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谈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终端。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就是电视受众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认可程度。因此,分析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一、电视新闻受众的基本构成电视发展到今天,已经站到了新的进化台阶,电视观众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需求。不同层次的观众,所处不同的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社会上层和高收入人群包括政界官员、企业界名人、影视文化名人等。他们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往往要高于普通受众。他们最需要从新闻中了解政策变化、市场信息、本行业动态。有时他们也作为新闻人物出现在荧屏上。他们常常需要利用电视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或用于为自身的资本增值,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2.社会中层人群包括机关行政人员、教师、普通文艺工作者、金融和其他行业的职工、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等。他们对电视新闻的需求,因行业的不同,呈现多样化。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非常关心社会的公共信息,关心社会对本行业的评价,注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电视受众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群。3.下层人群包括工薪蓝领人群、温饱型社会人员、乡镇农民(民工)、待业人员、老弱病残等。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电视新闻是他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一...  相似文献   

2.
陈洁 《新闻传播》2005,(10):41-41
在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生活境遇各不相同,对社会及所生活城市的感受也千差万别,他们需要在广播节目中有一个了解社会、表达心声、表明自己观点的阵地,迫切希望知道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把深圳作为自己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受众是传播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在媒介资源的享受和利用、信息接收工具的拥有量、享受媒介消费的时间、接受信息和自我表达声音的能力等方面,均不如城市受众。联合国发展普查报告把弱势群体定义为没有权力和权威的人,没有权力和权威而不能构成自己的代理人的人。为使农民由弱变强,实现社会公正、公平,新闻界要多为他们说话,做他们的代言人。要说真话、实话,沟通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同农民的思想情感,了解农民生活的现状,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席为能 《声屏世界》2004,(12):16-16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地方电视财经节目受众有哪些最新需求呢?经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财经节目中具有地域性和接近性的资讯更加渴求,要求财经节目更具责任、见解和新知。在这种形势下,地方财经节目不得不趋向于深度报道,才能有效激活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5.
报纸与受众不是单向的传播过程,而是传播者与受众思想、心理的交流过程。生活日报在新闻探索中,始终追求报纸与受众之间的那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努力寻找新闻与读者在时间、空间与心理上的接合点,全方位体现出与受众的贴近,使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更深刻、更丰富的拓展,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资料”。真正找到了与受众沟通的心理通道。贴近受众的关注点,做好“交叉点”新闻,让上下都喜爱生活日报在新闻报道中,注意选择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题材和新闻事件,以鲜明、形象、生动、直观的  相似文献   

6.
企业报主要面向本企业的广大员工,以他们为受众群体.在我国社会生活已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已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他们更渴望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如今已突破50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十几倍。文化产业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且将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化新闻近些年来一直是受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成为当前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文化新闻的报道手法在受众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目的就是把这些新产生的问题以合情合理、符合大众心理的方式报道出来。目前的新闻报道很难让受众满意:内容老套,语气严肃,官腔严重;在内容上大部分报道都放在官员身上,贴近广大群众生活的内容过少,使群众厌烦心理与日俱增;低俗广告过多,并穿插于广告之中,使受众无心关注新闻的内容。这些问题,看似虽小,影响却极其恶劣,使新闻节目逐步失去了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对纸媒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是新闻媒体履行的一种大众传播职责。旨在向受众提供各类新闻信息,使受众能及时了解并正确认识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而使受众按照传播者的意图进行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及自身的修养娱乐,以引导社会生活循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所以,失去了受众,离开了受众的接受,新闻传播就毫无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10.
袁侃 《今传媒》2016,(9):72-73
媒介框架理论为研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确立了一种视角,本文选择国内电视媒体报道魏则西事件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深圳都市频道和法治频道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他们的新闻框架。同时,又通过电话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公众接收电视媒体报道事件的特殊框架。通过比较媒体框架与受众框架证实我们的预设:电视媒体在报道特定事件时只呈现此事件的一部分,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报道时也会有一定的偏向,他们各自有自己特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符合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和迎合了受众心理,"成人考试"的节目形式,家长与孩子有效互动,以及高额奖金的博彩性。同时,现阶段的益智类电视蓝木也存在一些殷忧,我们只有正视危机,不断创新,才能走出新路,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中的参与者是拥有多重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从传播学意义上解读,他们首先是作为受众而存在的,但他们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概念。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提到受众一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席卷了人们的生活,手机、平板电脑等新的传播载体让"大数据"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主持风格也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数字化"已经潜移默化地推动主持风格百花齐放。不同于收视率为王时代的一锤论英雄,大数据时代的主持人是否适应市场,是否受到观众的欢迎有着更精确的评判标准,精确的数据反馈和分析也使电视主持更加有的放矢,他们不仅在迎合受众,同样会研究受众行为,去引导受众、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4.
叶新 《新闻窗》2008,(4):72-73
对重大事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不遗余力地追踪报道,是每一名记者所盼望和渴求的,因为他记录了历史。然而,事实上对媒体和他的受众而言,除了一些重大事件之外,还需要记者发掘更多的发生在周围的故事,需要记者更多地将触角伸向城市、乡村柔软的一面,触及生活中最小的细胞,并使他们的报道生动而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品能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就是新闻对受众的美之所在。 新闻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并以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如今,媒体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改变受众多年来形成的收听习惯,广播受众分流凸显。社会生活的变化,信息量的陡增,人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受众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广播人必须思考广播的前进和持续发展。因此,掌握听众的心理定势、研究听众的心理要求,不断调整市场定位,才能打造深入受众之心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书籍而言,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媒体传播者,覆盖面广,受众没有门槛。向受众提供媒体传播的媒介是主持人,他们直接面对观众,以语言为辅佐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他们语言的质量会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具有特殊意思的示范性、权威性,在社会文化、舆论、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来说,节目主持人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尤其是新闻性节目主持人,几乎每天都如约在各自的节目中与受众见面。他们的名字和形象家喻户晓,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也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他们既是节目内容的表现,也是电台、电视台的“台标”。主持人素质高低不仅关系自身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目的视听率。  相似文献   

19.
许素银 《青年记者》2010,(12):46-46
当前,社会资讯多渠道,生活方式多样化,受众学识修养快速提高,导致了受众新闻“口味”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地了解事实,而更要知事理、知未来。为此,地方党报要在激烈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必须拓宽报道渠道,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伴随着中国的报业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媒体竞争愈演愈烈,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确认,受到广泛重视。一些报纸不再满足于单纯依靠扩版、增加信息量、深化报道内容、增强版面编排的可视性等手法吸引和争夺受众,而是开拓思路,大胆尝试,直接让出“地盘”,给受众自由发言的一席之地,鼓励受众的直接参与活动。《南方周末》的“百姓茶坊”、“家庭生活”、“体育”等版面不仅大量刊载读者文章,允许受众自由发表他们对于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