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加快学生的进步。"教师经常动笔,就是指下水作文。它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指导,可以起到直接示范的作用。教师应在下水作文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通过观察、表达、表演等途径,可以直接感受"说"和"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师的“教”的角度来探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通过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主要解决写作思维、生活观察和积累、精心选材、正确想象和借鉴等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试图通过教师的“导写”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师应当下水作文,这应当成为他们必备的素质和基本功。教师应当少做“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多做学友,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其中,共同切磋。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标本”,传给学生写作的经验。这种示范,所见具体,所感真切,可以增强教师教学的威信,提高指导和修改作文的信度效度,产生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缩短心理距离,矫治情感误区,扫除思维障碍指点迷津,弥补不足,使师生一起共同进入乐教乐写,活教活写,会教会写的“积极创作王国”,同舟共济,教学相长。示范作文,最重…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必做且较为难做的功课.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需要教师悉心而巧妙的指导.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为写作打基础;要对一些基本、重要的写作技能予以点拨;要帮助学生抓住最佳的写作时机,轻松写作;教师也可以写下水作文,以别样的方式给学生指导或鼓励.  相似文献   

8.
朱永涛 《文教资料》2011,(12):86-9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下水"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和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等方面均具有无以替代的作用。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常作"下水"作文,有效激发的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用“下水作文”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作“下水文章”,并用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做出示范,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亲自下水写作,能够解除学生怕作文的畏难情绪,学生以教师的文章为楷模,写什么样的题目就有什么样的范文,针对性强,使作文教学直观,改变了过去教师学生各行其事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由过去的发号施令者变成以身作则的引路人,使学生受到鞭策和激励。再加上我们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胆  相似文献   

10.
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预定的写作教学目的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教师下水文的内容要讲究实际性、形式要讲究灵活性、应用要讲究目标性、呈现时间要讲究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观察时点拨——帮助学生丰富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写观察作文,教师更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丰富习作的事件积累和情感积累。教师这时的点拨,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明白观察的重点,积累观察的体会,并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写好下水作文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语文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首先要做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要经常练笔,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应注意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主题应深刻,富有创新性;选材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写后应注意对于作文成品的处理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下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作文时,普遍存在选材狭窄,立意陈旧,词汇贫乏等现象。笔者以为,欲改变农村学校学生的写作状况,提高农村学校作义教学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习惯外,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指导:一、教师李先写“下水作文”,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欲望。在确定作文题目后,教师应先写一篇“下水文”,然后念给学生听,并让他们评议教师的作文,评议时,逐步引导学生从作文的选材、内容、主题、结构等方面讨论,并鼓励学生谈谈“如果门已写会怎样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于学生的评议多给予肯定和…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教师能力水平的体现,更是教师榜样力量对学生的昭示。学生听读教师的文章,不仅在于知识技巧的学习,而且在于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经常写“下水作文”而且写得较好的教师,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他,就会在教师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把写作活动变成一种自动、自由、自乐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说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多次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他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江苏省苏州中学教师闵文,多年来坚持写“下水作文”,并用自己的作文诱导和激励学生写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他的部分作文已汇集为《中学教师示范作文》正式出版。现征得作者同意,选发其中的一篇。作文后的“写作说明”揭示了选材构思的体会,也是作者自己所写。  相似文献   

16.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8.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19.
崔拥军 《科学教育》2006,12(3):35-35
笔者已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擅长写“下水作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下水’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教师“下水作文”好处。1“下水作文”的好处1.1可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同学生一起写作文,可启迪学生写作的思路,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20.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写作普遍感到难,无话可说,甚至无从下手。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语文、运用语言的兴趣;多带领学生接近自然,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教师下水作文,为学生示范等等而外,还必须善于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尽管学生作文是教师有计划有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