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教育》2011,(27):F0003-F0003
本刊讯 7月15日上午,2011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之“美丽广西集结营”活动在广西南宁正式开营。自治区副主席陈武、统战部部长黄道伟、广西侨办主任冯祖华等领导以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以及港澳地区青少年参加开营仪式,广西华侨学校500名学生参与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 的华侨学府,开启了我国华侨教育之帷 幕,其宗旨为“宏教泽而系侨情”。“暨 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朔南暨,声 教讫于四海”,意即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 到海外。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由清政府 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相似文献   

3.
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和广州中国语言文化学校是为华侨、港澳、台湾、外籍华人青年学生前来学习文化,由国家创办的两所中等文化学校。 学校座落于广州市东北郊文化区,校舍依山建筑,掩映于绿树繁花丛中。校园占地面积二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是海外莘莘学子读书的好地方。 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创建于一九五四年。建校以来,先后接待、培养了三万多名来自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湾、外籍华人学生以及外国友人。他们经过高中文化补课或专科进修中文后,被输送到  相似文献   

4.
华侨大学是一所“面向海外,面向特区”的外向型高等学府。办好华侨大学,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团结海外广大炎黄子孙和促进福建特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创办迄今,已及“而立”之年,并于198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然而,要使华侨大学立足于国内外著名大学之林,切实担负起国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负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殷切期待,尚有相当距离,必须坚持不懈,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既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与中国交流的基本路径,也是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海外华文教育恰恰能够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中华公益大课堂、作文比赛等各种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可以促进华侨华人对祖籍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而且也能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热情。同时,大力发展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传播汉语言文化,对于促进中外交流,加快“中国文化世界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副刊刊载文艺作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和发展现状,生产出海外读者所需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语言文化符号,进而通过传播展示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华侨华人的族群认同、归属感和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暨南大学     
《世界教育信息》2008,(3):F0004-F0004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在我国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不仅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时代变革和发展。如今的暨南大学已发展为中国招收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大学,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一作为全国招收内地与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最早的试点和全国最大的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2):16-21
千百年以来,客家人从"过番"到达东南亚国家而成为居住国华侨的时候起,两种文化(文学)就不断交流与相互传播。即使在"海禁"时期,海外华侨凭着这份少有的执著秉性,依然守护着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薪火传承,浴火重生。客家华侨拥有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客家文化、文学与东南亚南洋诸国的文化、文学的交流与融合,极大地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传播,也为当今"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味道     
一所学校的发展,最根本的应该是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旗帜鲜明、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质量最深刻的体现。自2011年10月起,上海市廊下中学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高举大爱旗帜,弘扬高尚师德,实践两个提高,共建和谐校园”的办学思想,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让全体师生倍感幸福地在校园里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办学愿景。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是一项着眼于未来,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伟业。它必将为人们探究跨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模式提供新的路径,并由此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理解和友谊,从而为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为有效宣示中国的国家利益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发展策略进行理性的反思。首先,我们需要构建面向世界文学总体版图的文化自信心态。其次,我们要坚定信念,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是一项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伟大文化事业,它值得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用心去推进。基于以上反思,我们可以从开展中国文学表达自我与倾听域外世界他者之间的对话、以高度的前瞻性眼光推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海外世界的传播、充分重视持续保持对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并扩大中国文学在这个文化圈内的传播与辐射、将全球孔子学院等打造成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桥头堡和轻骑兵等十个方面,积极谋划并推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帆风顺。我们在此所提出的建议,不是也不能视为我们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发展所提出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泉州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对妈祖信仰在海外、台港澳地区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从文化心态及文化结构层次上进行分析,并指出,妈祖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必将进一步沟通我国人民与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华侨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支脉。据国民党侨务委员会1940年的统计,抗战前夕,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总人数约有1140万。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虽身处海外,但时刻关注着民族的命运、祖国的生死存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纷纷成立救亡团体,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华侨在海外建立的救亡团体多达数千余个。抗战的枪声,警醒了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华儿女。海外华侨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下,积极募捐款项,支援抗战,“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其中贯穿了反对分裂、两岸统一的政治理念。中共努力将这种理念通过华文报刊传播到海外华侨社会,并通过海外使领馆和华侨社团在海外开展直接的辛亥纪念活动,引起广大华侨的共鸣。在综合因素的促动下,推动祖国统一成为华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章详细分析了广泽尊王信仰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情况,认为由于广泽尊王信仰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中国传统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海外华侨华人中间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作用和影响:(1)寄托对故国家园的深厚感情;(2)弘扬中国传统化;(3)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科技》2014,(7):F0004-F0004
在世界著名商标中,不乏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遗憾的是,却鲜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的运用。借助国家大力推广文化大发展的契机,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并实施了“青少年‘汉字图形化’标识创意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培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华裔青少年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在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教育中文化障碍给其带来了极大阻碍.为此,应弄清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华裔青少年文化障碍的成因,进而探讨海外华文教育中华裔青少年文化障碍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和艺术形象曾一度在西方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南海东海局势表明,长达千年的“汉字文化圈”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去中国化”中被消解了.“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目前遭遇文化软实力的屡屡被掣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文化态度,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戏曲自明清以来海外传播频繁,在20世纪形成两个高潮。闽剧、莆仙戏、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在对外传播交流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些剧种以应邀演出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海外演出,成为维系祖国大陆、台湾及海外华侨之间的一条重要的情感纽带,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这是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在过去较长时间里,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政策,加上国内一度受“左”倾错误的影响,阻断了找们同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纽带。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往来。这样,使海外华侨华人得到了同中国合作的第一次机遇。近几年来,他们同中国合作的主要方面是:第一,到…  相似文献   

20.
《中学科技》2013,(3):F0004-F0004
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美国清洁空气挑战组织主办的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安捷伦杯”清洁空气挑战系列活动在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本届活动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共有120所学校,近5000名初中学生参加了知识与技能项目活动的初赛,近400名中学生参加了决赛。其中有15名同学荣获知识与技能项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