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媒体的覆盖率已达到了98.42%。电视媒体发展的盛况,也为各个电视台带来了生存压力。因而各个电视台都需要通过自办电视节目以提高观众收视率,以在与多个电视台的竞争之中处于优势地位。本文旨在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包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视台办台有三种模式:自办栏目、合办栏目、购买的节目.由于电视媒体承载了国家重要的宣传任务,在某些新闻类、时政类栏目中,电视台义不容辞担当着自制节目的责任.由于受电视台自身技术、专业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其他娱乐性较强的生活娱乐节目,电视台可利用社会力量合办栏目.而对于电视剧、电影节目一般采取购买播放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视事业在突飞猛进地向前跃进。中央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在不断建设,作为基层媒体的县级电视台也不甘示弱,在电视事业发展的潮流中取得了长远的进步,逐渐凸显出自身的优势,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县级电视台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本文将从浅谈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优势出发,指出自办节目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做好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省级电视台,在拥有一定数量的编摄力量和电子设备之后,适时地采用固定栏目的形式,使电视节目做到定期按时播出,既满足广大观众的热切要求,也标志着电视宣传日臻完善,自办节目更趋于名实相符,这是发展电视宣传事业必经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皮兴军 《大观周刊》2012,(40):17-17
近年来,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势头强劲,节目形式也是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作为县级电视台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跨越式发展的步子在不断加大。就目前来看,县级电视台的自办节目质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县级电视台要想有生存空间,并能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自办节目的管理,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公共频道为何难以取代县级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7月1日开始,我国各省同时推出省级电视公共频道.当时,一家有全国影响的晚报说,"电视公共频道的启播,是迄今为止进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即要将原有的‘四级办电视'改为‘三级办电视',这意味着县级电视台目前所办的自办节目频道将全部取消,把主要职能转为转播中央、省和市级电视台的节目."[1]然而,几年来,县级电视台依然普遍存在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 新闻立台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发展战略.但近几年来,很多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新闻立台的根本.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力量偏弱,主要表现在采编队伍专业技能不高、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自办节目采编力量不足、采编业务交流学习偏少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1998,(3)
宜兴市的广播电视起步较早。广播建站是1954年,电视起步是1970年。全市现有电台2个频率,其中一个频率完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一个频率自办节目,每天播出16小时;宜兴电视台拥有6个频道,其中一个频道自办节目,每天播出12小时;宜兴有线广播电视台开通23套电视节目。全市43个乡镇都已开通有线广播电视,并全部实现光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达15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全市广播电视事业呈现出科学、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  相似文献   

9.
陈超 《新闻世界》2012,(1):15-16
20世纪90年代,针对广电系统出现的“散、烂、乱、小”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公共频道应时而生。制度改革设计者的初衷是通过设立省级公共频道实现“四级办电视”到“三级办电视”的转变,实现县广播电视台自办频道向播出时段的调整。然而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县电视台的职能不仅未能按照预设的改革路径转变,而是自发式做大,追求频道数量上的扩张,这也使其陷入内在发展扩容与外在政策受限的尴尬处境。只有地方党委、公共频道、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合力,对县电视台在职能改革、播出平台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给予关注重视,才能解决好县电视台在职能转变中出现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肖婷 《今传媒》2010,(1):70-7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视产业化、集团企业化的进程加快,许多省市电视台转变办台理念,吸引了不少挑剔的受众群,使原本处于我国电视媒体最薄弱的县级电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电视新闻是每个县(市)级电视台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