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看近年中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一些文辞华丽却思想空洞,经不起推敲的作文。这些作文看上去很美,读起来很顺,但细品却味同嚼蜡。文中尽是堆砌的辞藻,“潇洒”的废话。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阅卷老师的眼睛,更让“废话”者浑然不觉,继续废话。此类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与反思了。下面就举一例让大家看看什么是“潇洒的废话”。  相似文献   

2.
论废话     
“废话!”“别费话!”“少说费话!”都是些不客气的语句,用来批评或阻止别人的话的。这可以是严厉的申斥,可以只是亲密的玩笑,要看参加的人,说的话,和用这些语句的口气。“废”和“费”两个不同的字,一般好像表示同样的意思,其实有分别。旧小说里似乎多用“费话”,现代才多用“废话”。前者着重在罗唆,罗唆所以无用;后者着重在无用,无用就觉得罗唆。平常说“废物”“废料”,都指斥无用,“废话”正是此类。“费”是“白费”“浪费”,虽然指斥,还是就原说话人自己着想,好像还在给他打算似的。“废”却是听话的人直截指斥,…  相似文献   

3.
奇趣汉语     
石敦奇 《辅导员》2010,(11):16-17
大家如果稍微留神,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些词语是十分奇妙趣的。不信请看:一、废话不废 “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如此这般”“现在而今眼目下”这三句话语看起来前后讲的完全是一码事,似乎属重复、哕嗦、多余的废话。  相似文献   

4.
初看该题,似乎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在再次认真读题后就会发现,本题中的第一句话好象是废话,但机灵的学生很快就会从后面的五个字“据此可推测”中读出端倪.由此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5.
课堂语言,应当言简意丰,最好杜绝废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废话”不“废”,而且成为课堂教学的必需品,适时、适度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适时的“废话”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语用策略当然,作为特殊情景下的课堂对话,由于“教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课堂废话”,就是指“缺乏教育教学价值或离开课堂主题的言语”,因其“毫无意义”,故称之为“课堂废话”。然而“意义”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性概念,任何事件相对于特定情景下的不同主体,都有可能呈现出不同的主观评判。以“第三者”的身份,用脱离具体语境的、静态的、平面化的语用标准来评定“废话”,甚至武断地为其罩上一层浓厚的“贬意”色彩,这是有失公允的。一、适时的“废话”,一种有效的课堂语用策略作为特殊情景下的课堂对话,由于“教化意识”评价的强势介入与主宰,人们从来都是以教育教学的价值标准来评判的,将与之无关的话语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个性官员王旭明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一职.前不久《东方早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王旭明5年的新闻官没有白做.意识到了所谓“官话”对政府的形象是有害的。那么,“官话”是些什么话?直言之,就是一些假话、空话、套话;就是一些八股腔调的话;就是一些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格格不入的话;就是一些政治上永远正确的废话.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10,(7):39-39
字数不足是硬伤,考场作文不会给你“未完待续”的机会。平时作文经常发生这类情况的同学,可以在行文的过程中.尤其是文章的“重心”处多作一些停留。这样的地方多写两句没有大碍。如果已近尾声,发现字数还差一截,那就慢踩刹车,让它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废话唯一可资利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你问我,这堆成了一本书的文字是什么?我会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废话,就是一本书啊!”  相似文献   

10.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15日  在芸芸众生中,在五行八作中,有一种人,就是像我这样的教书匠,或者美其名,称之为“学者”。我们这种人难免不时要舞笔弄墨,写点文章的。根据我的分析,文章约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被动写的文章,一是主动写的文章。   所谓“被动写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应试的“八股文”和“试帖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文章多半是“代圣人立言”的,或者是“颂圣”的,不许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会说废话。记得鲁迅在什么文章中举了一个废话的例子:“夫天地者乃宇宙之乾坤,吾心者…  相似文献   

11.
蔡兴蓉 《教师博览》2004,(11):34-35
我市某报首发式上.开始照例是领导做报告。精练的废话.严肃的套话.斩钉截铁的车轱辘话我暗自惊异:正如相继落下来的两粒露珠一样,新八股与老八股何其相似也!忽然,主持人点了我的名字——轮着我发言了。我于是走上讲台.说:“林语堂先生说过‘演讲要像女人的裙子,愈短愈好’.因此.我只谈一句:‘祝《多元化传播导报》不负重望.越办越好!”’满  相似文献   

12.
成逸军 《教师》2011,(9):76-77
平时听课完毕,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议:某老师的课讲得真有味,一句废话都没有,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老师的课真乏味,哕里哆唆,废话连篇,听这样的课简直是一种折磨。不难听出,“有味”是因为“一句废话都没有”,是因为讲授有效;“乏味”是因为“废话连篇”,讲授无效。  相似文献   

13.
E仔俱乐部     
“西西,你电话!” “喂……” “西西呀,说话怎么这么有气无力的?” “别废话……有事说事……”  相似文献   

14.
期末,批阅五、六年级学生的语义试卷时.总会看到许多结构凌乱、内容空洞的习作。这监习作的结尾往往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里堆砌着大话、空话、套话、废话,一看就知道是为了凑字数而生拼硬凑的。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以一句似乎同义反复的废话开头:“严耀中先生《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是一本思想史的著作。”但是,如果把“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区别讲清楚了,这句话就可望不再被视为废话。“哲学史”与“思想史”不同,不仅在于范围有大小,更在于两者的宗旨、蕲向有本质的区别。哲学史着重对前人思想的“本身”作尽可能真切的理解、体认和挖掘;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于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7.
“我就像一位拾垃圾的老太婆。整天埋首在学生习作中寻找错字、别句。”“满篇的废话、空话、套话,我一阅读学生作文就作呕发晕。”许多语文老师坐在一起,谈起批读学生作文,总是满腔怨言。从总体上看,学生作文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毕竟是学生学习阶段写作能力的真实反映啊。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总是习惯于以吹毛求疵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作文,当然会造成阅读上的疲惫。我们何不试试采用“集装”的方式来批阅学生作文呢?  相似文献   

18.
老母亲     
甲:喂,听说你都已上六年级了,考考你,你知道吗,“你”是谁? 乙:简直是废话一句,你是谁?你不就是指“你”嘛! 甲:你这样的回答,按百分算,最多只能给你个20分吧。 乙:什么?“你”不是指“你”,还能是指别的?  相似文献   

19.
乐在乒乓     
乐在乒乓张可信新来的小王住在老张的隔壁,无意中听到一段“窗前对话”。“喂,还敢不敢再战一场?”“手下败将,还敢言战?”“昨天让了你,给你个鼓励奖,今天让你尝我十二大板。”“你还想再输一场?今天让你输得服气。”“别说废话,敢不敢再战?”“谁怕你?马上就...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人间词话》于1909年发表后,意境研究者形成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但意境论述文章,几乎是“千篇一律”。意境的论述,尽多“套话”,“重复的空话”以至“废话”。意境这个概念或“范畴”,其意义并不复杂,其理论含金量并不丰盈,陈陈相因的讲解,哪能不套话、废话、空言一堆堆、一篇篇?“意境”研究者大军压境,把“意境”压扁了!《人间词话》不值得太推崇,应把意境研究“降格”“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