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把关人"理论回顾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从主体、过程、模式等角度剖析传统"把关人"角色的颠覆趋势,分析普通网民在信息接收、解读、发布等层面对传统"把关人"角色的超越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出公众媒介素养对于更好的进行传播把关,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介中的传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 《当代传播》2006,(5):109-110
网络媒介的崛起,改变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受众在网络面前获得了空前的自主权。但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也起着较大的作用,互联网络中的受众仍然会受到“把关人”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信息控制。  相似文献   

3.
杨溢熙 《今传媒》2012,(8):23-24
微博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多种流变,其在实践意义上的发展也为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效果研究提供了诸多议题。微博因其独特的follow式订阅方式,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对信息源的选择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把关人"角色也在更大程度上分配给了受众自身,这就形成了微博语境下的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在同质化信息高度内部聚合的效果下,沉默的螺旋趋于衰落。意见领袖在微博语境下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对流动的信息进行把关,那么,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没有为自己进行把关呢?传播学的受众选择机制表明:传者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接触信息要经过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的理解和选择性的记忆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时代,把关人的权威被打破,把关人不只是传统媒介的记者编辑,网络受众也参与其中,既是信源也是信宿。网络信息的把关向受众倾斜之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新闻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引起广泛的关注,提高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信息时代,把关人的权威被打破,把关人不只是传统媒介的记者编辑,网络受众也参与其中,既是信源也是信宿。网络信息的把关向受众倾斜之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新闻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引起广泛的关注,提高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获得信息最便捷、最迅速、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也会被动地受到网络信息潮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网络新闻出现了真实性和可信度低,甚至传播谣言等严重问题。现在,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受传者可能也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把关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媒介组织和政府机关。作为信息发布者的意见领袖,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或观点结论,如果能有意识地承担社会责任,把握好把关人的角色,那么这将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做法。在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中,意见领袖自我把关既易陷入困境,又会面临机遇,如何有效进行自我把关正是本文所要探索和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进行多方面的融合,以探求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在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媒介融合一些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把关人"角色的转换问题。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增强,更多的"受众制造"的信息进入大众传媒领域,传统媒体已难以胜任"把关"重任,如何实现传播角色的转换成为媒介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随后,学者对它做了大量研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无关可把”的呼声;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网络出版物信息传播方式和传送渠道日益融合,使得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界限变得模糊。从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等视角切入进行研究,有助于寻找出网络出版著作权侵权泛滥的深层次原因——制度"编码者"的主观意图与"译码者"(受众)对"编码"的客观解读效果之间的冲突,以及网络出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把关人"角色失范等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加剧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针对此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即加强"编码—译码"过程建设,发挥制度的"信号"示警作用;注重"把关人"之间关系的塑造,加强网络出版物著作权开发;建构著作权次级交易模式,创新著作权合作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境中的编辑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渐渐构成了编辑工作的特殊语境。不管你是何种编辑,也无论你是否情愿,网,无遮无拦,扑面而来,以无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你的思维方式,改变着你的工作状态。面对网络的冲击,我们发现传统传播系统中的编辑角色及编辑出版流程都在发生着悄悄的转变。首先是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传统的传播系统中,编辑以其“把关人”的地位而成为受众的主宰,在这种传播关系中,编辑是主动的,受众是被动的;编辑具有充分的信息选择权,而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则是狭窄的。从理论上讲,传受关系是双向选择互相制约的,但实…  相似文献   

16.
范莉 《新闻前哨》2002,(2):26-27
网络传播在我国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而且与传统新闻媒介不同的是,网络传播带给受众的是不受国界限制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目前,我国研究网络新闻的学者对网络新闻下的定义是:网络新闻是指传授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网络传播并不局限于报纸电子版,更不是传统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简单翻版,它集中了各种传统媒介的优势,特别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  相似文献   

17.
武典 《今传媒》2016,(1):38-40
大数据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加大了受众信息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商业化、市场化的利益驱使,导致虚假、低俗新闻泛滥,这对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把关人",媒体从业者的媒介素养问题值得重视.本文将对我国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网络传播环境对媒体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并就此提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以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传播学者卢因的理论,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在传递给受众之前,必须经过层层把关人的过滤和检验,“把关人”就是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前,很多研究认为把关人角色随着网络的多元和包容已经无形中被淡化.但随着"自媒体直播热"的兴起,媒介事件层出不穷,有研究者再提把关人角色监控.只要网络中心化、溢散的传播特征存在,网络的权威就无法得到保证.为建构社会恒稳态,把关人角色应该由国家权力机关、资本与集体道德无意识之上的公众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