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收藏圈一直有"捡漏"之说,捡漏——讲明白一点,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集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藏品可谓是天大的乐事。在当前的收藏圈里,"漏"难道就真的那么容易捡?下面几则收藏小故事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有的人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捡漏成功,但更多的人却往往是"捡漏"不成反"打眼"。捡漏,其实已成为收藏圈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杨实 《收藏》2009,(7):6-6
收藏古玩切记“三不买” 民间收藏的成功率非常低。收藏爱好者希望淘到有价值的藏品,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梦想靠“捡漏”而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3.
王泰初 《收藏》2013,(11):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  相似文献   

4.
吴圣元 《集邮博览》2014,(11):89-89
正在钱币收藏领域,"捡漏"的故事很诱人。但对钱币收藏者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假如没有过人的眼力和胆识,即使在市场里遇到一件价廉物美的好东西,恐怕也只能擦肩而过,因为"捡漏"只属于懂行的人。大约两年前,笔者曾听沪上钱币学会的一位专家说过这么一件事,他曾应邀去鉴定一批私人收藏的珍稀古币,物主是一位颇具规模的私企的销售总监,该总监近年来迷上了集币,因工作关系他平时常去外地出差。10年来他在各地钱币市场上买进了六七十万元的古钱和银币,其中有颇为珍贵的王莽钱"一刀平五千"(图1)、北宋钱"靖康通宝"(图2)和太平天  相似文献   

5.
虽弓 《收藏》2013,(9):139-140
收藏的乐趣绝不仅仅在于“捡漏”一件藏品,或是藏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是存收藏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感悟。今年年初,笔者整理藏品时。就体会到了开启知识宝藏时的无限乐趣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10,(7):29-29
随着今年五月眷拍进入离潮,天价藏品不断出现,这无疑也激发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惰,我们这些普通收藏爱好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火热的市场呢?据笔者观察,如今很多收藏爱好者在收藏时缺乏理性。要知道,搞收藏需要具备综合性修养,绝非一日之功。就目前收藏现状来看,很多人在步八收藏市场时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收藏知识的积淀,对藏品的鉴别水平还远远不够,因此调整自己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改之 《收藏》2013,(13):138
搞收藏的人常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当你收到一件东西后,好像是这个东西在帮你吸引它很多很多同类一样,你的此类收藏品会慢慢地丰富起来,肯下工夫的人,甚至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藏系列。唯心的人说这样的情况是物与物之间也在互相吸引,而唯物的人则认为这是因为当你有了一件藏品后,你的心会开始关注与它相关的同类藏品,自然你的这类藏品,就会多了起来。在2011年的一期《收藏》杂志中,笔者曾撰写一文,讲述了我某次在山西旅游过程中淘到一对  相似文献   

8.
王立军 《收藏》2014,(8):2-2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以其高超的技艺制作了众多的精美艺术品,部分已流传至今天,成为稀世珍宝!作为收藏爱好者能够收藏到这些精品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得意的事。"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9.
王泰初 《收藏》2013,(6):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时间磨炼出来的才能,也算是知识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相似文献   

10.
这两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异常火爆,亿元书画、古瓷藏品频现拍场,千万元一件拍品更是小菜一碟。其实,除了书画、瓷器等热门收藏外,名人书札、手稿的收藏行情也绝对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1.
王立军 《收藏》2014,(7):2-2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2.
岳岩 《收藏》2009,(11):16-21
2009年走入岁尾,北京奥运的激情已经成为一段燃烧着的记忆。而在这一过程中.奥运藏品在市场的波澜起伏,如2008年底奥运开闭幕式门票从上万元一对,跌至今天的几百元一对,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奥运收藏中,哪些品种依然光彩照人,哪些又更加适合大众收藏爱好者选择,而面对这些藏品时又应当具备怎样的态度,收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14.
高功 《收藏界》2012,(12):24-32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离了"人文的精神家园"。出席本届大会的台湾"清玩雅集"的收藏家,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品味和操守,值得我们每一个收藏人借鉴和效仿;他们的演讲和发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本刊除对本届论坛全面报道外,将分期刊登《大会论文集》《大会采访录》《大会演讲录》中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改之 《收藏》2013,(7):138-138
搞收藏的人常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当你收到一件东西后,好像是这个东西在帮你吸引它很多很多同类一样,你的此类收藏品会慢慢地丰富起来,肯下工夫的人,甚至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藏系列。唯心的人说这样的情况是物与物之间也在互相吸引,而唯物的人则认为这是因为当你有了一件藏品后,你的心会开始关注与它相关的同类藏品,自然你的这类藏品,就会多了起来。在2011年的一期《收藏》杂志中,笔者曾撰写一文,讲述了我某次在山西旅游过程中淘到一对  相似文献   

16.
朱有仪 《收藏》2012,(11):126-131
织绣收藏帷幕早以拉开在较之以往更为风起云涌的2011年中国拍坛,台湾知名歌手张信暂的首次个人收藏专场"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亮相北京永乐春拍。近80件其个藏清代宫廷织绣藏品现身,精美的藏品加上名人效应,给市场带来了一阵兴奋。据张信哲回忆,他的外曾祖母出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3,(1):135-135
最近几年,金银纪念币作为贵金属投资市场的一个分支.正慢慢地从少数人的收藏品演变为收藏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大众藏品,而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金银纪念币更是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4,(13)
<正>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人们常说:"收藏的水很深!"一个收  相似文献   

19.
网上淘宝记     
周意杰 《收藏》2006,(1):74-74
网络时代的急速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火爆,使得网上收藏和拍卖日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收藏网友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练摊,选择自己中意的藏品。  相似文献   

20.
贾杲 《收藏》2007,(5):40-40
中国画收藏市场中,目前有很多现象使我们惊骇与不安。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收藏家搞封闭或小圈子收藏,藏品可谓丰富,精神非常可嘉,动用的物力财力也让人咋舌,但其藏品却大都是假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