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不要谈“讲”色变现在,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实验校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请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摆正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要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和学的过程就在于,教师借助教材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不能简单地直接灌输。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三向结构。从而改…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有机统一的部分。其实质就是如何“教会”和“会学”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会学”数学知识呢?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一、会听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两个方面。就听而言,它又可分为学生听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等。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课改以来,历史课堂上教师所展现的手段花样迭出,教育部门的一些领导也谈“讲”色变,听了历史课后,往往批评老师讲得太多,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了赶潮流或不至于挨批,一线教师只好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5.
董海燕 《语文天地》2014,(28):24-25
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采用讲述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发现式、参与式等学习形式。虽然如此,传统的讲述法教学并未失去它的价值,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关键问题在于明确教师该讲什么,讲的时机和深度要把握好,教师的“讲”要服从于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为此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讲什么教师要挖掘教材,找出该教学单元的共性和“这一篇”在这一单元中的个性。比如在讲  相似文献   

6.
写作可以说是令教师头疼、学生棘手的难题,教师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应如何写人、如何记事、如何状物、如何抒情等等,最后一句“你们听明白了没有”,一句“听明白了”了事。然而等学生下笔之时,却又无猎可获,有有猎而无猎枪者,更有有猎有枪而不会使用者。总之,大多作文不尽如人意,套话连篇,没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学生发言要先举手,不举手擅自发言,教师历来持否定态度。对这种“接下茬”的学生很反感,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北京市杜会科学院上官子木先生有如下见解。教师之所以不喜欢学生“接下茬”,主要理由不外乎是:学生在“接茬”扰乱了以老师为中心来控制课堂局面的固有秩序。其实,学生的“接下茬”是课堂上广泛而充分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显然是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相背离的。殊不知,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是极其有益的。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能按教师的“下茬”,这本身就说明他注意听讲了,学生不听…  相似文献   

8.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著名的教育家第多惠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跳不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为此,笔者着重在课堂结构改革上下功夫,采用“一读、二疑、三议、四结...  相似文献   

9.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领会和掌握一般都比学生深刻、系统,并能挈领扼要,所以教师恰当地讲有利于学生正确有效地接受知识,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展,不在于教师讲与不讲,而在于教师讲什么、选择什么时机讲和怎样讲。一般地说,下列情况,就需要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传统教学常用的基本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顾自己讲,锻炼自己,学生只好听和记而得不到锻炼,甚至不听不记不参与教学过程。很不正确的这种教学,教师自知占用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所以不得不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搞题海战术。这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过重的负担产生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师一相情愿地“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教师使学生课堂上轻松而课后负担更重。  相似文献   

15.
领悟新课程理念,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听、说、读、写”是一系列认知活动,也是贯穿于课堂的主要环节,把这些认知活动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而这些环节的把握和调节,直接体现了执教者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技巧。下面就从课堂活动的角度,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听。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课堂活动中“听”的分量比重应该比过去小,这是因为学生的听和教师的讲呈正相关。如果学生听了许多,就意味着教师讲的多,这是现代教学方式所不提倡的,但是不是教师因此而不讲呢?恰恰相反,对待某些教学任务,却要求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17.
董海燕 《语文天地》2014,(10):24-25
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采用讲述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发现式、参与式等学习形式。虽然如此,传统的讲述法教学并未失去它的价值,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关键问题在于明确教师该讲什么,讲的时机和深度要把握好,教师的“讲”要服从于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为此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建和 《考试周刊》2009,(25):197-197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出路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学生听”,“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重,学习思维不活跃,学习效率低的恶果,严重地制约着物理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对物理课堂进行改革创新,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许和贵 《甘肃教育》2007,(9X):22-2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20.
“讲”与“练”是“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正确与否主要在于“讲”,而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在于如何去指导学生“练”,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的目的。”因此,把握好“讲”与“练”的关系,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讲什么?怎样讲? 教师的“讲”必须遵循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将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