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重 《华夏文化》2012,(3):31-32
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又名安隐山,从邻县吉水的嵩华山发脉,与天玉、芙蓉、黄源诸岭紧密聚结,蜿蜒起伏,面积约45.5万平米,海拔76~154米,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即坐落于此。据《青原山志》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这里便傍山立庙,初名安隐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敕赐"净居禅寺",遂改名净居寺。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刘行思到此开辟佛堂,广收僧徒,  相似文献   

2.
李济先生百年诞辰志语李光谟这一期《中国文化》发表了二十至三十年代殷墟出土珍品之照片八帧(原件藏台北中研院史器所),以妃念富年主持爱掘之著名考古学家李清(沙之)先生百威冥诞。滩荒主编命我撰文介把先父酒之先生生平,兹不揣烧陋宫下线段,尚析方家不吝赐正。李...  相似文献   

3.
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绝代佳人。根据史书的记载,她是唐玄宗妃,小名玉环,初为女道士,故号太真。贵妃美貌出众,倾城倾国,深受玄宗宠爱。安禄山之乱,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发,贵妃乃缢死。可是在日本有种说法,说死者是替身,杨贵妃本人则远逃日本。贵妃亡命日本的地点是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历史上通常的传说是: 唐玄宗弃都城长安,偕贵妃及其兄杨国忠在兵马的护卫之下逃奔西蜀。卫军对杨氏一家骄奢  相似文献   

4.
国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途中饥渴难当,随臣遍寻食物而不得。几近绝望时,随重耳逃难的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下,随之重耳恢复了体力和精神。当他发现所食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时,感动得流下眼泪。19年后,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携母隐居绵山。文公得知,命人搜寻绵山,不获,遂下令三面举火,以逐介子推下山,然未能动摇其归隐之心,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及其老母被烧死于一棵大树之下。晋文公恸哭失声。命人将燃烧未尽的残木劈成板子,做成木鞋,让嗒嗒作响的木屐声时时提…  相似文献   

5.
刘宗周与晚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至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滴,不改其志。明亡之次年乙西(1645),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故其弟子遍天下,而以黄宗羲、陈确、祝渊、张履祥等最为著名。 学术上,刘宗周“于《五经》、诸子百家无不精究,皆有所论述”,①堪称为宋明道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和有明三百年学术之殿军…  相似文献   

6.
占剑 《寻根》2006,(4):75-82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秋,宋高宗于扬州行宫郊祀,孔子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字子交)及从父、中奉大夫孔传奉诏侍祀。嗣后,金兵大举南下,锋芒直指淮扬,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在孔传的支持下,孔端友奉端木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北宋政和年间所颁铜印,率近支族属扈跸而南,辗转数千里,于建炎三年(1129年)年底到达今浙江衢州。宋高宗驻跸临安后,孔端友携从父孔传等谒阙上疏,“叙家门旧典及离祖丧家之苦”,因功赐家衢州,以奉楷像。南渡的孔子后裔遂在衢州安家落户,孔氏遂有南北宗之分。  相似文献   

7.
宝顶山宋刻阿育王山之《宝塔图》考陈明光阿育王山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山,位于今浙江鄞县。按唐释道宣《广弘明集》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僧慧达于是山感地面出得一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露盘五层,色青似石而非,四面雕镂,异相百千,以为阿育造八万...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3日,法国参议院宣布将其所属卢森堡博物馆(Musee duLuxembourg)交山国家博物馆联合会(RMN)经营,合同期至2018年。该决定平息了一年多来这一历史260年、被冠以“法国第一个艺术博物馆”之称的文化机构未来命运的猜测,但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博物馆经营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成公主庙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东南约二十公里的巴塘山自都满沟中。整个褐红色建筑依山而建,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外表看似三层,内部实为一堂。以庙堂为中,两边对称新建了数间僧房和一周白色粉饰围墙,肃静而端庄。据汉、藏文献记载,公元七世纪初,唐文成公主以吐善和汉族人民的友谊为重,远嫁吐着赞普松赞干布。在今玉树境内,公主及其随从“渡西月河”(雅苦江),“经牦牛河”(通天河),“至列驿”(今莱巴沟)。公主与清臣抵丹玛宕(今贝沟),“即将慈氏七肘之像与普贤行愿品刻于岩上。”唐中宗景龙四年,唐若再度联姻…  相似文献   

10.
跋胡适、陈寅恪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9月19日,胡适应陈寅恪之请,为之题唐景崧先生遗墨: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几枝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9月23日,陈寅恪覆函胡适,对他的题诗表示感謝,函云:适之先生讲席:昨归自清华,读赐题唐公墨迹诗,感谢!以四十春悠久之岁月,至今日  相似文献   

11.
陈金凤 《寻根》2013,(5):101-105
位于江西吉安东南端的青原山,以山青、水清、气清而名扬,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六祖慧能首座弟子行思于此山安隐寺(后改名为净居寺)扬禅弘法而肇开青原禅系,一时成为天下名山。然宋以后数百年沦于圮废,祖道无闻,直至明中后期在江西曹洞宗中兴的背景下,才略复生气。清朝康熙初年,一代高僧药地大智(方以智)重振青原雄风,使之再度成为江南禅宗的重地。方以智与青原山的结合,是中国禅宗史上“名僧名山两相宜”的典型案例,考察这一案例,自有相当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爱武  谭梅  刘宇 《寻根》2013,(4):79-87
兴安村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西南边陲,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接合部,东邻湖南桂塘,西连重庆大溪,是典型的"鸡鸣听三省"之地。这里聚居着土家族、汉族和苗族等多个民族,以土家族居多,约占总人口的85%,家庭住房建有吊脚楼的农户占60%以上,吊脚楼成独居或成群居之势,以古朴实用之态点缀山山寨寨。  相似文献   

13.
武則天、楊贵妃出家都是進入大衆文化领域的歷史公案,但以往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且大體限於史實層面,本文以日本"緣切"制度爲參照,梳理中國佛教史上的類似现象,强調出家對個人的社會身份能起到象徵性的"净化"作用,由此重新解釋武則天、楊贵妃的出家問题。  相似文献   

14.
“走转改”活动图片展8月9日,“高举责任的火把——上海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图片展”在文新报业大厦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出席并讲话。展龄精洗100余幅(组)图片、版面和视频,  相似文献   

15.
郑金洪 《寻根》2005,(5):102-105
张姓源流张姓主要源自黄帝第五子挥。《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氏族总部》: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子二:挥、夷彭”。“挥造弧矢,封于张。”黄帝第五子挥,夜观弧星座如弓,得到灵感,发明弓和矢,黄帝用以战胜蚩尤,赐挥以弓正之官,封于青阳。挥子二:昧、般,承弓正之职,主祀弧星,后世子孙以弓长为张姓,尊挥为张姓始祖。  相似文献   

16.
李振聲 《中国文化》2007,(2):128-140
郑孝胥的东瀛外交生涯,前后凡三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三十二岁,由驻日公使李经方奏调东渡,以同知身份充任随员,因使馆位于日本东京曲町,故有"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裹看飞鸿"之句;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调任筑地副领事,居东京永田町日枝山下,有五言诗《永田町日枝山下新居》记其事;后李经方丁忧回籍守制,汪凤藻接任驻曰钦使期间,移任神户兼大阪领事,至光绪 二十年 (甲午,1894)中日构异,随公使下旗归国。  相似文献   

17.
正三汉宫室文化深受楚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延续楚巫乐舞之风。汉武帝尤敬于鬼神而好仙道,在甘泉宫祭祀天帝泰乙,以女乐祭祀请神、降神,《三辅黄图》卷五《台榭》载:"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淮南鸿烈解》卷四《坠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  相似文献   

18.
翟昙寺在青海省乐都县城西南26公里处的南山脚下。据史料和碑志记载,寺院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津应三罗喇嘛请求,敕赐寺额为"翟昙寺"。后经永乐、宣德等帝扩建,成为河煌地区著名的喇嘛教寺院。翟昙寺以古朴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精美的壁画著称。其中总面积约360平方米的回廊壁画,是该寺的艺术精品,在瞿昙寺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翟昙寺回廊建筑共计引间,现28间回廊墙面上充满了以佛本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壁画,其场面之宏大、构思之奇巧、形象之逼真,令人赞赏不已。从现存壁画的风格、技巧及有关题记来看,其制作完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何姓起源初考(菲律宾)何罗文清代张澍《姓氏寻源》指出:“伯陵同何女缘妇,则何姓黄帝时已有。”《路史》云:“虞帝末.何侯得道于九疑,今道之宁玩广济乡有何墟亭。”据说这位何侯唐尧时隐居苍梧山即九疑山,修炼长生不老的法术,全家300多人都以种田为生,大舜南...  相似文献   

20.
罗伽禄 《寻根》2003,(2):120-121
从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县城的东南面,地处赣抚平原。盱江苍苍,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劈山而出,其西为麻姑山,其东为从姑山,为麻姑山之从山而得名。山脚下双江如带,其西为盱江,其东为黎滩河,夹山北流而去。徐霞客在《江右游记》中有记:“出建昌(今南城)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从姑山顶即飞鳌峰,青苔片片,藤蔓爬满石壁,有两石如柱并立,石柱从东看作欲飞状,古人为之起名“飞鳌峰”。石柱上凿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