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辽宁省大洼县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为耕地地力评价和土壤培肥管理提供参考,并为土壤制图以及确定一定尺度下土壤取样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林芝县农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根据分析化验结果和农田土壤养分三要素的特点,将该县农田土壤养分划分为18个养分组合类型,并提出了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8年石家庄市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氟舍量均有所提高,有效磷提高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市氮磷钾肥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结构不合理,产投比失调。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还田、调整化肥投入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措施、改善施肥方法,是调控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乡(镇)级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乡 (镇 )级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菜田土壤主要养分N、P、K、Mn、Zn、Fe等尤其是P、Mn和Fe的速效含量明显高于粮田 ,种植制度和土壤肥料有关的管理历史是对土壤养分进行宏观分区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粮田土壤N、P、K、Mn、Zn和Fe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整个区域土壤N、P、K、Mn、Zn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存在着半方差结构 ,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存在着空间相关性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粮田区域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2、2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 1 2 5 %和 1 2 5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 89 97~ 74 6 5 6元 hm2 和 5 2 9 6 2~ 1 34 3 4 5元 hm2 。  相似文献   

5.
张昆林  钟蓉军 《西藏科技》1999,(4):75-76,79
西藏易贡茶园是茶树栽培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西藏茶场面积最大,产茶量最高的茶场。目前该茶场的土壤由于养分含量低,肥力水平不高,树龄老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在初步分析了该茶园土壤一般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肥地力的措施,为今后改良和吉肥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日喀则地区农田土壤发育浅薄,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初育性和幼年性,加之受青藏高原高寒、干旱气候影响,使其又存在石砾含量大养分贫乏而肥力低下、石灰含量较高而多呈碱性的生产障碍因素。对此,本文提出了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推广应用科学施肥技术等土壤改良与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与蔬菜施肥技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通过对西宁三区一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68块保护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施肥技术调查,并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5个标准养分级别为依据,对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估,提出施肥技术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湟水流域农田土壤养分及肥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湟水流域土壤选样测定统计数据,分析了农田土壤及蔬菜地土壤肥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得出了湟水流域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平衡、速效氮增加、速效磷增幅最大、速效钾含量最高,总体养分仍为中、低标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养分利用率是协调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核心问题。地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包括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动物等。地下生物直接参与了养分的活化、转化、吸收和运输等过程,是地上植物生产力和养分利用率的重要驱动者。文章概括性地介绍了(1)土壤-根系-微生物对话的信号基础与养分转化,(2)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与养分转化,(3)根系与植物高效吸收养分,以及(4)微生物与根系高效摄取土壤养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来应该加强研究土壤生物功能和区域分异规律、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与养分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养分高效型作物的根系特征、生物制剂的研发等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机理的探明,地下生物"黑箱"将逐步被破解,有望研发出靶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技术,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广西区6个国有林场按树人工林的200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其养分变异特征和相关性,通过养分分级评定和背景值对比分析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桉树种植对土壤养分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速效磷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交换性钙,两个指标皆达到强变异性,pH值变异性最小,为弱变异性,其他指标皆为中等变异性。pH值与交换性钙、全氮和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现状与其背景值趋势相符,表现出缺磷、缺钾现象。其中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三个指标对比背景值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1.
张红锋 《西藏科技》2004,(10):13-15
通过对布久乡农田土壤养分分析化验,得出一些土壤肥力的结果,并进行评价;同时结合该乡土壤质地和平衡施肥的原理,提出目前布久乡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以及其含量不仅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而且是决定作物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数据为基础,重新整理东北、华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特征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和信息,以供在生产实践中作种植或者施肥等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05,(7):63-64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通常用装水木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5-645
<正>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土壤生态研究组肖海峰等人利用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通过对其群落的鉴定和一系列的生态指数的计算,比较和评估了纳板河流域、勐仑植物园等几个位点的不同橡胶种植模式下长期种植(15—20年)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线虫成熟度指数表征了橡胶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不同程度的退化,一些高c-p值的稀有线虫在单一橡胶种植模式中的丧失为保护地下生物多样性敲响了警钟。鉴于土壤线虫在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26年前后的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分析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是南方低丘红壤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土壤粘重,土质板结,渗透力差,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各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测试土壤有机质含量、渗透率、土壤导水率、土壤养分(N、P、K)、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水分含量等特性指标,分析土壤的养分特征及物理和化学环境特征。为了解我省土壤可侵蚀性变化规律及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16-2023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相似文献   

18.
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土养分极度缺乏、结构紊乱。为了给黄土高原沟壑区弃土场培肥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试验在黄土高原陕西省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模拟弃土场进行。试验选取白三叶、草木樨、紫穗槐、柠条、黑麦草5种植物,探究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各植物小区0~10 cm、1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设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000 kg/hm~2;施秸秆,施肥量为9000 kg/hm~2,以及不施肥三种施肥处理,探寻植物在单播、混播模式下对弃土场的土壤培肥效果。黑麦草+白三叶在三种处理下的土壤肥力均较高,培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20.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