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9月15日,朋友送我一枚实寄的木质明信片(图1)作纪念,材质是现代三合板(红松)的,规格为150mm×100mm×3mm,实寄时间是2014年9月2日,没有落地戳。正面有凹凸版工艺的邮政标志和"邮走伊春"字样,贴有"清·兽面纹提梁卣"邮票,除销票邮政日戳外,还加盖了两枚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纪念邮戳,一枚为圆形,另一枚为异形。背面(图2)同样是凹凸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收藏到一枚从歙南苏村寄往徽城大北街的区票实寄封(图1),信封背面贴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一枚,分别销"安徽/一九五○十一月三日/苏村"邮政日戳和"安徽/一九五○十一月三日十八/歙县代"落地戳(图2)。在两枚邮戳的映衬下,使得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颇具邮政史研究价值。信封厚重,尺寸虽小,但家书抵万金(图3)。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的设计者周纪华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枚胶东战邮实寄封,长约12.7cm、宽6.7cm,内有信函,保存较好。此封是"山东胶东军区司令部"公函封,用较薄的纸张糊制,红色油印。收信人名址是"掖北沿海区大朱石吕文昭家信"(图1),封背盖两枚邮戳,"胶东/?.8.22/战邮G"戳(图2)和"山东/?.8.25/掖县"戳(图3),两戳年份都不清。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整理邮政附加费邮品时发现,湖北省五峰县邮电局在收取附加费时,有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其中一枚销"湖北五峰.1993.4.22.443406"日戳的包裹单,向用户收取了邮电通信建设费玖角,在包裹单左下方贴有"邮电通信建设费/玖角"白纸黑字凭证,销有骑缝戳(图1)。而另一枚销"湖北五峰.1993.9.22.443413"日戳的包裹单,却向用户收取了邮电通信建设费捌角,并在包裹单左下角贴有"邮电通信建设费/捌角"白纸蓝字凭证,销有骑缝戳(图2)。  相似文献   

5.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6.
易东洋 《集邮博览》2010,(11):61-61
笔者近日收集到一枚实寄封。该封2010年4月14日由上海寄往西安,盖"上海/川沙商函8"邮资机戳,邮件资费1.9元,同时盖有"混合邮件印刷品"副戳一枚(如图)。初看此封,着实让人不解。首先,1.9元是什么资费?说是信函资费,但超资0.7元。  相似文献   

7.
笔者集得一个挂号实寄封,封背贴二枚长80×宽40mm的不干胶机盖邮资标签。该标签纸呈乳白色,盖有红色邮政日戳和邮资已付戳,一枚邮资2元,另一枚邮资0.5元(见图)。此种不干胶邮资标签目前似少见。  相似文献   

8.
王继红 《集邮博览》2018,(12):57-57
最近,我收集到一组4枚有趣的邮资机戳,其中有3枚是变异的,它们均为机号"鄂EA10"的湖北黄冈5号备机在同一时间打出,但变异各有不同。图1这枚邮资机戳是正常的戳记。图2这枚邮资机戳左侧的印刷品戳和中间日戳都正常,但右侧的邮资戳出现了变异:一是上、中格宽度由原来的28毫米变成了36毫米;二是上格"中国邮政"中的"邮政"两字变形,其中"邮"字右边偏旁成双影,"政"字出现了横向的双影。  相似文献   

9.
第一套虎年生肖邮票是日本于1950年2月1日农历甲寅虎年发行的"昭和25年贺年邮票"一套一枚(图1),还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图2)。邮票面值2日元,齿孔为12度,规格为26mm×30mm,图案采用日本画家圆山应举先生(1733~1795)的名画"龙虎图"中的"虎图"。小型张规格为90mm×128mm,内含5枚虎年生肖邮票,呈"十"字型排列,  相似文献   

10.
本人近日集到一个民国村镇信柜戳销票封,此封由浙江寿昌寄婺源,封背贴孙像暂作4分票1枚、节约建国8分票1枚、烈士像3分票1枚,计邮资15分(见图)。该封所贴邮票均用信柜戳盖销。戳为双圈双格式,外圈直径为32mm,内圈直径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14,(6):95-95
正发行时间:2014年6月1日志号:2014-11图序图名面值(6-1)T龙宫夺宝80分(6-2)T官封弼马温80分(6-3)T自封齐天大圣1.20元(6-4)T大闹蟠桃园1.20元(6-5)T恶斗天兵天将1.20元(6-6)T打上灵霄殿1.20元邮票规格:50mm×30mm齿孔度数:13度整张枚数:16枚(一、二图各8枚/张,三、四图各8枚/张,五、六图各8枚/张)整张规格:240mm×150mm小本票编号:(51)2014小本票成品规格:130mm×70mm小本票售价:6.40元  相似文献   

12.
笔者收集的另外几枚邮戳,从邮 政业务角度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德国疆土划归波兰的历史。图5(北 德联盟1866年发行)、图6(德国1845 年发行),戳为1878年2月12日、图7 (德国1881年发行),戳为1894年9月 2日下午(N)8-9时、图8(德国1919 年发行),戳为1920年6月15日。四枚 邮戳中的地名均为斯特丁(STETTIN)。  相似文献   

13.
所谓"TP"戳,是一种国际函件付费标识(图1)。其规格为50mm×20mm,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TP"字样,意即"邮资已付";下部为"金额"栏,由手工填写邮资。"TP"戳主要在国际函件(含港澳台函件)上使用(图2)。"TP"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2002年2月1日,国家邮政局为了逐步取代以前使用的普票,发行了普30《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一组)和普31《中国鸟》(第一组)新版普票,并停止出售以前发行的所有普通邮票。由于  相似文献   

14.
台湾风景戳     
台湾地区于1957年4月25日启用第1枚风景戳——台湾阳明山(图1),现已两次更换戳型,4次变更戳面。最早的台湾风景戳,戳面标有阿拉伯数字和时间(图2),使用黑色油墨销戳。1958年9月22日戳面变化,加镌篆体“邮”字,并有一个小圆圈,日期(阿拉伯数字)保留年、月、日,取消时、分(图3)。1961年12月15日台湾更换新戳,在戳面地名旁加刻景点名称,如日月潭、光华岛、青草湖水库等。从1968年7月16日起再次换用新戳,取消了日期字钉(图4)。现在使用的是六角形的风景戳(图5)。  相似文献   

15.
一枚从浙江青田退回浙江缙云的明信片上,盖有一枚退件戳(如图)。戳上除了刻有主管人姓名外,全戳16个文字中,竟有4个不规范。究其原因:一是仍使用繁体字,如  相似文献   

16.
我国邮政于2003年2月22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一套2枚,各地纷纷刻制纪念邮戳加以配合: 由任怀平先生设计有3枚纪念邮戳和1枚邮政宣传戳,均以中英文(前3枚)表述主题文字:“济南、潍坊(临)、泰安、潍坊(图1-4),1、2、4均有西周·毛公鼎为主图,泰安一枚以“泰山极顶”与“秦·泰山刻石”为主图。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一套6枚,其中《颜勤礼碑》一枚邮票上的书法是颜真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颜真卿出生在山东临沂市费县,此套邮票的发行,也是相关原地。为此,临沂市举办了邮票首发仪式,启用临时戳一枚,并特别发行了一枚市内免资明信片(如图)。片为78mm×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6月出版的《集邮博览》编发了广东张益茂先生的"珍贵的实寄封,悲壮的信札"(以下简称"信札"),文中称他从网上购买了一枚20世纪50年代从青海玉树寄往山东即墨的实寄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是一枚使用了少见的"双弓戳"(星月戳)盖销的邮票(图1)。于是张先生展开了一系列查证研究。文章这样写到:"双弓戳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贵州、四川、青海、陕西等地,使用时间短,存世量不多……就目前发现的双弓戳来看,用于单据上的相对较多,用于实寄封上的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9.
此封由松江府城寄北京邮政总署总办帛黎,双挂号,背贴蟠龙1分3枚、绿2分5枚(其中1枚漏销),销江苏松江"辛亥四月廿二日"双圈三格式干支戳,有上海同日中转戳和北京五月初一到达戳,正面盖手写编号的挂号章,并加注"A.R."(双挂号)字样。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到邮政支局取邮件,有朋友送我一枚加盖在纸片上的戳记,甚是少见。该戳记规格为54mm×10mm,戳内文字为“袋内刊已全复数”七字(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