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岳 《集邮博览》2013,(8):12-23
"半白日徽图"邮票诞生于1937年12月,是抗日战争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蓝色,计有法币1分、5分两个面值(5分另有黑色一种)。"半白日徽图"邮票非常珍罕,三种  相似文献   

2.
傅骥 《集邮博览》2009,(1):39-40
2005年,我从北京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沈曾华收藏"拍卖会上拍到了存世仅一件的江西"鹰潭加盖"邮票的实寄封(见右图),邮友们称赞我的《中南解放区邮票》邮集"又加1分"了。传统邮集注重邮票的收集齐全,"鹰潭加盖"邮票是中南解放区邮票中  相似文献   

3.
赵岳 《集邮博览》2018,(12):42-42
2013年第8期和2017年第4期,我在《集邮博览》分别发表《罗斯福旧藏探秘一一<半白日徽图>蓝1分邮票考证纪实》和《<半白日徽图>蓝5分邮票研究》。文章发表后得到了不少师友的教正,在交流彼此想法的同时,我也获得了颇多研究线索,现将最新资料整理及心得集汇如下: 其一,我在2013年的文章中梳理了存世蓝1分邮票的源流,谈及到1975年第三版、1980年第四版和1982年第五版的“杨目”中刊发过一枚蓝1分旧票,并且推测此票可能非杨乃强先生本人所有,但囿于资料及知识所限,当时未能寻到图片的初始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集邮业务中,增添经营老票、外票、收购、寄售、拍卖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全方位的需要。初涉集邮一般是从新邮票开始的,逐渐收集老票。实寄封片、外国邮票,进而制作邮集。集邮者慢慢有交换余缺需求,为此,中国集邮总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与外国邮政部门建立联系,有选择的进口一些外国邮票在国内销售。二是指定中国集邮总公司下属的“邮星贸易公司”收购和销售老邮票业务,在此期间,邮星贸易公司与一些老集邮家建立了联系,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5.
笔者的一页邮集《集邮·音乐相辅相成》完成于2004年10月,尽管创意不错,由于素材的局限,只可称为平平之作。邮集素材由柏林邮票,奥地利加盖纪念戳的邮票首日实寄封和圣马力诺邮票首日实寄封等四种邮品组成(图1)。这部作品是笔者制作一页邮集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邮》2000,(10):16-17
名区票专家姜士楚先生将一部国家级银牌奖邮集——《华中人民邮政》邮集无偿捐献国家邮票博物馆,这是近年来集邮家以整部邮集向国家捐赠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次,已在邮坛引起轰动。7月14日,我们到姜先生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张邮集首页贴片(见下图),邮集名称为《商埠票选集》。贴片主图是上海书信馆1865年发行的面值为1分银的"蟠龙图邮票"。初看这张贴片,毫无引人之处,当看到贴片原件时,才大吃一惊:这字、这画,竞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废旧邮票剪贴后粘出来的。一笔一画,一点一线,以邮票为素材,精心筛选,细心剪贴制成。估计制作这张贴片,要使用邮票千余枚,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贴片的作者是谁?他就是已故旅居瑞士的华人集邮家薛少棠先生。  相似文献   

8.
一、编组专题集邮展品模式的沿革专题集邮收集方式的出现已有100多年了。专题集邮展品的正式展出也有80多年了。据记载,1863年6月英国就出现了与传统集邮不同的收集方式,即按同图案邮票和以邮票发行目的来收集邮票的方式。1870年7月在集邮杂志上有一篇名为《肖像邮集》的文章,介绍了一部人物专题邮集。直到1928年卢森堡的著名集邮家伯那德·菲塔在欧洲国际邮展中才正式展出了他的专题邮集,因此,他被认为是专题集邮的创始人。开始,专题集邮是以同一类图案邮票(不考虑邮票发行目的)进行邮票收集和编组邮集的。以  相似文献   

9.
邮集是集邮的高端“产品”。出现在各类邮展上的邮集无不是集邮达到一定水平的成果。现实中的邮集往往被视为高不可攀的,被普通集邮者视为畏途的一类“大作”。其实,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邮集并非在其初始之时就是位居“高端”的。从邮票诞生的那一刻开始,集邮的萌生就蕴含了编组邮集的可能。那时集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邮票是可能的。因此,无意识的求全收集实际上就是传统邮集的初始。最早的“传统”邮集收集的难度并不大,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术作品邮票与原作之差异》是一部研究邮票原设计图稿的五框极限邮集,它是由一框邮集《中国绘画作品与原作差异》扩展而来,其构思始于一次集邮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1.
二、传统邮集素材的运用传统邮集的素材主要包括:邮票、封、片、简、单等;邮票的各种变异,如水印、背胶、齿孔、纸质和版别;经采用或未经采用的试模样票、样票及设计原图;发明邮票以前的手盖戳记史前封;其它特殊邮品,包括赝品,以及当邮票用的实销印花税票或未销邮税两用票。如何在展品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素材,是邮集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1.邮票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邮识是开启集邮之门的钥匙,知识掌握得越多,自由度越大,对于有志编组邮集的集邮者来说更是如此。编组各类邮集都需要相关的知识,但各类邮集所需要学习和展示的知识是有所侧重的。例如:编组传统类邮集重点在了解和展示邮票的设计、印刷、发行、使用等知识;邮政历史类邮集主要了解和展示邮路、邮资、邮政业务和邮戳等;航空类邮集是以航空实寄邮品和航空邮票为素材,展示航空邮政业务的,等等。因此,作为邮集作者具有丰富的有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而编组专题邮集尤其强调学习、运用和展示专题知识和邮政与集邮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浦泳 《上海集邮》2009,(10):30-30
本刊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外交部、公安部集邮展览”于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行。上海公安系统4名会员的6部邮集入选参展并全部获奖。静安公安分局宋林珍的《警察》和《运动场上的巾帼》2部专题邮集分别获得镀金奖和银奖,上海港公安局张伟国的《新中国“文”字邮票》和《新中国连续编号邮票》2部一框邮集双双获得银奖,  相似文献   

14.
林衡夫 《集邮博览》2008,(11):44-47
我的《华东人民邮政》邮集,在2008年以色列世展中获得镀金奖。邮集是以1948年华东财经办事处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北海币第四套毛泽东像邮票(俗称青州二版)为起点,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以人民币面值发行的八套邮票及三套包裹印纸邮票(区票目录111页——116页《5、华东》)等邮品加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08,(8):112-113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准备,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编辑制作的奥运邮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将在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上,与广大集邮爱好者和中外参观者见面。这部邮集是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交换的邮票中,精心遴选出的奥运  相似文献   

16.
“邮集”,是指一部完整地表现某种主题思想,由邮票和与主题相关的封、戳、明信片、邮简等邮品组成的集子。集邮由一页页的贴片组成,每一页贴片表现了整部邮集的一部分主题思想。一部小邮集只有12—32页贴片,大的邮集达100多个贴片。编组一部邮集,尤其是专题邮集,要求集邮应对邮集的主题内容及相关的邮品非常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秋,著名集邮家沈曾华先生的“稿”字四方联邮票被拍卖,沈先生将该票所得款项全部捐献。200万元,那是沉甸甸的人民币,它对有钱人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就此,没听到沈先生过多的高谈阔论,钱就这么捐出去了,平静的很,让人敬佩,精神可佳。前辈姜治方,12岁开始集邮,收集、研究中国邮票,其藏品极其丰富。20世纪50年代,姜先生的邮集就在  相似文献   

18.
广东集邮家张文光先生今年85华诞,也是他集邮70年。半个多世纪来,他一直活跃在广东,为南方集邮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文光祖籍广东新会市双水区富美乡,1914年生于广东江门市。1927年读小学时,偶而从同学父亲处看到一部清代至民初的邮集,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邮票。次年协助父亲在一家中药铺处理和回复侨批信件,看到五颜六色的中外邮票和实寄信封,从而爱上了邮票,并开始收集。更巧的是他在就读乡村师范时遇  相似文献   

19.
蚁健 《中国集邮》2000,(5):17-17
随着国内邮品拍卖会中一些获奖邮集的成交,人们不再把投资邮票、钱币、磁卡看成是仅有的投资对象,有的投资者已将目光投向拍卖会中的整部邮集。  相似文献   

20.
1938年,晋察冀边区临时邮局发行的"全白日"徽图战时临时邮票,真实记录了国共合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抗日政权创建战时邮政的艰辛过程,表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博大胸怀。本文用两件当年邮政实物阐述"全白日徽"一版和二版两套邮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