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应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是一种在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因此,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注重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与价值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课堂"的建立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性、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的积极自主占据了整个课堂,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高中化学实验的生态课堂摈弃了原有的"看单下菜"式的实验操作,而改为了探究性的、创造性的改进实验;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机制灵活的师生对话,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课堂在发生着"化学变化",使每一个想法在这里萌生,每一个创新在这里尝试,更顺应学生的个性,更结合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合理调控"强""弱"行为,努力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意识",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转化成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造型人才培养需创新式教育,创新式教育须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而课堂教学则应充分体现民主。让课堂真正体现民主,须让民主成为一种课堂的文化。一.教师要转变师生关系的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为启发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解放学生的思维、嘴巴、身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高效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创新之水,变"教堂"为"学堂",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厌学、畏学、被动学习、机械化,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学生没有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成较少。课堂是活泼、生动、旺盛的,其乐趣无穷,不时地产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在积极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是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本文旨在探究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学方式,分析探究式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化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今教育和教学所要研究解决的的重大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改的当务之急。一、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从改善师生关系做起,这是激发兴趣的前提。改善师生关系,就是要改变那种教师主宰一切,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法;改变那种互不尊重和互不信任的情况;改变那种情感对立,互不谅解的的现象。让学生智力活动充满活力,这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课堂活动是学生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9.
孙瑜 《成才之路》2013,(21):74-74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应能带给学生诗意体验,而语文教学的诗意体验源于师生关系的生态和谐.课堂是一个观念的生态圈,是一个人个性舒展的生态圈,是一个多边对话的舞台,教师只是这个"生态圈"、这个舞台的暂时管理员和"节目主持人",或是作为学习团体中平等的一员,即"平等中的首席",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情景共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要通晓学生心理,做到启导得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上下功夫;遵循"乐学"原则,使课堂成为一片乐土。应该变"要你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育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活力。这样的状态才是属于新时期小学生应该有的学习状态,可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在改变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状态和转变课堂教学职能方面,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活化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的.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活跃的思维方式,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诞生"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典型的"储蓄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以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8.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历史"生命课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典型的"储蓄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以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