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创作方法,是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作家、艺术家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塑造典型、抒发感情,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制约作用。敬爱的周总理为了使文艺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最大多数人民服务”,经常在繁忙的党政工作间隙中,抽暇研究文艺问题。对于创作方法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检索与学习周总理对创作方法的论述,对于我们探讨无产阶级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对“两革结合”的创作方法的争鸣与研究,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艺术家反映生活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就是文艺的创作方法。在“四人帮”独霸文坛的时期,他们把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艺术概念搅得一塌糊涂,其目的就是为了反对革命的文艺科学,以便宣传他们的“三突出”等谬论,为他们推行反革命的政治纲领、复辟资本主义服务。在他们的毒害下,许多文学青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文艺理论界有一种主张废弃创作方法的观点.废弃论的理由难以成立作家的创作经验证明,创作过程中作家往往自觉地遵循某种原则;用"风格"取代"创作方法"不可行,它们二者是交叉关系.创作方法的涵义应该单纯,应该回到歌德和席勒所确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文艺应该提倡“两结合”:兼论周扬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毛泽东关于文艺的几次讲话,经周扬阐释,便明确提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反映时代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及其价值观念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创作方法问题,已是齿落鬓斑的老问题了.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学创作的发展,创作方法问题也必须重新认识.回顾多年来的讨论和教科书中所作的结论,我认为在创作方法的涵义,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创作方法要不要多样化等问题上进行再探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发表一点粗浅见解,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普通人要想成为文艺人才,成为作家、艺术家,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其次要有坚强的毅力,再次必须掌握先进的方法。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创作方法。文艺史上的创作方法。值得文艺人才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作为优秀的文艺人才,还应在继承前人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些新的、适合于表现新时代新生活的创作方法,以便推动文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作方法,它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但是,近年来,却有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两结合”创作方法。他们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本身,“既不需要也不可能结合成为另一种新的创作方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创作方法的质的规定性,即其特质,都是可以界定的。其具体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在一般都从社会基础、哲学基础、历史观、美学观、手法技巧等方面去界定。其中美学观的核心是真实观,也就是处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关系的原则,也就是处理文艺与现实、理想与事实、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原则。换而言之,在界定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文艺批评家,是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美学观,不仅左右他自己掌握艺术的方式,也启迪同行者、后来者正确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出艺术典型,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使审美实践与社会实践相一致.一个作家、理论家对于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所持的主张,取决于他对社会生活所持的美学见解和对文艺作品所抱的审美态度.而他的主张一经形成,又决定他对各种创作方法作怎样的评价,决定他自己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从事文艺创作,所以文学主张、创作方法,从来属于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讲的创作方法,不是指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是指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他对生活和艺术关系的理解,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生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无论从中国文学史上看,还是从世界文学史上看,每个作家都坚持着一定的创作方法,而没有无创作方法的作家。著名作家赵树理坚持的是什么创作方法,人们是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郭沫若重新肯定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积极意义,创作出具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大特点的历史剧,最终以历史剧创作的实践实现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这表明他在创作方法道路探索上找到一条正确途径。郭沫若选择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除了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外,还与个人气质、生活经历以及艺术修养等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张冠华在二年第二期《郑州大学学报》上著文,认为创作方法的独立性是相对世界观而言,它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①常住性。指创作方法在特定阶段上呈现的一定程度的“静止”状态。②宽泛性。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种世界观都可采用某一创作方法。③抗衡性。指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在性质上有反比倾向。面对  相似文献   

14.
《创业史》(第一部)出版以后,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大家共同认为,这部长篇较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以蛤蟆滩为中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农村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梁生宝这个一代新型农民的英雄形象。从“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以来,许多年过去了。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实践证明,革命文艺工作者只有充分掌握并运用这一创作方法,才能表现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时代面貌,突出时代精神,革命文艺才能更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在争论辩难中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若干学术“盲点”的存在,却在无形中影响了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所谓“创作方法”,就是一个这样的“盲点”。“创作方法”一词,频繁出现于各种教科书、学术著作及文艺论文之中。于是,人们便习惯性地将其作为既定的“科学”概念接受了下来,似乎不必再为检验其是否真正符合文艺  相似文献   

16.
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历来就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文艺观的激烈斗争。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二年就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正如它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物理科学中的原子论、电子论一样。”这是最全面最精辟地阐述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的唯一科学的结论。但是,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并不因  相似文献   

17.
一部文学作品,它那作为反映生活,创造形象,体现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创作方法,必然要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创作方法的辨析,也应该从剖析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一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生与提出、(一)提出的现实基础毛主席提出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一项十分正确的主张。它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优秀传统作风,特别是深刻地反映了我国飞跃发展的现实对文学艺术的迫切要求,完美地体现了共产主义文艺的前进方向。无疑地,这一创作方法,将带来文艺创作的大解放,将大大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促使党的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因而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产阶级是最革命最富于崇高理想和雄伟气魄的阶级,同时又最善于从现实出发,用最踏实的工作和艰苦的斗争去变革现实,实现自己的理想。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9.
一、现实主义的涵义现实主义这个范畴有两种涵义,作为强大的文艺思潮和一种文艺流派,一般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主导文坛达半个多世纪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具体而言,是指19世纪中后期在欧洲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涵义是指“准确地展现生活的真实情况”的“一种表现人生的方法”,即注重写实的创作原则.这种创作原则源远流长,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经典影片《夏伯阳》以其具有时代特点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一种苏维埃式的"神话模式",引领起苏联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潮流,对于苏联以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散发出了很大的审美魅力,成就不可否认,而其日后登峰造极、矫枉过正,则在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和引导,是苏联文艺意识形态化、一统化的体现,也是文艺工作者对党性原则的简单化理解、观众趋同心理泛滥合力所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