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文学的社会作用有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作用更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戈拉》在印度文学里的地位犹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一样,笔者对戈拉自我身份认同经历的虚假认同、质疑和否定、重新构建三个阶段的分析,看到泰戈尔在戈拉身上映射出人与理想统一的宗教观念和印度现代化发展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3.
《金色笔记》是英国作家莱辛的一部巨作,作品中战争的主题贯穿始终。战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创伤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自我、思考世界,实现自我的整合与成长。本文将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安娜在经历了战争的虚无、信仰的幻灭、爱情的伤痛以及自我的分裂等各种生存遭遇后的自我探求及成长。  相似文献   

4.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剧中,萧伯纳宣扬了他期望超人式的精英统治的观念,批判了帝国主义战争,表达其希望人类和平的愿望,鼓吹了其两性关系的意念。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经说过:“艺术是一桩伟大的事业。艺术是人类生活中把人们理性意识转化为感情的一种工具。”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教书匠仅仅是贩卖知识,而教育  相似文献   

6.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巨作,狄更斯被喻为现实主义者,但《双城记》中却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打破了我们对他及他的作品研究的局限。本文将从关注儿童、表达理想、抒发自我情感和追求故事悬奇情节等方面,来探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展现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通过描述安德烈的情感矛盾及其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反映出安德烈探索人生真理过程中的内心矛盾与迷茫.他与妻子丽莎的婚姻悲剧显示出深植于其内心深处的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他与情人娜塔莎的爱情悲剧则显示出他渴望美好爱情以及回归现实的理想的落空.安德烈的人生悲剧同时也寄寓了托尔斯泰本人的思想历程及...  相似文献   

8.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10年的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曾数易其稿,作品主题前后迥异,最后,这部原旨道德教诲的小说变成了一部表现阶级对立,政治意义极其深刻的社会小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创作观的总结;既对俄国社会给予了空前激烈的...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     
辜鸿铭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曾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被孙中山和林语堂称之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辜鸿铭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  相似文献   

10.
路遥是一位享誉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是一部令人不能忘怀的优秀作品。笔者叙述分析了它的创作心理动因、历程和情感体验,指出这是一部凝结着路遥血汗与生命的宏篇巨作。  相似文献   

11.
宫崎骏的动漫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中的主人公少女苏菲一直敌视战争,逃避战争,但她却是战争的第一操纵者。在与战争貌似远离却亲密的接触中,苏菲的少女性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成功阻止了一场大型战争的延续。同时,战争持有的机械性,因为与苏菲的少女性的连接而产生了决定性的转变,呈现出温和的女性特征。少女与机械的交错登场,扭转了战局,也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愿望——对和平与幸福的憧憬与期待。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史诗理论观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战争情节、蜀汉英雄人物、美学风格等思想和艺术层面。认为《三国演义》具有突出的史诗性特征和价值,是一部中国华夏民族的“英雄史诗”,是罗贯中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史诗性文学瑰宝。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中心主题--人道主义思想出发,以分属欧洲三个文学大国英国、法国、俄国的三位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维克多·雨果、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十九世纪欧洲文坛人道主义的三大代表,以他们的部分作品为例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基督教博爱观念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讲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战争以及那次战争之后英雄返乡的故事,两个故事是紧密相连的时间关系。然而,细读文本之后,我们会发现两部史诗在历史时间上存在断裂感,但作者却通过文学艺术手法实现了二者的融合。本文旨在通过细读文本分析二者之间的断层,并探讨作者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使二者断裂的时间感得到整合。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极具辉煌绚丽的内容就是关于战争描写的部分,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反映了其极大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以《城濮之战》为例,从五个方面对《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学巨作《红楼梦》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倾其所有精力与毕生经历的一部伟大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红楼梦》这匹千里马在1987年被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乐价值,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创作的全剧音乐旋律优美、主题鲜明,将《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思想与情感重新演绎了出来,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体音乐,至今还被广大音乐爱好者传唱。  相似文献   

19.
李倍雷 《美育学刊》2020,11(1):30-38
《汉书·律历志》引《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给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和"立人之道",如果接着讲,那么"立艺之道"为何?按照"二十六史·艺术列传"的脉络路径与文化逻辑,"艺术"是人类最高技术的展示与运用,是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直接相连的技术。所以"艺术列传"中那些掌握最高技术的人几乎是通《易》之人,甚至有的是通"五经"之人,而"艺术列传"本身就被纳入"二十六史"正史中,"艺术"交织于经与史之中。故此,我们认为"立艺之道"必然就是"曰经与史"。  相似文献   

20.
《卢塞恩》是一篇可以反映托尔斯泰早年思想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个流浪歌手被文明人所拒并加以嘲弄的事件,藉此谴责文明社会的虚伪和冷漠,并进而否定文明社会的进步意义。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和调和人间矛盾,作者从抽象的"永恒道德"观念出发,相信有一种"世界精神"可以使人们相互亲近;托尔斯泰主义已初见端倪。分析托尔斯泰主义在自我道德完善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反思托尔斯泰主义在人性理解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