的翻译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特色鲜明、极具吸引力的李清照诗词英语译文。时至今日,该集已经流传至世界的五大洲,得到读者的接受,成为中国诗歌在海外流传过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即使萨福的诗歌仅有几行流传至今,我们也能说她是迄今为止所有从事写作的妇女当中最才华焕发的一位诗人。正象古希腊人谈到荷马时称他为"诗人"一样,他们称萨福为"女诗人"。甚至在她去世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萨福在全世界女诗人当中仍独占整头,并且  相似文献   

11.
龙夫 《世界文化》2006,(4):44-45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航海家们流传有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又怪异奇趣的轶闻.本文讲述的是美国杂志<海上救护>记者路易斯·马丁专程赴苏格兰著名旅游景点"百蛇墓"采访的航海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畲族源论纲     
畲族源论纲陈香白一、《高皇歌》、风凰山、《祖图》的族源意义《高皇歌》力畲族人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本民族史诗。《高皇歌》长达300余句,记叙了畲族发源与迁移走向:盘瓠余死番王,与高辛帝女成亲后,自愿要求山居种田,皇帝准奏;于是“呈帝圣旨活准改,敕令圣旨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五音记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型。但由于历代曲谱始终囿于上层,以"秘籍"的方式存在,极大地妨碍了古代音乐的流传与传承。在改朝换代的历史演进中,少数保留下来的曲谱也成为"不可读"的符号,而导致古典音乐的失传。是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虎的民族,彝语称虎为"罗",彝族人自称"罗罗拔",即虎的民族。虎舞是为纪念彝祖和图腾的舞蹈,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活化石"。虎舞分为母虎舞和公虎舞。母虎舞又叫"十二兽舞",彝家人自称"罗嫫捏姿",早于公虎舞,流传  相似文献   

15.
杨帆 《寻根》2013,(5):50-53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宋代以降在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广泛崇拜,历经数百年流传,其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被尊为上庇国家社稷、下护黎民百姓的神。其封号自宋代"夫人"始,至清康熙时被晋封为"天后",到清中后期确立了天后作为"海上女神"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范围也逐渐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  相似文献   

16.
颜红 《世界文化》2013,(5):11-15
53岁的莎拉·布莱曼已在去年通过了相关的体能和医学检测,即将在2015年底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为期10天的太空之旅。届时,她将成为俄罗斯送上国际空间站的第八位私人乘客,也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正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贫穷的荷兰学者伊拉斯谟(1466—1536)想给英国的好友送一份礼物,可是他身无长物,便为这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后来他又遇到一个德国的天才画家为这本书配上了插图。从此,欧洲的这三位名家由这本书而结缘,让他们纯真的友谊和伟大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流传至今??送给莫尔的礼物——《愚人颂》伊拉斯谟离开罗马前往英格兰。他骑在马背上,嘚嘚的马蹄声犹如戏曲中的梆板有节奏地敲打着地面,往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7,(2)
正类书的流传类书不仅在中国大量流传,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也曾广泛流传,日本、韩国、越南现存的古籍中有不少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古类书,甚至不少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古类书在域外重新被发现,古代日本、韩国、越南学者依据中国类书又编纂出了不少  相似文献   

19.
《大理文化》2011,(12):2-2
《希夷之大理—望夫云》剧情主线取材于大理民间流传了千年的神话传说"望夫云",讲述了公主和猎人浪漫而又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情节凄美以至感动神灵。舞台  相似文献   

20.
羊雪芳 《大理文化》2005,(6):45-297
大理剑川白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邀秧丛".这原本是春耕栽插时的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但聪慧的白族先民在里面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邀秧丛"的生产活动显得格外地喜庆愉悦.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过三个大年,不抵过一个栽秧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