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之传播     
《视听界》2013,(2):13-13
@绝对敏捷(电视人):如何正确评价播出平台对于电视剧的评价很重要,不同平台的基准点不同,看一部剧是否给力,要看这部剧的播出是不是守住该平台的基准点,并在此基础上有大的提升,二线平台的0.8比一线平台的1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客观点对行业都好。  相似文献   

2.
央视播出的《震撼世界的七日》被称为纪实剧,这部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5·12纹川大地震发生后,遍地瓦砾的悲惨状况,抗震救灾的动人情景。  相似文献   

3.
《黑镜》是英国电视四台的一档迷你剧,每季分三季,目前已播出到第二季。《黑镜》的编剧查理布鲁克在卫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谈到,他创作这部剧的初衷是要反思被科技改变的生活。他在文中提到五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正在迅速被人们接受,比如使用siri的人们会在公开场合  相似文献   

4.
<正>由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参与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作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剧在2012年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部电视剧以温州地区周万顺一家几口人的风雨历程为线索,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地道的温州式对话、由温商们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情节等等诸多温州元素,都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打动了温州本地人,更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正是因为里面有这么多温州元素,所以这部电视剧在温州本地人看来更为亲切。在观看  相似文献   

5.
对比之前四家卫视争播《团长》的情况,重庆卫视选择的一定时期内的差异化策略还是值得称赞的。这次重庆卫视推剧的成功,首先是选剧的成功,也就是《潜伏》这部剧本身就具备了"大片"的基本素质,如果电视剧本身没有这种素质,就算运用这么多资源去播出和推广,也不能达到这种成果。  相似文献   

6.
热播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远销海外,其播出版权被中国香港、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竞相购买;这部古色古香的电视剧,不仅给国内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风,同时也将中华文化吹向世界。本文基于影视受众心理的角度,对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的热播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探寻影视受众的真实需求,并对网络改编剧的未来发展策略及当今国产电视剧的隐疾,给出一些建议,希望以此唤醒电视创作者的文化传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笔者记得最早看过的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是央视最早引进的一部长篇韩剧,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对韩剧的第一印象.这部央视以每周一集的速度播出的长剧在吊足了观众胃口的同时,也为韩剧赚足了口碑.央视继(<爱情是什么>播出之后,还播出过<初恋>、<阁楼男女>等,以及超百集的<人鱼小姐>、<看了又看>等长篇韩剧.  相似文献   

8.
徐蔚 《视听界》2004,(6):73-73
2004年,反映普通人生活和亲情、伦理、道德题材的电视剧收视率大幅提高,其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姐》创下了今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收视率的最高,达到8.54个百分点,电视连续剧《婆婆》以微弱差距居其后,收视率达8.37个百分点。受此鼓舞,央视随即又引进了去年曾赢得高收视率的百姓剧《亲情树》的姊妹篇《香樟树》,并于11月上旬安排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百姓剧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收视情况与央视非常类似,像江苏电视台播出的《空房子》、《母亲》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一些百姓剧如《大哥》、《儿女情长》、《空镜子》、《亲情树》、《结婚十年》等依然能吸引住观众的收视热情,在各地重播不已。  相似文献   

9.
从类型电视剧角度来看偶像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偶像剧的发展概况。偶像剧起源于1993年以后从日本传播进来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准确地说,起源于日本的“月九”剧(即周一晚九点播出的电视剧,日本人从周一到周日有个特别的叫法,周一晚九被称为“月九”。日本人把“月九”称为最黄金的电视时段)。“偶像剧”这个词则来源于当时香港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的前身,多年不间断的“偶像剧场”是个约定俗成的叫法。有人认为更恰当的名称是“时尚剧”在日本国内也有叫“趋势剧”,“潮流剧”的。其实它们指的都是同一类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来,海岩的作品一直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海岩的新作《五星大饭店》算是例外,虽然该剧是海岩剧中唯一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剧,被寄于厚望,但是没有能够重复以往海岩剧播出的轰动效应,少了许多赞美声多了一些质疑声,收视率也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高,据.CSM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杭州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一家电视台垄断一部电视剧的播出权,观众不会在其他频道中看到这部电视剧,这就是所谓的独播剧。在低端卫星频道逐步退出竞争的同时,卫星电视频道“VIP俱乐部”将瓜分主要的卫星电视收视份额和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视栏目剧的兴起与发展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依托于固定栏目,通过演员演绎、主持人转承来讲述故事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播出单元.它兼备栏目和戏剧的特点,“在栏目中演戏,在戏中做栏目”①.它以栏目的形式制作和播出,以剧的形式来表现,通过一些平凡人小事来阐述生活道理、认知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3.
从《雕望家——刘焕章》说起电视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播出后(虽然它最早被叫做电视报告文学,但后来作者在一篇创作谈中把它称作电视纪录片),在观众中引起很强烈的反响。据说各阶层的观众,包括一些外国朋友,都有人去信电视台表示赞赏。著名画家黄永玉说:“这部短片好就好在它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一名工人观众说:“这部影片看了让人激动,很有艺术感染力。”在如今高水平的纪录电影不断出现,电视中纪录性节目大量播出的情况下,《刘》片能为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 继续看央视1套的《大宅门》,这部剧比《笑傲江湖》要有“戏”,虽有人说它是“一流演员,二流编剧,三流导演”,毕竟还有看点。除周六外,每天一集,播出时间:每晚20:06。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生活正在发生巨变的时代;这是一个网络和手机无处不在占据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的时代;这是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激烈交锋、风云激荡的时代.于是,便有了网络剧热播现象. 从今年2月24日到4月14日晚10点,我国某门户视频网站独家播出韩国16集电视剧《太阳的后裔》,从播出到全剧结束,该剧的点击播放量达到了26.5亿次.这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即时更新的网络剧,对这部剧的热议与关注也是空前的.该剧如此热播,仅仅是因为网络的便捷和独家播出吗?人们会说,这就是一个网络时代,有什么好奇怪的!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很多网站在播电视剧,为什么《太阳的后裔》“独红”?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情景剧几乎占领了整个电视创作及播出总量的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在美国,22点以前各大电视台(网)除了新闻和一些栏目以外,播放的大都是一些情景剧。情景剧一直有占据频道的黄金时间的雄风与魅力。在我国,初创并引起广大观众喜爱的情景喜剧是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随后,又有《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等等出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为迎接中韩交流年的到来,邯郸人民广播电台特别策划播出了第一部广播音乐剧《太行阿里郎》,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该剧讲述了韩国学者来到朝鲜义勇军第二故乡——邯郸西部的太行山区追寻抗日烈士足迹的经过,我们有幸参与了这部广播音乐剧的创作播出,收获颇多。本文以《太行阿里郎》的创作播出的感受为基础,试谈广播音乐剧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节目播出计划编排是电视台节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同样的节目条件下,播出计划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视效果。在当前无线、有线电视频道日益增多,观众选择余地很大的情况下,节目播出计划编排的作用也就显得越发重要了。一、 节目播出计划设计应突出主旋律在节目播出的具体操作中,如何体现喉舌作用,让主旋律能够在突出位置高奏,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以海外引进剧与国产剧的播出比例和位置排列为例,我认为,必须要有以下两点认识:1. 海外引进剧具有一定的收视率,有些作品甚至收视率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海外引进剧…  相似文献   

19.
王敏  李征 《中国广播》2008,(6):43-44,50
以全国劳动模范王顺友的感人事迹而改编的立体声广播剧《深山信使》一经播出,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2007年9月,这部好评如潮的作品再次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广播剧奖。至此,《深山信使》已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国内外四个极具分量的奖项——2006年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历经一年多艰辛制作的八集理论电视专题片《沧桑正道——科学发展观纵横谈》,终于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部片子除了2005年11月初在江西电视台各频道播出外,还于2006年2月下旬和2月底至3月初分别在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和1套(综合频道) 黄金时段播出。这凝结着集体智慧的硕果,受到广大观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