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工作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团队,多维度积极探索“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方法路径、团队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激发教师团队创造潜能,建设好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打造既能有思政育人本领,又能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创新实践团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工作建设质量,不断把“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助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高质量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探讨如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拓展创新项目的内容与载体,探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多元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建立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教育理念的创新,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格局;加强柔性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强主动实践精神的创新,推进创新能力培育的平台建设;加强教育方法的创新,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创建,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与内容,明确第一、二课堂的紧密联系。其次分析目前第二课堂创建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工作的方向。最后从"党的思想与人才培养保持一致、创建以大学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完善第二课堂保障机制、结合第二课堂与新媒体技术、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这5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体系,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窘迫,创新创业作为新时代市场竞争下的重要核心成败因素,不仅会引领我国走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更为高校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打开企业的"天窗"开出一道新的大门.因此,开拓属于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构建及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入手,强调构建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针对现存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落脚点,探索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必须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有助于改革和创新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校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具有创新型知识的英语教师队伍入手,进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课外活动课程和激励机制,扩大学生实践创新机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科院校研究与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分析当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内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4个方向进行了探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建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地方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为其他院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构建跨部门的管理协调机制,将相关教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及资金保障等措施,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科院校研究与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分析当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内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4个方向进行探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建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地方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意在为其他院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导,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支撑。通过对一、二课堂的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素着手研究如何在高校正确地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使其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相得益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大学生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基础的高等院校结构力学教学体系中,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结构设计竞赛及教学实践,在大学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大学生发挥主动创新精神,以期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发挥网络和社会媒介功能、加大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多措并举,共同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教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外语教育管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有着极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外语教育管理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路构建,提出了包括理论素质、专业实践和创新思维三大模块的训练体系;并借此对我国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众创空间开放、共享、全要素的特点,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视角,利用共享及灵活多变的协作空间、全要素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孵化,通过建设递阶式众创平台、改革基于众创空间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基于众创平台的校企协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师化学教师教育标准示范实验室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化学学科发展和化学基础教育改革三大驱动因素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教师教育实践场所。研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课程结构体系;实习与实践模式;小班化教学实践体制;数字化标准示范实验室和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我国石油行业逐步走向全球,社会对石油类创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石油高校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努力探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发展自我、与时代接轨。本文通过对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实践的简述,主要分析了现行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而提出了双创竞赛下明确培养目标方向和强化专业特色化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石油类学生强化双创实践意识并提升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双创竞赛下的石油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新构建教师培养体制;改革教师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覆盖面;改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背景下,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构建了高职制造类专业基础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社团相融合、专业教学与创新实训相融合、企业实践与创新实践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介绍了各阶段融合的特点、手段和目的。分析了相关院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构建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转变实践实习模式、注重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科研技能训练、建立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等,强化学生的实验及科研能力,评价了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创新型IT人才需求的剧增,加速培养与前沿科技发展、国际化进程、产业大环境紧密结合的高水平IT人才迫在眉捷。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与高等教育紧密相关,为此坚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利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创新成果,集"创新性、行业性、协同性"于一体的资源优势,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拓展和创新基于科技创新体系的IT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提高"专业化、国际化、特色化"的IT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科学稳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与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与高水平IT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