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合唱教学因其特有的实践性和研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而具有实践性强、参与面广、综合性突出等优势。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声乐知识,以获得演唱状态能力和解决声音技术问题为目的,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音控制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利用合唱教学特有的优势,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试验和实践,可以弥补传统声乐教学方式的劣势和不足,对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包括语言、歌唱、创作、舞台等方面的表演。作为音乐的重要内容,声乐能够提高公众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对学习声乐者而言,学习声乐包含学习声乐基础和声乐技巧的过程。本研究分别分析了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技巧训练,并对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声乐演唱与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对以人为本时代主题的践行,成为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在当代的教育使命与审美取向。我们在时代审美文化中解读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在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中渗透、顺应、发扬时代审美文化,并在二者的形神契舍下感受艺术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豫剧是河南地方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历经三百年的发展,豫剧已经形成了演唱表演体系,有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及审美价值,作为中华传统声乐文化的组成部分,豫剧的谚诀记录了豫剧演唱知识、训练方法、审美价值观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结合民族声乐学习,对豫剧谚诀进行分析梳理,从中吸取精华,借鉴与运用到民族声乐学习中,以期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5.
大学声乐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发展,声乐教学需要不断改革。互动式声乐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声乐课前、声乐课堂上、舞台实践活动中以及声乐课后需要进行双向交流。在声乐课前,师生互动式交流需要让学生主动回顾上次课堂内容、为本次课程精心设计开场内容、为学生收集和整理近期新闻;在声乐课堂上,师生之间要进行相互倾听的、相互信任的、情感体验的互动式课堂交流;在舞台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换位、模拟舞台情景,规范学生唱法、提高舞台形象,实施艺术教学、倡导汇报交流;在声乐课后,需要加强课后辅导,提倡课后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声乐是在戏曲、曲艺、民间音乐等传统形式的孕育下,借鉴与融入西方演唱技法(美声唱法)及相关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的歌唱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风格特征和强大的艺术包容性。在民族声乐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出现西化倾向,失去了民族声乐本源的风格个性。所以,我们在借鉴与创新的过程中,不应该摒弃本源,应充分借鉴和运用传统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与器乐演奏有所不同,它是以人声这种特殊的音响来诠释着艺术。声乐演唱的主要乐器是人的声带,这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因为这种乐器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仅靠人的思想与感觉来控制着音色。这种控制大多来源于主观因素,也就是人内心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声乐演唱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心理活动决定着身体各个器官的运动状态。所以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声乐演唱技能训练中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民族声乐是特定的表演形式之一,而且具备着专业性强的特点。这是一门独立且具备着个性化的音乐学科,只有当学生掌握扎实的表演技巧,并了解作品故事的梗概,掌握作品情感的表达时,才能实现将背后的民族文化内容深深地挖掘出来,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戏曲表演技巧的使用最为常见,也是与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完美融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状态是由众多的心理因素组成的,包括人的感觉和情绪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声乐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心理因素始终贯穿在声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在歌唱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歌唱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学习歌唱的学生由课堂训练走向舞台演唱,有时存在一种舞台紧张的心理障碍,而引起舞台紧张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歌唱教育应在提高学生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同时,注意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歌唱心理培养,从而使学生从课堂向舞台表演时能顺利的克服舞台紧张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教学的协同理论立足于系统论和协同论的基础上,把声乐演唱教学视为一个系统,合理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协同论的原理结合声乐演唱中的"教"和"学",生理和心理来探究声乐演唱教学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有助于各系统之间"协同导致有序"并产生系统相应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表演艺术。在歌唱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对歌曲内容的内心感悟,是声乐表演的心理基础;情感表达是情感体验的艺术性外化,是声乐表演的外在目标。二者是歌唱心理过程的两个阶段,具有依存性和连续性。声乐表演中,情感体验转化为外在的情感表达,才能具有审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美感思维是一切艺术教育的始发点,作为听觉艺术的声乐,无论表演或教学,对演唱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从不同歌唱家演绎同一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相同音乐作品的共性认识和个性化的二度创作中了解作品及演唱者的风格,通过对比四位不同时期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唱,揭示其表演美学观念的合理差异,以期强化对美感思维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是表现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生活习惯的声乐演唱形式,有强烈的民族个性,而且语言淳朴、形式生动。这使得民族声乐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但是,近年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和传承却是不容乐观,演唱方法也急需创新。但是,目前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高校民族声乐演唱的教育创新,是民族声乐工作者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就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创新教学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声乐艺术实践也在不断的衍变。“民族唱法”就是当今我国声乐乐坛盛行的一 种演唱艺术流派。虽然对于这种演唱方法的称谓或界定还存在不同看法,但这种演唱方法却客观存在于我国的歌唱艺术实践中。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国,各种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高师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声乐演唱和教学能力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传授演唱方法和技巧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教师综合能力"的早期培养,使学生在提高演唱水平的同时,尽早接受教师专业素质的训练。其中包括树立审美观和鉴赏力、培养官能听觉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对于声乐演唱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二)有助于培养声乐演唱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三)有助于丰富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多声部演唱思维。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学习方面应注意听觉感知理性化、视唱练习规范化,以及融入多元音乐文化。将视唱练耳回归音乐本质,突出音乐的歌唱性,可真正提高学习者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丰富学习者的心理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8.
歌唱是声与情的展示,只有充满感情的演唱才能够吸引观众并获得观众的喜爱。而要想在演唱中充分地表达感情,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声乐技巧。本文在对感情与声乐技巧在演唱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之后,又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在演唱实践中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感情与声乐技巧有机结合起来的具体的方法与措施,以期对演唱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下我国声乐教学"技术至上"、"重技轻艺"、"重声轻情"、"演唱技术等同声乐艺术"的观念,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对我国声乐教学进行反思,提出了在不动摇科学化声乐教学基础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声乐教学艺术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尽快走出声乐纯技术教学的误区,寻觅我国声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把学生演唱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声乐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从声乐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声乐教材的选择、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活动、改革声乐考试方法等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