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德育改革面临着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如有突破,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收到真、正实效,就能解决“二张皮”的现状。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是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其具体表现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的知识教育,并经过亲身观察以及参与人们的伦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立起具有个人特点的认知倾向,再以这种认知倾向对思想、品德、道德等问题进行判断、推理。然而,现状却并非令人满意。学生在校内或课内期间,接受了思想品德的知识教育,可是离开课堂或走上社会,由于对复杂的社会、道德等关系缺乏正确的判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德育阵地之一的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能力,形成道德行为,促使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具有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极有利条件,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生能够直观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尽可能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让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与法治共同取得进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堂内容的特殊性,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这门课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因素,以思想品德课堂为载体,设计合适的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 ,只有把道德认知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 ,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才能实现。为此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 ,与此同时 ,还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李彩霞 《考试周刊》2012,(74):139-139
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苏星运 《时代教育》2010,(4):203-203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纪律、法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与政治品质,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学习做事、学会生存奠定结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思想品德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思品课教学必须强化生本意识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和道德评价的教育过程与小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紧密相连 ,通过小学生主动的思辨和探索达到道德内化。一、了解学生实际 ,引导道德认知方向小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发生突变的时期 ,他们对于偶发事件往往十分敏感 ,而且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还相当肤浅 ,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 ,因而往往会造成一些道德概念的混乱。如分不清“包庇”与“友谊”、“勇敢”…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只有把道德认知转化为学生的具体。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才能实现。为此,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与此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明确指出初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学生获得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提升与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地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品质意识等方面的思想加以培养发展完善,使中学生能够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获得关于思想品德方面的进步与成熟。本文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出发来谈谈其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的关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探析。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成长记录袋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它更注重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个人思想发展轨迹,属于新型的质性教育评价工具之一,是发展性评价的典型应用。将思想品德课程与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践行能力,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2.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不能不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对体育教学的德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不能不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对体育教学的德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臧云录 《甘肃教育》2014,(19):71-71
正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感悟和体验,才能增强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一、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德育课程的内在情感性、体验性等学科独特性,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任菊英在1988年第5期《湖北教育》上撰文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理”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而道德认识既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又是道德行为的先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把“明理”视为中心环节。怎样引导学生“明理”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教育的有效影响,促使小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就要全面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辨析和自我塑造,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既需要政治思想理论的引领,也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和"物化";既需要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也需要良好外界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既需要主学科的引导,也需要其他学科的积极配合;既要有教师的榜样示范,也要遵循教育规律采取恰当的方法;既要进行个体品德教育,也要营造一个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集体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一切为学生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努力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畅所欲言,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利用集体的舆论来引导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一、创设认知情境,促思品教学情感化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的催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失,主要表现为道德理想模糊,道德认知分裂,道德实践功利等。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信仰建塑的主导教育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引导等,不断改进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式,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提升道德情感力度,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教育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道德理论修养与道德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协作性、独立性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性,完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