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岩  海洋 《新闻传播》2001,(1):36-36
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最大的问题是后续报道难一篇报道一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些被批语的单位或个人,有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记者后续采访报道,甚至暗中搞一些小动作,给报道工作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环境下,如何使报道按照事件的发展及记者预期的目的有序地进行,就给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前瞻及策划应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经济类报道成了电视新闻的重头戏。由于经济类报道的抽象性同电视传媒形象的直观性的不相适应,无疑给电视记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它不像事件报道那样宏观展示,不像生活报道那样贴近观众,不如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反腐片那样引起广泛共鸣。因此,研究经济内在规律,发现新闻闪光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邓涛  强月新 《新闻前哨》2002,(11):18-19
一、创新经济报道模式要做好“入世”后的经济报道,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及时转变报道观念,同时注意做好思想性、服务性、引导性三方面文章,创新经济报道模式。思想性是经济报道的深浅标记。“入世”后,新的经济报道题材层出不穷,思想性成为贯穿于报道主题的命脉。《文汇报》上的一篇题为《中国土豆为何不敌美国马铃薯》的报道,着实发人深思。其文意如下:土豆在我国的菜市场上,历来是低价值的。但中国土豆,是从土地到菜篮子,美国马铃薯却“千锤百炼”身价增;中国土豆,风吹雨打不穿“衣”,美国马铃薯,离开土地“孵空调…  相似文献   

4.
作为报纸与受众联系较为密切的新闻手段之一的热点新闻报道。无论是选材、报道时机,还是报道角度、报道方式,都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如何才能使热点新闻报道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呢?笔者认为,在对热点新闻报道进行深度开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弢 《当代传播》2001,(2):51-52
近年来,各类报纸在“两会”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很多探索,大胆运用高新技术,采用新的报道形式,探索新的报道体载,使两会期间的报纸从版面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其中有不少变化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本试从报道形式入手,探讨两会报道的承袭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邵枫 《记者摇篮》2005,(2):19-19
以往经济报道,就是工作报道、成就报道,都是站在宣传者立场上报道,表达宣传者意图,宣传政府部门业绩,为报道对象树碑立传。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和老百姓不相干,结果是读者都不爱看。  相似文献   

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外国新闻报道有三种手法,即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其中历史最悠久、被几代人最常用的手法还是客观报道手法。这种手法,自然也被引入中国,成为中国新闻工作者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8.
单纯企业开业的报道,新闻媒体大多予以“封杀”,这些企业的开业如果要想在新闻媒体上有所“表现”,对不起,请出钱打广告,那么,“企业开业”究竟能不能报道呢?笔者认为,企业开业是可以报道的,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怎样截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纪楠 《青年记者》2007,(14):53-5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以美国为例,在1917—1992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摘取了40%的奖项。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稳稳地奠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各类新闻媒体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在报道时不经意中对报道对象造成伤害(以下简称“不意伤害”)。就其存在的广泛性而言,不仅其他媒体在报道中经常出现,在我们党报日常报道过程中也不鲜见,特别是我们在从事区域经济报道时,此类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上层活动的报道,是相对于对基层和群众的报道而言的,本文想着重探讨的,则是省区一级党委机关报对同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者活动的报道。 对于上层活动报道现状,各方反映不一:一些领导机关呢,说满意又不满意,往往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多,譬如对领导的某次报道位置放低了,题目作小了,或是某个报道字数发少了等。这些意见都是浅表层次的,至于这些报道的宣传效果如何,如何去提高这方面的报道质量,领导似乎没有多少考虑。但由于“意见”出自领导或领导身边人员之口,所以往往给报社老总以无形的压力,一些胆小的老总更是不敢…  相似文献   

14.
湛慧 《青年记者》2007,(11):54-54
建国近60年,经济报道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写作手法、写作观念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思想指导行动,这些演变中,至关重要的又是报道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调查性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进入颠峰时期,此后就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见诸各种媒介,被称为“报纸的希望”。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调查性报道奖,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16.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曹作华  田力 《编辑学报》2003,15(1):61-62
总结2年来配置学术性期刊重点报道的实践与体会。认为:紧跟学科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来稿情况,征询专家及读者的建议,及时确定报道意图,是重点报道的前提;与报道意图相关的文稿集中报道,约请专家撰文,撰写编者按、本期导读及“要目”,是重点报道配置的主要方法;兼顾其他专科,重视文稿的时效性,重视重点报道内容的整体质量,是增强期刊报道优势效果的重要保障。期刊的重点报道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也使期刊更好地发挥了学术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小南  仇棣 《新闻传播》2004,(11):60-60
医疗报道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有:政府有关医疗政策,医疗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成果、新技术,医疗工作的新经验、新问题,医疗战线杰出人物的事迹,受众感兴趣的医疗趣闻、珍闻等。人称21世纪为“健康的世纪”,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和追求健康,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促进了医疗报道的繁荣。那么,应如何搞好医疗报道呢?笔者认为,要搞好医疗报道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时刻,香港、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大庆,中国加入WT0,申办2002年奥运会成功,中国足球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十六大顺利召开等。在这些重大而喜庆的日子里,着力营造好喜庆、热烈的气氛,展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成就和变化背后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等深刻内涵,成为各媒体成就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为使报道出新出彩,避免落人俗套,避免枯燥无味,力戒形式主义和宣传味,各媒体都想方设法,力求创新。其中,关键词报道是他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十六大报道中,不同类型的媒体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关键词报道。  相似文献   

20.
谷坚 《视听纵横》2004,(4):52-54
在我们的电视新闻中,主题性报道越来越多了。由于这种报道形式往往集成就性报道、工作性报道于一体,以全景式展开、系统性描述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战役性的深入系列的报道,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想法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了舆论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