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晚间复合性节目带,覆盖人群更广泛,含金量更高深圳卫视6月5日全新改版,打造晚间复合性节目带,覆盖人群更广泛,含金量更高。改版后的920节目带收视大幅攀升,改版效果日趋突出,以"黄金剧集+920栏目带+《直播港澳台》"的组合打造了深圳卫视全新的核心竞争力。改版后,从CSM30城市组卫视收视表现来看(图1),晚间《直播港澳台》收视提升64%,《决胜制高点》收视攀升68%《,军情直播间》收视提升75%《,气象万千》收视提升11%。主力人群收视增长迅猛,成为投资性价比极高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现有北京市主要城区数字电视用户节目收视情况的调查,了解北京数字电视用户的基本收视状况,分析其潜在的节目收视需求、偏好、增值服务意愿及所能接受的节目和服务定价,为北京数字电视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下电视剧已成为提升频道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最有效、最快捷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剧《哑巴新娘》创收视新高成因的探寻,来增进了解电视剧自身魅力、受众需求、主力收视人群特性对电视收视的重要影响,把握受众收视的一般规律,进而进行有效购片,成功播出。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节目评估指标,成为衡量节目时段价值、决定广告投放、调整节目设置、反映受众需求的重要标准。但是,我国收视调查市场尚未成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行业监管缺位状况日渐突出,收视调查行业失范现象亦相当严重,业内外人士对收视调查的关注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向行业体系层面,业界加强行业监管的呼声非常强烈。探索建立收视调查行业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分为早间、午间和晚间三个播出时段,从这三个时段的收视时间、收视人群、收视状态和收视需求四个方面解读,分析三个时段的新闻播出内容及居民的需求特点,结合居民的生活为以后安排新闻内容提供支撑。材料早间新闻,如:《新闻30分》《财经新闻》;午间新闻,如:《今日说法》《新闻30分》;晚间新闻,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早间新闻被誉为居民生活的营养早餐;午间新闻又是人们中午休息时段可观赏的节目,被誉为居民生活的"午间快餐";尽管已经开通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和午间电视新闻节目,但是相对需求来说还是不足的,居民这个时间段正处于上班时间,开机率较低,因此晚  相似文献   

6.
研究收视率,研究电视观众已是目前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收视对象的研究上,我们更多的是研究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即节目做给谁看的。即便是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收视对象的收视心理需求,即节目为何会受欢迎或为何不受青睐则研究的很少。但是在现实中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收视率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对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对提高节目的质量,提高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4,(2):4-5
电视逆生长观众定位转向年轻人 《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6日刊登评论《电视逆生长观众定位转向年轻人》(作者:祖薇)称,浙江卫视推出的育儿剧《小爸爸》和亲子节目《人生第一次》.20-34岁年龄段观众成为收看主力.占全部收看人群的52%;而原来35-54岁年龄段的主力收视人群.从55%下降到28%。年轻人不仅贡献了越来越多的收视率.他们的审美也开始影响电视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观念的深入人心,假日节目已为我国电视市场催生了一个新的电视收视增长空间,如今的频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媒体及其频道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对假日电视的研究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高度重视,它是电视媒体不可忽视的机遇——是提升频道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加大广告收益、扩张发展空间的极好契机。电视媒体应该认真研究、调查、预测和分析观众的假日心态和收视需求,加大假日节目的投入,打破各频道和各栏目之间的割据态势,为假日电视进行独立的策划与编排,这样就可以争取更多的收视人群,…  相似文献   

10.
受众是媒体的服务对象,也是衣食父母,媒体必须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受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尊重受众的收视习惯,才能找准节目的定位,合理安排节目的播出.宜春广播电视台谋求节目创新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以受众为本,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收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受众多元需求背景下的"浙系"电视新闻节目调查于2006年11月启动,到2007年3月完成。调查以浙江省现有常住人群为对象,以"常规性社会统计指标"、"区域指标"、"地区级差指标"三项人群分层指标作为基础配额抽样依据,共在全省范围内抽取样本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视台来说,好内容固然重要,但好节目并不等于高收视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节目编排更有助于吸引观众,有利于培养观众对节目频道的认同、理解和偏爱。研究观众需求,适应收视需要。观众是电视台存在的基础。首先要研究了解观众究竟想看什么节目、收视习惯,深入调查了解覆盖区域内观众的生活方式,研究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时间可能在家收看电视,研究不同时段观众的不同特征,从而将合适的节目安排在最合适的时段播出。做到观众喜欢什么时间看,我们就安排什么时间播,争取尽可能多地满足观众的收看需求。保证一天各个不同的时段都拥有自己相对…  相似文献   

13.
包韶睿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当下大众传播社会盛行消费文化。以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例,其话语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消费者的"发言人"。因此以消费者视角关照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具有意义。《金星秀》自开播起屡次刷新中国脱口秀节目收视记录,取得收视与口碑双赢。通过分析发现,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当代青年。因此本文以《金星秀》为例立足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从话语空间、话语权力、话语形态入手分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寻找青年人的媒介需求所在,探索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梁帆 《视听界》2014,(2):33-37
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得出综艺类创新节目收视效果并不理想的现状,前期市场调研不足和节目研发投入有限、电视台只顾短期利益而不看重人才培养、“拿来主义”泛滥是本土原创节目匮乏的成因,重视多屏时代的受众研究、制造“收视事件”、树立创新思维是提高节目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钢 《视听界》2012,(1):76-77
在目前的电视市场上,新闻、综艺、电视剧被公认为收视三驾马车,在各级市场上,这三种节目均是主要的收视类型。不过,对风头正劲的省级卫视而言,基本都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做收视主力。全国范围内,央视新闻节目一统天下,省市地面频道民生新闻一统本地,如果没有承担着  相似文献   

16.
时新苗 《声屏世界》2016,(12):23-24
随着电视和新媒体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电视专题节目想要在激烈竞争中稳定和扩充收视人群,就必须在保持节目的新闻性和社教作用的同时增强艺术审美表达,让观众的收视成为享受.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至11月,新余市广播电视局在新余地区进行了一次受众调查。调查内容为46项。即新余电台、电视台、有线台、广电报的综合形象调查;播音、主持人主持形象与播音质量调查;各档自办节目的收听收视情况调查;中央、省(另含湖南卫视)、市、县广播电视、报纸的收听收视情况调查;受众对各类节目收听收视的喜爱程度调查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媒体传播的迅速发展,电视及其它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发展趋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纷纷拓展多种传播途径与平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迈进。各电视频道除完成日常节目播出外,为适应传媒业的发展及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节目的调整与完善,改版周期也在缩短。推出新节目、改版旧节目,努力满足受众对节目"新"的收视需求。要保持节目的新鲜活力及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电视收视分众化与频道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电视频道的迅速增加,人们在频道和节目选择上有了较大的余地和空间,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形成了一种收视的分众化趋势,适应这种变化,又形成了频道的专业化。 在频道单一、节目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被动地选择收视的内容,尽管有收视不同节目的需求,但很难得到满足。频道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电视频道的增加及节目的多样化,使这种需求的满足和部分满足成为可能。于是,不同的人因个性不同尤其是选择的艺术不同,收视不同的节目和频道,进而使这一趋势逐步形成和发展。这种受众的分野,可以称之为收视的…  相似文献   

20.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越来越爱"秀"了,真人秀节目已越来越凸显其在电视荧屏的主导地位,国内娱乐类节目为紧跟和追赶世界电视节目的发展潮流开始了"升级换代"的努力过程,中国电视观众对于娱乐节目的真实性传播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收视需求和参与诉求。在眼花缭乱的国内真人秀"荧屏大战"中,2013年至2014年的两档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以其在内容策划、节目制作以及栏目运营上做出的诸多新鲜而大胆的尝试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队伍里最具创新意识且收视冒尖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