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启超指出:“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成“人”。所谓人文,核心是“我”,“我“的思考、情感、卷度、价值观等。可目前现状是,人文精神正在丧失。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句话更像在提醒我们教师:你自己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也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实的人。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离真实越来越远了。现象:乱花渐欲迷人眼学习金字塔理论作为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之一,的确很有必要学习,但有的学校把它当作圣旨一样背诵、默写,却不太有必要。"讨论式学习"即是新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从事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真爱,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这是一种真心的爱、真挚的爱、理性的爱。一、真爱才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我在班级管理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教会学生学习重要,教学生做人更重要。有人说,智育差的孩子是“次品”,体育差的孩子是“残品”,德育差的孩于是“危险品”,可见智育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人格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千方百…  相似文献   

4.
一、鼓励争辩 ,在争辩中育真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争辩是学生真情流露的较好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创新 ,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不迎合别人 ,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 ,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1 .课堂辩论如教完《落花生》一文 ,我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分成两组 ,各自代表“苹果”、“花生” ,而后根据各自的观点展开辩论。辩论分为三次。第一次 ,讲自己的好处 ;第二次说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在当今社会,应该教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学生做个真正的人,做个诚实的人。可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等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教育学生“求真”,“做真人”,教师必须“求真”,“做真人”。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真言、真情、真行能缩短以至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能强有力地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8.
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在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上必须进行转变,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积极性,“思维”积极性,“手口”积极性,使学生眼、耳、手、口、脑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有才 《学语文》2009,(5):37-37
新《课程标准》倡导中学生作文的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陶行知老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正是真情作文。为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心理、意志以及行为等多方面的教育,它主通过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和创新。纵观古今,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阳灿 《教育》2011,(12):58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句道出教育的本质。学校办学过程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人、更为重要的是育人育心,提升人的精神世界。育人育心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体会、感情的积累直至升华。主要体现于学科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这是自然生成的过程。所以,许多学校提出让高中教育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奠基石,这就扣住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应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确立培养“长久的现代人”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围绕升学来开展 ,核心是片面的淘汰式的升学教育。其弊病是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 ,忽视全体学生 ;只重智育 ,轻视德、体、美、劳教育 ;只重视课堂课本 ,忽视社会实践 ;只重视应考的知识和技能 ,轻视全面素质。陶行知先生早就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批判 ,并曾号召“向传统教育进攻”,提出实行素质教育的宗旨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作真人…  相似文献   

13.
韩秀丽 《山东教育》2000,(31):19-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要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当前的学生已习惯于做盛知识的“容器”,尽管我们教师在尽力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   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应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传统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14.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外,还应结合课堂实际,有意识巧妙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最真体现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做文明人。教育从来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教育实现对学生灵魂的牵引,道德观念的内化,使外在的规范变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才是教育的归宿。知识的缺少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来弥补,但道德的缺失却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人格的完善,人的尊严的维护,是人文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为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我们应该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课堂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个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教育到底是什么?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留给我们教育者深深的反思: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学识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勿庸置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因此,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校之长,有义务让美丽的校园处处盛开人文之花。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使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知识感兴趣,才会由“厌学”向“愿学”转变,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质量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书育人,首先要育自己,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形成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瑞昌市教育局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对目前课堂中的低效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从“不教不学”到“先学后教”,从“讲堂”到“学堂”与“训练堂”,从“教学分离”到“教在学中、学在教中”,由“统一作业”到“变化作业结构”,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更新,打造让学习真正发生的高效课堂。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向更加明晰,教育目的正在演变:由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