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美国人现在讲的英语是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产生的。当时讲英语的人不超过5百万,而现在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已有3亿多了,其中大部分是美国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人讲的英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美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品种而存在。由于地区和社会的原因,在这一品种中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方言,笔者在本文中将对此作些初步的探索,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现在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使用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两兰和南非联邦。据统计,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已达32000万人以上。各地讲的英语风味多少有些不同。有些音素发音不大相同,说话节奏快慢不同,语调也不完全一样。大致可以将其分成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加拿大英语(Canadian English)、澳洲英语(Australian English)等。但最主要的两大分支是英语和美国英语。本文所讲的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发音的差别主要是指英国标准音(British Received Pronunciation)与一般美国音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有六亿人的母语或第二语言是英语,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通用英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所讲的英语多少带有一些本乡本土的风格,美国英语尤其如此。本文拟从语言的一致性、词汇、发音及拼写方面,论述美国英语的特色,并揭示其社会及历史原因。一、美国英语的一致性作为美国唯一的官方和多民族的通用语言,美国英语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一点可以一直追溯到美国十七世纪的殖民初期。美国早期的移民中,多数来自英国的中部、南部及伦敦地区,在英国他们讲的是同一种  相似文献   

4.
OK一词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用语,它不但在美国、英国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广泛使用,而且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OK用于多种场合,其基本含义是“好,行”而翻译成汉语时,可根据不同场合灵活处理,以符合汉语习惯。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三亿二千多万人,差不多每十人中就有一人讲英语。不同的国家在长期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各自不同的英语变体,既保持着际准英语的特点,又增添了有别于标准英语的某些特征。而在同一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又出现一些有别于标准英语、具有区域性质的英语,这类英语即称作英语的区域性变体—英语方言。在美国,不同地区的人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是有一定的差异。就其渊源来看,美国英语是在十七世纪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英国殖民者是从英格兰北部地区来的,当时英语方言甚  相似文献   

6.
美国俚语漫谈林琪凡是学英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俚语,因此,他们对俚语并不陌生。但由于不少俚语通常被排斥在正统英语教学之外,往往许多人学了多年的正统英语,而仍然无法听懂一般简易的口语。因此,要学好现代英语,就必须学会讲俚语,听得懂俚语。美国人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至少从法律上讲是这样。很难想像这个国家现在有300多种语言被使用,而越来越多操不同语言的移民要求美国社会,用他们的本族语和他们打交道。这种要求符合国家的法律。人们对此是有所认识的。法院、医院、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 有许多同学,尽管他们的英语知识非常好,却听不懂英国人或美国人讲的话,除非讲的很慢或很清楚。他们说:“在英语上听老师的讲课从来没有困难,我们听不懂教室以外讲的英语,为什么? 其实,这种情况很普遍。许多学生在理解日常英语方面遇到了很严重的困难,这个事实似乎可以说明,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一、理解的困难 学生听不懂口头英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英语的机会,以往大多数英语教学倾向于强调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教师讲了许多关于英语的知识,但他们很少讲英语。他们的讲解、解释及讨论几乎完全用汉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到听口头英语困难,是不足为奇的。 虽然这样的课仍然存在,但毕竟是越来越少了。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除读写以外,训练学生听说英语的重要意义了。随着“听说法”的逐年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从现代化的教学中得到益处,奇怪的是,一些经常受到大量口语实践的学生也常常在理解方面遇到同样的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老师不是讲英语国家的人,或者是由于学生智力低,其实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听力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美国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活跃的词语非OK莫属。它结构简练、语气肯定,是典型的美国英语表达法。甚至有人根据一个人是否使用OK来判断他讲的是美国英语还是英国英语。当今在非英语国家里,人们也经常使用OK。可以说OK的使用已经遍  相似文献   

10.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阐释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模式偏向的差异。中国人倾向于主客体融合思维,讲汉语者常以“人”为思维中心;而讲英语者则对客观“事”和“物”予以更多的关注,倾向于主体思维。表现在语言上,汉语说“谁在做什么”时,我们是围绕着某人或某些人考虑问题的。我们关心的是人怎么样了,“主体”是我们的思维中心。而英语则更注意客观情况,注重人所处于的某种客观状态,考虑事物本身多余考虑做事的人。在他们的思维中更注重“客体”。  相似文献   

11.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英语的两种语言变体即两种区域方言。尽管这两种语言变体在语言核心上是一致的,但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展中都受到各自的化.历史、自然特征以及。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必然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变体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这些差异中词汇差异尤为明显,并突出地表现在拼写差异、词义差异以及语用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幼儿英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其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强烈关注。学外语的孩子日趋低龄化,足可以显示人们对孩子学外语的重视和狂热程度。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外语,在未来国际社会里更具竞争力,是一件好事,但就幼儿外语学习的问题来说,一定要理性地看待,避免过分焦虑,盲目追风,反倒适得其反。毕竟,英语不是一切。  相似文献   

13.
语言随社会而变,语言变异产生语言变体。语言变体分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美国英语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和任何一种语言一样,美国英语也存在一些方言。美国英语具有保守、统一和创新的特点。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及美国的语言意识与语言政策使美国英语具有强烈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Euphemism comes into being when people have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that are regarded as offensive or rude and so on,by the hearer.It is a language pattern people created in order to make thei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and als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It is a rhetorical device as well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Due to differences in culture,the topics English-speakers are sensitive to are not the same in China.Sometimes differences in euphemisms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or even embarrassing results.Translating,as a bridge that combines tow languages,aims at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It is hard enough in itself.Therefore,translating euphemisms is a very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part of it.That field has been explored by many people,but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aspects that are not concerned.Therefore,it is still worth studying.In addition,it will also be an interesting work to study the translating of English euphemisms because there are so much to consider,including many historical storie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5.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英美不少电视肥皂剧在我国播放,它和电影一样,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剧中都有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英语学习者不仅要通过肥皂剧巩固语言学习,同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懂得鉴别和欣赏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人的观念、境界和思想。让英语语言学习满足真正意义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世界最通用的语言 ,其交际功能愈显重要。但语言离不开其文化背景 ,而不同民族文化又具有差异性。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学 ,使学生通过文化语境掌握文化能力 ,熟悉交际方式 ,保证交际成功。  相似文献   

17.
闽粤方言和东南亚英语变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英语是一种英语变体,正如名称所示,它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是该地区的前英国殖民地的第二语言。闽粤方言作为主要的底层语言,影响了东南亚英语的生成与发展,使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一些常见特点与英美等国的英语有很大差别。对闽粤方言和东南亚英语变体的语言接触和文化融合的研究,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异。汉语方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合变迁,其演变路线错综复杂。考察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汉语方言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现代汉语各方言是独立发展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层次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汉语方言要重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交际用语的差别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用语是对外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语言,然而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原因,不同文化间的交际用语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结合自身在国外学习的经历,阐述中英文常用交际用语差异,分析背后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逐条对英语学习者提出应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打下扎实的中外文语言功底,培养跨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