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汉族和维吾尔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因而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数字文化,而其中的吉利数字则更加具有代表意义。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维语和汉语中所喜爱的一些吉利数字进行例举和分析,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维吾尔族的文化和语言,对第二语言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由于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赞成汉维两个民族对不同数字的好恶禁忌心理与行为之差异,本从宇宙观,方法论和宗教以及谐音方面阐述了汉维民族对某些数字的好恶禁忌化内涵差异。  相似文献   

3.
禁忌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新疆是一个汉族和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差异很大,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很容易产生矛盾,禁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敏感的问题,由对彼此禁忌不了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汉族文化和维吾尔文化中的禁忌的对比研究,具体分析对比了汉维裸露禁忌、骨肉禁忌、皮肤禁忌、人体毛发禁忌、生养禁忌,为交际双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彼此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塔里木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喀什师范学院为样本,对新疆高校汉维民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语用失误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并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各自禁忌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具体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及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各自禁忌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他们都严重缺乏禁忌语相关的语言知识及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了禁忌语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其次汉维民族大学生各自母语的语用迁移和高校语用教学的缺失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高校汉维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语用失误,因此,民族高校应该加强禁忌语相关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同时尽可能设置汉维民族跨文化交际禁忌语语用学通识课,以提高汉维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对汉维语在宗教、人名、猥亵语、数字、死亡疾病、生理器官和生理行为等方面的语言禁忌作了一些粗浅的比较,以期对汉维两个民族之间的跨化交际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豫东禁忌数字的解读,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归纳禁忌数字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展现豫东人禁忌数字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姚文华 《文教资料》2005,(22):118-120
数字禁忌现象非常普遍,产生数字禁忌的原因不尽相同。数字的隐含义,也只有传统文化才能解释清楚。《说文解字》是最早系统分析文字的工具书,其中关于数字的解释,是受道家学说的影响。《现代汉语词典》的数字词语是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当代数字禁忌的新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数字禁忌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促进民族气质的形成,是反映民族进步的脉动。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或相同的数字,汉英有着不同的崇尚或禁忌习俗,以及不同的联想和意义,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对比分析中英数字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英民族的文化心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中西数字的文化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数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习俗与特色,从中西数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数字和禁忌数字入手,探讨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的禁忌崇拜,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人与西方人对数字崇拜和数字的禁忌和情感,帮助理解英汉文学学习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问题,以便消除英汉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互相借词的情况,阐明现代汉维语中这些借词的词汇体系,在各自语言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以及借词所指事物的范围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汉维两个民族的语言接触情况以及两个民族的文化影响情况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哈密地理位置独特更体现了文化交融的特点。汉族服饰文化对哈密维吾尔族清代服饰的影响也是众多和主要的方面,本文从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服饰的款式形制、面料质地、装饰图案、装饰规律等几个方面作以对比,从而分析出哈密维吾尔族清代服饰当中吸收借鉴了很多汉族服饰文化的因子,进而明确哈密维吾尔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大量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来自于回鹘文世俗文书的两种版本著作。文章穷尽式地罗列两种版本中的汉语借问,并探究同一个汉语借词在不同版本中呈现状况。采取比较回鹘文-汉语语音的对音方法。归纳汉语-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还能看出回鹘语言受到汉民族语言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代希腊文化对世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维吾尔族居住在欧亚大陆的中心、丝绸之路的要道,不同程度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文章以维吾尔语的希腊语借词成分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希腊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着重就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展开表述。维吾尔谚语中,运用较多的数字有一、七、九、四十等。从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得知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受到了文化背景、宗教等的影响,并与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由于蒙古豳王家族的庇佑,河西地区的回鹘佛教文化得以持续流行。学界一般确认酒泉文殊沟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是时代最晚的一件回鹘文文献,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却证明此说不确,酒泉文殊山万佛洞发现的回鹘文题名,有的甚至比这一文献时代更为靠后,证明至少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止,河西西部酒泉至敦煌一带地区仍然存在着回鹘佛教集团,继续行用回鹘文。这一发现,确证明清时期回鹘佛教文化在酒泉文殊山一带的流行,这里成为回鹘佛教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回鹘佛教与佛教文化的保留,为后来裕固族佛教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长期保持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拉祜族传统的数字文化反映了拉祜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审美习惯等,探析拉祜族数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清代统一新疆以后,清政府向天山北路大量移民,而在天山南路则实行汉、回隔离政策,不准内地人口迁入。19世纪20年代末在平定和卓后裔叛乱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随之调整,逐步将移民南疆作为巩固边疆的方略。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南疆的民族状况迫使清政府改变初衷。清朝国力衰退,国库空虚,社会矛盾激化,已不具备大规模移民的能力以及维吾尔族人口的增长,1828年到1850年在南疆开垦大量土地大多数交予维吾尔人耕种,这无疑对南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源自汉文灵验故事,梳理这一故事的源流演变有助于考察应验故事流变历程。写经灵异故事之演变体现了民间写经、《金刚经》信仰等风气的盛行,折射了佛教普及化与世俗化的时代特征。回鹘译文反映了回汉民族以佛教文化为媒介的交流现象,记录了回鹘接受大乘经典的真实情况,对研究回鹘佛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习汉语的过程是学习汉民族悠久深厚文化的过程,在教学中传授汉文化知识是汉语教学的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本文简要分析了针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汉维语文化的差异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表现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