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发表拙文《布哈林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认为金雁同志在该刊1985年第4期刊出的《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一文中所说布哈林于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上最先提出“社会主义的民族模式”,应译为“社会主义民族类型”。“类型”与“模式”虽然涵义相近,但还有区别,此处二者不能混用。学报编辑部把拙文送交金雁同志看过,她当即写了一篇《再谈布哈林与社会主义模式问题》的长文,与拙文同期发表。她旁征博引,坚持为自己的见解申辨。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或曰“斯大林模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缺陷与弊端,各国社会主义者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随着“南斯拉夫模式”(所谓“自治社会主义模式”)、“匈牙利模式”(所谓“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的相继出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模式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存在着不同模式的理论?翻检有关资料发现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布哈林。他在1922年1(?)  相似文献   

3.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笫4期发表金雁同志的读书札记《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她读到苏联1972年出版的B·B亚历山大罗夫著《列宁与共产国际》一书中译本(郑异凡、杨光远、郑桥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5月版),书中引证并批判了布哈林于1922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中的一段话。作者亚历山大罗夫这样写道:布哈林声称“在不同国家将产生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布哈林对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提法和分析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毫无共同之处。”苏联学者至今还按苏共中央于1929年和苏联最高法院于1938年对布哈  相似文献   

4.
读了高放老师针对拙文《布哈林与社会主义模式理论》(见《苏联历史问题》1985年第3期,并以补白形式摘要刊登于《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而写的商榷文章,很受教益。例如文中介绍的塞顿—沃森的有关观点等等,均为我所未闻。但在受益之余,对文中一些看法仍觉有进一步商榷之余地。兹作此文,略抒浅见。高放老师说,我把与当作“同一个词”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是误解。我只是说布哈林文中被人译为“民族模式”与“民族类型”的“模式”与“类型”是“同一个词”(即,由于技术的原因,《苏联历史问题》付排时去掉了原文字母),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价值规津系统与经济体制改革 杨永林(1.3)关于·《资本论乡开篇商品的“简单”规定 性问题刘朝明(1.7)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杨秋宝(2 .3)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论的几个问题 胡健(2 .20)马歇尔均衡价格论中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 意义霍云鹏(2.17)论思格斯晚年革命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认识“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关系,本文首先从财政本质、立论基础、所有制基础及财政职能等方面分析两种理论的不同观点:“国家分配论”是本质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为立认基础,是建立于“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公有制财政模式(或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模式论,以“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立论基础,是建立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私有制财政模式(或类型)。故双方关于财政职能的涵义与具体内容也不同。其次,从财政本质、财政四要素和财政的理论框架等方面揭示两者的统一性:“公共财政论”在本质上与“国家分配论”是一致的,前者是“国家财政”这一“财政一般”在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两者的财政定义均可看成是“主体、客体、形式和目的”四要素的统一体。两者都认为财政运行过程包含“收、支、平、管”等内容,即财政活动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和财政管理等运动过程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政渝·经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 飞跃 张晓峰(1.90)事实认识、价值认识与现代决策 陈红星(1.97)变化发展 蔡永宁(1.68)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调节商品经济 运行的基本规律 杨秋宝(2.3)恩格斯晚年根据德国党的实践发展了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 朱本源(2.42)周恩来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贡献 陈答才(2.53)一本研究列宁经济思想的新书 卢呈(2 .59)试谈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文占申(2.60)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地位 张毅胡先来(2.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迷略 邹荣础(2.41)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王仰麟(3.64)…  相似文献   

8.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年),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者。他从弗洛伊德的爱欲论、文明论出发,结合马克思早年提出的异化劳动、人的解放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试图寻求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道路。60年代末在西欧、北美出现的那场既不满意资本主义社会,又反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学生造反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马尔库塞仍被  相似文献   

9.
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研究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理性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陈仁和(1——001)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启示陈靖怡(1——005)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通情达理刘新生(1——009)完善村民自治促进农村发展!裴莉,张润君(1——013)再谈现代法治理念与“法治”“、德治”关系的宏观定位!胡祎文(1——017)论信息化对组织的影响与我国企业组织的变革!王雪琳(1——020)陇东南文化投资环境的改善对策研究!李全宏(1——023)网络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傅建芳(3——076)论“完备合同”理念在格式条…  相似文献   

10.
潘德冰所著《社会场论导论———中国:困惑、问题及出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及《场态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两书(以下简称“场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如新老“三论”)而提出的一门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含所有制、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本该是一种教与学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双边思维活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原理》课,甚至整个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之间缺少这种应有的高效能的互动联系.教师高高在上,其情切切、其言滔滔,下面却是听者寥寥、各取所好,满堂的教学信息难以顺畅通达地传输过去,时时给人一种“断路”担心.在大力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他们充耳不闻,心不在焉的不良状况,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根据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在《原理》(社会主义论)的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的探索和实验是有意义的.所谓问题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出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社会主义论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一节,学生当时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影响,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不是“早产了”的问题很关心.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的整个教学内容就针对“早产论”而设计.首先通过设立“历史和现实提出的问题和留下的争论”这一问题,通过对“早产论”的现实依据和主要观点的介绍,一开始就造成一种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者关系的问题上,我国曾经出现过重大失误。表现在思想上,主要是长期存在的“左”的倾向,五八年的“共产风”与十年浩劫中的“穷过渡”,就属于这种性质。当前另一种思想苗头就是对于共产主义的怀疑和动摇。所谓“共产主义渺茫论”、“缺乏实践检验论”、“超阶段论”,就是其表现。这两种倾向虽其性质与表现程度不同,但认识的失误却有共同点,即均出自于对社会主义与共产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论课程结构与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语文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是它的特点。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构建语文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并对其如何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互斥论”和“互动论”。“互斥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引申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社会主义道德的滑坡为代价,经济与道德的逆动是市场经济下的客观必然,二者呈负  相似文献   

15.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之比较———析普世爱人与宗教仇恨的悖论刘清平(1,82)论东晋士族的玄学信仰与佛教信仰徐清祥(1,90)元晓“和诤”论与中国儒释道思想魏常海(1,97)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张庆熊(2,37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当前存在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入手,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运用“合力论”整合社会发展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今年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之父”N·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出版他的著作《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1948年,巴黎)的四十周年。在该书中,维纳综合了经典控制理论、信息论、生物神经论以及萌芽的电子计算机等各学科中的联系与共性,提出了完整的现代“控制论”思想,他把控制论称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迅的科学。”这样,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控制论”即宣告诞生,维纳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控制论之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孟子哲学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第一,主观唯心论。这是解放以来最通行的一种意见。几本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如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肖(?)夫先生等主编的教科书,都持这种意见。第二,“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也有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的成分”(九所师范院校合编《中国哲学史稿》)。第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吴琼《论孟轲哲学思想中性善论与天命论的矛盾》,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8期)。第四,孟子“把‘仁政’的基础摆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现实主张上,无疑是唯物主义的”(严北溟《从评价孟子谈哲学的党性问题》、《再谈孟子评价与哲学党性问题》,载《哲学研究》1980年9期、1981年7期)。第五,基本倾向是客观唯心主义(乔长路《关于孟轲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载《哲学研究》1981年12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体育起源问题,许多人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的观点有:(1)“劳动创造论”;(2)“生理心理起源论”;(3)“多源论”等。我认为“劳动创造论”是正确的,这个论点比较符合客观历史发展的实际。现作如下粗浅分析,以求同各家观点商榷。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论赫拉克利特素朴的唯物辩证法覃平(4)1关于萨特自由观之我见宋劲松(4)6儒家幸福论——读李煌明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有感张刚(4)9试论王弼贵无贱有的本体思维裴传永冯淑静(8)1关于“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无限”的见解王洪林(8)6伦理学研究市场经济下公民经济行为的二重向度单玉华(1)1论“亚当·斯密问题”杜帮云(1)6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导致幸福的增加——对“和谐社会”的思考王文龙(1)10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杨善铭(1)14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伦理重构刘怡然(1)19从康德的说谎例证看其道德理论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