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靳磊磊 《今传媒》2014,(12):94-9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一轮的媒体洗牌正在悄然进行,在微信公众平台、易信、搜狐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暗自较劲的同时,一大批依附它们生存的网络自媒体节目涌现,《罗辑思维》《凯子曰》《晓说》《把事儿说旺》进入大众视线,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罗辑思维》。在对凭借多平台、不同终端呈现专业化、个性化内容的《罗辑思维》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节目的传播内容和自媒体平台发展现状,发掘出这档节目有着本质创新潜力的传播特色,希望为今后网络自媒体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建楠 《今传媒》2016,(2):114-1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介生态的变化正在悄然进行.一大批网络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晓说》《凯子曰》等进入大众视线,成为大众关注的新焦点,其中《罗辑思维》节目凭借其独有的特点脱颖而出.本文以"五 W"模式为基础,分别探讨《罗辑思维》节目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方面的特色,希望为今后网络自媒体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迅 《声屏世界》2017,(5):52-53
测试类调查栏目因其特性而争议颇多,地方电视媒体如何办好这类节目,宁波广电集团多媒体新闻中心《第一测试》运作的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本文从《第一测试》成功经验的总结和不足之处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提升和改进的措施和手段,不仅对地方电视媒体创办测试类调查栏目有借鉴作用,而且对其他类型的节目运作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赵爽 《新闻世界》2014,(9):43-44
媒体融合是本世纪媒体革命的核心,对地方电视台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媒体融合既给地方电视台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增加了其经营的难度。要在媒体融合中生存和发展,地方电视台要充分发挥自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不仅要做好节目,更要做好电视节目的传播,让自己的特色节目和品牌节目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实现全媒体的传播,以提高节目的宣传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地方电视节目传播创新为研究内容,研究媒体融合环境下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传播策略,为地方电视台在媒体融合浪潮中谋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进 《新闻战线》2015,(4):139-140
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比课堂上更深远。《道德观察》作为一个日播谈话类节目,在这个节目之中,多元性道德观点得到碰撞和讨论,弘扬优秀道德精神,鞭挞不道德行为。通过《道德观察》节目我们来看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自身独有的特点即对新闻的基本功能就是传播信息,将媒体自身想表达的观点通过节目的制作传递给大众,有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李勇  程前 《现代视听》2013,(5):13-17
江苏卫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首开"海外专场"节目形式,把目光投向海外,与国外媒体合作,率先将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将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作为对外传播的节目形式向外推广,并运用"二级传播"策略,提升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国际影响力。其传播路径和观念的创新为我国广电节目对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给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商光锋 《新闻窗》2009,(6):53-54
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人听、有人看才会有价值,有了听众、观众,广告商才会把钱投给广播电视媒体,媒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在传播行为中,是接受的一方而不是传播的一方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是受众决定着媒体的命脉。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研究受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陈雯婷 《新闻传播》2023,(17):31-33
上世纪90年代,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并在国内迅速发酵,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类型。其中,《脱口秀大会》作为中国首档喜剧脱口秀竞技类节目,高质量的共情传播是节目成功出圈的一大关键。本文通过对节目五季以来的案例梳理和话题分析,考察其背后共情化传播的特点、效果、呈现、影响,并剖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话题”与情绪感染和传播的复杂互动关系,探究节目的影响在共情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进一步拓展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深化对媒体与人类情绪共振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以受众参与扩大媒体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的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最好的传播效果是有受众参与的一种活动性的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在我国,有受众参与的各类互动节目已成为媒体节目中的主导形式,央视的《焦点访谈》、《赢在中国》、《非常6+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相似文献   

10.
李春艳 《视听界》2014,(3):82-83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裂变的传播模式,使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量飞速增加、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如何让微博更好地为传统的新闻节目服务,三年来,江苏新闻广播《即时资讯》节目进行了探索。微博已经成为《即时资讯》节目的助推器和强心剂,让资讯更有速度、力度和温度。《即时资讯》是江苏新闻广播的标志性节目,整点、半点播出,每档12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1.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城市少年和农村少年两个群体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之中产生了一系列跨文化传播问题。对节目本身而言,媒体在面对城乡少年角色互换产生的跨文化问题应当行使怎样的社会责任?而对整个社会而言,通过研究《变形计》对“衣民工”子女城市入学带来的城乡少年之间的跨文化传播问题以反思和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梦帆 《今传媒》2016,(8):109-110
视觉文化的兴起,让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中越来越注重视觉元素的包装和设计。《我是歌手》节目作为一档精心制作的竞技类真人秀,通过大胆的灯光设计,展现了我国综艺节目中难得的高水准的舞台美感。节目的视觉识别设计则与节目定位相配合,以大气简洁为主,同时在细节上不乏创意。另外,还充分发挥真人秀节目的优势,真实记录日常,营造“临场感”和真实性,使节目更丰富和富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房芳 《青年记者》2004,(7):59-59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80年代,我国出现了早期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200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45个全国卫星频道中,已开办了法制专栏的有33个台,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法制节目也与时俱进,逐渐成为各电视媒体的强档或金牌节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重庆台的《拍案说法》、安徽台的《法眼看天下》等等。其中,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是全国开办时间最长的法制栏目,它创办于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1986年,栏目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在全台各栏目中始终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旧媒体争夺的诸领域中,体育内容因其具有庞大的受众群而成为媒体寻求创新和突破,以赢得受众的领域。研究大数据时代体育直播节目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理清目前网络体育直播节目的发展特点和前景,也能够为其他网络视频节目提供借鉴。前数据时代:"弱关系"占主导在大数据时代之前,对用户资源的深度分析和利用有限,用户之间、媒体和用户之间呈现出一种"弱关系"特征。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弱关系的力量》一文中提出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强弱。1以互联网为媒介,大量的信息得以广  相似文献   

15.
李兆明 《东南传播》2020,(5):123-125
媒体融合时代的全媒体产品要求一次创意、多种生产、多次传播,一个内容多次导流。主节目与衍生节目是一种共赢的关系,一方面配合主节目的产业链,实现营销宣传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衍生节目自身也会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和商业价值。主旋律类节目因其一定的宣教色彩,在深度开发方面不能照搬其他节目的开发模式,那么主旋律节目应如何进行深度开发呢?本文试以《福州听我说》(第三季)为例,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雨凌 《新闻前哨》2023,(15):34-37
本文以《焦点时刻》为例,分析该节目场景传播的构建策略,以期为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兴起由来已久,从较早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到现在热火朝天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其中《非诚勿扰》的争议性和传播力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应该说,是《非诚勿扰》将相亲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要想了解我国相亲节目的传播模式,《非诚勿扰》的样本借鉴就显得非常必要。作者希望通过对《非诚勿扰》的传播模式分析,尤其是从符号学和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国内相亲节目提供一点启发性的元素,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引进海外电视节目模式已成为电视行业的热点。在引进优秀电视节目模式的同时,如何实现本土化创新,彰显中国主流价值和传统美德,中央电视台引进英国《合唱团之战》模式版权的节目《梦想合唱团》,为电视业界提供了一个样本。该节目从2011年11月12日播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评价。本期《个案研究》对《梦想合唱团》这档节目的经验进行梳理,对于国内电视台在节目引进、节目创新、节目营销推广等多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的整合营销为例,论述了节目的品牌营销必须以观众为中心,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在分析观众的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节目的定位与包装,树立节目的风格与整体形象,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的广告营销要寻求企业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品牌共赢,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节目的信息传播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节目信息的主动传播者。电视娱乐节目还需要多种营销媒介的整合运用。电视媒体必须将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话题营销等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形成一种营销传播的合力,并注重节目的品牌延伸,实现立体式营销,从而传递一致的节目信息,打造节目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电视荧屏能否"有报天天读"——谈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劣势》这篇文章中认为,电视读报节目虽然是目前异军突起的一个电视栏目,在各大电视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电视读报节目摈弃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读报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三是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