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强 《当代传播》2000,(1):37-41
二、乌鲁木齐地区各民族受众的兴趣 (一)不同民族对各类新闻报道的偏好与选择 为了了解受众的兴趣,我们在有关新闻内容的题目内,列出了17类新闻,调查统计显示,在不分民族的综合排序上,喜欢和最喜欢“国内时事政治新闻”的占受众总数的84%,排在第一位;“国际新闻”为80.1%,排在第二位;“反映群众呼声的报道”为77.1%,排在第三位;其后依次为“社会新闻”(72.5%),“区内时事政……  相似文献   

2.
方言新闻是对民生新闻的小众化拓展,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方言播报新闻,它更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家常化和讲述的故事化.方言新闻将"可能成为受众的人"定位为本地观众中的普通市民.他们选择收看方言新闻节目不仅在于想知道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更多的是文化认同和民俗认可.方言新闻也面对许多问题,如同质化、克隆风乃至媚俗、琐碎等,受众多局限于本地居民.  相似文献   

3.
据一项关于读者读报最关注新闻的调查显示,在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本地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天气预报等项调查内容中,国内、国际新闻的阅读率最高,为6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内部,还是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时事报道日显重要。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4.
常江 《编辑之友》2018,(2):80-86
新闻聚合服务的崛起和主流化对传统及数字新闻编辑行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新闻编辑日常实践、新闻编辑角色定位,以及新闻编辑与新闻行业的关系三个维度上.文章基于在瑞士一家本地新闻网站展开的田野调查,结合通过互联网检索获得的相关行业自述文本,尝试对上述影响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剖析.在“联接为王”及其他与之类似的话语的支配下,数字新闻行业开始全面重视编辑业务在聚合时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一种新的、基于数字化平台和聚合逻辑的专业主义新闻编辑理念和新闻编辑身份认同也在逐渐形成;而编辑群体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内容生产者”到“内容策略设计者”的角色转型,将是决定整个行业生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郑敏 《新闻知识》2001,(5):48-4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时事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时事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消费形态权威调查显示:“北京67%的居民经常阅读报纸上的国内新闻,按阅读顺序,紧跟其后的是国际新闻65%;而在上海,国际新闻的阅读率是72%,国内新闻是71%”。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又在1999年初调查了12个大中城市居民对媒体的意见,结果是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时事新闻的阅读率列首位,阅读率达到62.9%,大大高于本地新闻及副…  相似文献   

6.
赵建敏 《青年记者》2009,(16):62-63
有资料显示,80%以上的读者只关心或较关心本地新闻,而本地新闻里面,时政新闻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厚报时代”做好时政新闻,是报社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也是我国的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1997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50万左右,其中汉族占72%,兄弟民族占28%。新疆本地问个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新疆的新闻传媒使用多种民族语言文字。198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联合新疆新闻学会、新疆广播电视学会、新疆大学新闻专业等单位,曾经共同开展了首届乌鲁木齐多民族受众调查,为新疆的新闻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追踪了解十年来乌鲁木齐各民族受众的视听习惯、新闻兴趣以及新闻需要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向,新疆大学新闻专业受新疆维吾…  相似文献   

8.
王茜 《青年记者》2022,(3):98-99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本地新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面临着转型和财政困难的地方新闻媒体在思考本地新闻中"社区"的定义是什么.社区是围绕着信息网络而组成的,因此地理概念上的相邻性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2022年需要有更多空间可以广泛地思考本地新闻编辑室发展以及公民参与新闻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这个新闻有没有落地?国内的要不要拿到前面去做?"每到油价调整、国家出台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某地出现"毒食品"等"举世瞩目"的民生新闻,要闻编辑中心总会响起这样的声音.什么叫落地新闻?笔者对落地新闻的理解是,不是发生在本地的新闻,通过新闻事件内部与外部的某种关联性,寻找本地视角进行采访操作,加入本地元素,便构成了落地新闻.  相似文献   

10.
柳璐 《新闻窗》2008,(1):54-56
2006年,北京市科协在对北京部分都市类报纸的科学报道状况进行调查后公布了一组数据:《北京晚报》科技新闻所占比例为4.1%;《北京晨报》为3.11%;《北京娱乐信报》为2.92%;《北京青年报》为3.52%;《京华时报》为2.74%;设有每天一块科学报道版面的《竞报》比例稍高,为5.76%;《华夏时报》则为2.81%。综合下来,参加统计的各报平均值维持在3%-4%。这些数据说明,北京地区都市类媒体,其科技新闻比例严重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令人堪忧的是,不仅仅是北京,全国的都市类报纸都存在压缩科技新闻版面的现象,有些报纸科技新闻版形同虚设,常常被一些貌似科技新闻的卫生、健康等服务类新闻占据;有的报纸设科教新闻版,实则教育新闻唱主角;有的报纸则干脆不设科技新闻版。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联,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势,了解这一现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组织师生对2002年中国内地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做了一番较为全面的调查(包括发表的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评论趋势、评论对象、评论时效、评论风格和评论字数等指标),发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做足本地新闻,凸显地域特色新司资源开发成功与否是事关媒体竞争力强弱的大事.在当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把注意力集中到本地,通过整合各种新闻资源做足本地新闻,是激烈的新闻争夺过程中逼迫出的新式武器.《聊城日报》在近几年报纸区域化的潮流下,一直坚持办出"内容实用、贴近生活"的报纸,即一切从读者的视角出发,根据读者的需求,简练通俗地报道本地新闻,凸显地域特色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据北京新闻学会主持的北京、浙江两次读者调查中,读者对工人日报最感兴趣、最爱看的内容,第一位是替职工群众说话,占41.9%;第二位的是揭露坏人坏事,占30.1%。读者比较喜欢的专利、副刊,第一位的是读者来信专刊,占调查对象的47.7%。实事求是地说,在报纸林立,竞争机制引入新闻界的现实情况下,这些数字体现了工人日报在职工心目中较高的信任度。工人日报坚持为职工群众讲话,反映职工愿望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98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在阅读报纸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新闻。据调查,在北京,67%的居民表示经常阅读报纸上刊登的国内新闻。按阅读率排序,紧随其后的是国际新闻,占65%,社会热点报道占44%,体育报道占41%,电视预告占39%,天气预报占37%,购物指导占36%,家庭生活指南占36%,法律信息占32%,保健卫生占31%,经济信息占25%。 在其他城市也基本如此。如上海,居民们经常阅读的报纸内容分别为国际新闻72%,国内新闻71%,体育报道48%,社会热点34%,天气…  相似文献   

15.
头条是整张报纸或一个节目的亮丽所在,是一个新闻单位总体业务水平的充分展示。它是一个新闻单位的领导关注力与业务着力点的体现场所,反映了一个媒体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组织策划能力。就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市党报而言,能上头条的主要是重要的时政新闻和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会议。从泛泛的统计数字看,目前时政新闻的头条约占54%,加上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中宣部布置的重大典型报道等约占9%,两者相加约占62%。其余头条的产生条件一般基于以下四点:一是吃透调,二是找准点,三是抬高面,四是选好时。记住如口诀一样的四点是容易…  相似文献   

16.
嵊州新闻网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本地新闻是县级新闻网站的优势和品牌,因此,必须立足本地,突出新闻,打造本地新闻品牌,以此来提升网站的影响力。一是扩容。为进一步突出嵊州本地新闻,我们及时播发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全市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新闻实践》2012,(10):74-75
所谓外地重大新闻的本土化对接,是把本地受众所关注、关心的外地重大新闻进行"本土化"加工处理,使之或在新闻事件上、或在新闻人物上与本地受众进行有机对接,使本地受众享受到富有本土风味的外地重大新闻,或者富有"外地风情"的本土新闻。本文以金华日报的奥运报道为例,探讨地市报如何有效利用新闻资源,丰富新闻内容,满足本地受众多样化信息需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在,很多的新闻媒介都注意国际新闻的报道.因为“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人们不但关心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的大事小情,也同样关心这个世界每天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国家统计局1998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调查表明,中国读者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一最感兴趣的是新闻。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更是出乎意料的高。据调查,北京67%的居民经常阅读国内新闻,紧随其后的就是国际新闻占65%。在上海,居民阅读排序第一的是国际新闻,占72%,国内新闻排第二,占71%,其他城市也大体如此。如此高的关注度,证明我国人民对国外新闻越…  相似文献   

19.
蒋蕴 《新闻实践》2011,(4):41-42
网络时代,新闻采访还要不要到现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采访要到现场”这一经典操作理念产生疑问,因为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充斥着各种信息,他们认为只需对网络信息剪剪贴贴便可成稿。果真是这样吗?本刊约请5位记者撰写采访体会,他们用鲜明的事实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20.
本地读者是晚报、都市报的阅读主体,也是晚报、都市报发行的重点。本地新闻与本地读者有着天生的亲密性,做好本地新闻,即可最大限度地争取本地读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对晚报、都市报来讲,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本地新闻。事实表明,谁的本地新闻做得足,做得到位,谁的发行量就大,日子就好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