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是先在环氧树脂分子链的两端引入丙烯酸不饱和双键,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为混合单体,用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共聚而制得的一种改性树脂。用新型绿色溶剂取代传统的二甲苯等有毒溶剂,并对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司班60等作为分散剂,环己烷为介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吸水树脂;考察了防粘剂、分散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单体摩尔比为1∶1.5,水油比为1∶4,引发剂0.7%(质量分数),交联剂0.06%(质量分数),分散稳定剂8%(质量分数),防粘剂PEG-2000和PEG-6000比为1∶1,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树脂吸水率达870g/g。  相似文献   

3.
树脂鞣剂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树脂鞣剂(复鞣剂)的鞣制原理及鞣革特点及其各相关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的酯化反应,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的环氧丙烯酸树脂.通过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加入量、聚合方式、加料方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环氧丙烯酸树脂的较佳工艺条件。并用IR对环氧树脂与环氧丙烯酸树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实验考察,确定了合成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400g.g^-1~600g.g^-1的高吸水性树脂.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I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考察了分散剂、致孔剂、吸附介质对树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好的分散剂为3%NaCl、1%PVA;而且CHCl3对茶碱分子印迹PDVB/PAAIPN树脂有“拉平效应”,而水对树脂有“区分效应”.致孔剂甲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合成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各种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配比及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收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根据实验分析得到最佳条件为:m(CMCNa)/m(AA)=0.1,m(NMBA)/m(AA)=2.9×10-2,m(Na2S2O8+Na2SO3)/m(AA)=6.5×10-3,m(Na2S2O8)/m(Na2SO3)=2,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20oC,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吸收0.9%的Na Cl水溶液为99 g/g。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7,(3):14-16
该文以马铃薯淀粉、丙烯酸、腐植酸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马铃薯淀粉接枝丙烯酸/腐植酸钠复合高吸水树脂,对制得的高吸水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强吸水树脂,并考察悬浮剂、引发剂、交联剂、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油水比和聚合温度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丙烯酸在阴离子树脂中聚合制备弱碱弱酸两性树脂,对两性树脂的静态吸附及解吸附性能研究,在70℃的反应条件下合成的弱碱一弱酸型两性树脂,其对Nacl的静态解吸率可达到89.43%.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0,(2):36-39
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接和E-44树脂接枝共聚,然后用硅氧烷KH-550扩链,合成具有亲水性羧基和硅氧烷单元的KH-550/E-44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采用FTIR、XRD、TGA对接枝产物做了结构表征和热分析。实验表明:KH-550为丙烯酸单体总量的4%,E-44为丙烯酸单体总量的8%的KH-550/E-44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稳定性好,固化涂膜吸水率为8.1%,铅笔硬度为5H,附着力为1级,在涂料行业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聚乙烯醇的非纺织领域的应用,试验在水溶液中氮气保护的情况下,以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为交联剂.铈4+引发聚乙烯醇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丙烯酸中和度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胶联剂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14;引发剂与聚乙烯醇的摩尔比为0.04;单体丙烯酸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h;丙烯酸中和度为50%。在该条件下制得吸去离子水高达500余倍的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粘接剂银离子释放量,分析不同条件下的银离子释放机理,制备丙烯酸树脂粘接剂并对释放银离子浓度进行测试。混合丙烯酸粉末和树脂,加入配制浓度的溶液,过滤后填入模具,在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获得丙烯酸树脂粘接剂试样并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溶解,微波消解后,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试样进行定量分析,以标准溶液的定量分析为依据,计算银离子释放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粘接剂的银离子释放浓度,随着丙烯酸质量分数、温度、光照、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小。由此可知,应添加多含量丙烯酸到树脂中,选择pH值低的稀释溶液,通过高温处理和氧化处理,提高粘接剂银离子释放量。  相似文献   

14.
对丙烯酸树脂与氨醇树脂共混配制清漆的比例和对漆膜性能的各助剂条件进行了选择研究,并找出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 1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乙二醇(200)代替部分丙烯酸来改性环氧丙烯酸UV树脂,可保持光固化时间基本不变而改变EA树脂的脆性,讨论了改性剂用量、催化剂选择、温度控制,得出了适宜反应条件。此树脂可和EA树脂配成UV木地板涂料。  相似文献   

17.
新型紫外光固化TMA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节油为主要原料与顺酐、环氧氯丙烷及丙烯酸反应,合成一种新型TMA环氧丙烯酸酯.经添加光敏剂、活性稀释剂等构成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光敏树脂.该光敏树脂在紫外光照射下1.4min固化在膜.讨论了紫外光强度、引发剂、活性稀释剂等对涂膜固化性能的影响.固化膜具有优良的耐水、耐油及耐化学酸蚀性能以及附着力强、光泽度好.最后用IR谱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用DSC分析探讨固化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光固化丙烯酯单体的合成以及聚氨酯二丙烯酸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二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了四种光固化的上述丙烯酸酯单体及丙烯酸树脂的配方,由其构成的一配方在光敏剂的作用了在光照下形成固化膜,该膜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某些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纸浆接枝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纸浆纤维素为分子骨架,接枝丙烯酸及丙烯酰胺制备高吸水树脂。对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利用IR图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用自制的丙烯酸树脂配合缩二脲N-75制成具有铸铝感金属涂料应用于机械部件表面涂装的新工艺。介绍了树脂的合成及在涂料配方中的应用,并列举了影响涂料性能的相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