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图书定价随着经济体制变化已经走向市场,然而由于相当部分图书价格中水分过大。反造成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出版社与图书馆采访人员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一些典型案例。探讨我国图书的价格问题,不仅查找产生图书价格虚高的原因,而且查询出比较合理的图书价格参考值,并提出一些改进书价虚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书价是出版业和图书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目前,对图书应该实行统一书价制度还是非统一书价制度,国际上还存在不少争论.在法国,图书先后实行过三种定价制度,即"建议书价"、"纯书价"和"统一书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书价偏高是媒体近年来屡屡提及的话题,甚至于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有过对图书定价过高的意见,要求建立合理的图书价格体系. 又一个暑假到来,又是学生购书的高峰,书价过高的话题又被家长何老师再次提及,笔者近日在一个网上看到署名"市井小民"的读者留言:"节节攀升的书价,越来越令人瞠目结舌.书的包装越来越精良,价格跟着越来越高,区区十几万字的书,可以卖到四五十元."  相似文献   

4.
纸月亮:我个人认为目前书价并不是象很多人说的那么离谱。按照马老爷爷的说法呢,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背离价值。书价过高的意思就是说图书的定价远远高于了它的价值。书的价值在哪里?铅字和纸张能够体现书的价值么?如果回答是,那么  相似文献   

5.
图书价格是图书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所体现价值的综合反映。合理定价,不仅关系着读者的购买需求,而且影响着出版业的良性发展。但近年来图书的高定价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并危及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是摆在出版单位和国家有关部门面前的、不能不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书价逐年递增,一路上涨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将一般图书的定价权下放到各出版社,从此书价一路上涨,当年的书价便比1987年上涨了35.9%。每印张定价,1988年0.231元,1997年首次突破1元大关,2000年达到1.143元,是1988年的5倍(见表一)。从表一可看…  相似文献   

6.
图书价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玉山 《传媒》2004,(3):33-34
图书价格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阔,极为复杂的问题,仅对少数图书进行简单的纵向比较就得出书价高或低的结论是片面的,仅从书价本身看书价,而不从整个国民收入与消费的总体看待书价问题是孤立的,不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仅凭感觉判断书价的高低,都是不负责任的,影响图书定价的因素有很多,直接的如纸张等各种印刷材料、印刷工价、作者稿费(版税)、出版社职工收入的提高,间接的如出版产业政策(包括税收、投资等)因素、币值变化因素.国民消费、收入变化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7.
图书高定价的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罔书价格,从80年代中期以来,年年持续上涨,90年代以后涨幅更高。根据国家物价局统计,1991-1995年的5年间,我国书价年均涨幅为17.2%,1996年上半年高达35.6%,而问期其他工业消费品的涨幅均在4%以下,图书定价过高由此可见一斑。1987年以前,我国图书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定价标准,出版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仿,书价按照政府规定的分类社档印张标准执行定价,总体上价格相对偏低。1987年12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一些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图书开始参照成本定价。1988年8月4日,新闻出版署转发了国家物价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书价政策是相当独特的。国外基本按图书生产成本定价,书价一般为直接成本的几倍或更多倍数。而我们的图书则按规定的印张单价定价,不论图书的生产成本,如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类图书,每印张为七分五厘至一角六分,无论这本书是印1000本还是印100百万本,印张价格不变。这种定价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印数越大的,获利越多;印数越小的,亏损越大。一般说来,获利、亏损的界线印数大致在2万到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书价过高的问题,众说纷纭。这几年究竟书价上涨了多少呢?笔者最近先后抽查核算了70多种书的印张价,删去相同价格,选入51种编成3组,每组为17种。一组是1981-1983年出版的有关政治、文化、文学类图书;二组是1994年出版的有关政治、文化、文学类图书;三组是1987年以来有关课本、课外读物及重版工具书。除三组外,一组和二组抽查的印张定价(元)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为1984年书价改革引发书价涨幅过大写信给中共中央替出版部门承担责任,使这一次及其后的书价改革能够沿着正确航道运行下去,令我至今难以忘怀。1984年书价改革前,出版社执行的是1973年“文革”中制订的定价标准,比1956年低标准定价还低,加上此间纸价上扬、印刷工价上涨、图书生产成本增加,因而书价调整后增幅较大,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图书价格是业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但长期以来,对书价水平高低的认识,多限于感性的议论,理性的科学把握尚嫌不足.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专门组织了"当前书价水平评估"课题的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分别评估了中小学学生用书、大众图书和专业图书的定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现阶段的图书定价问题,既要关注社会反响更要开展专业研究。近年来书价猛涨是事实,但相比较于其他行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比较于西方国家(地区)的书价,我国书价不仅不高,而是偏低。书价低,已经不利于出版业乃至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定价销售还是折扣销售,各有利弊;即使"折扣战"也并非十恶不赦。这些,对图书市场生态到底是毁灭性的破坏还是建立新秩序前的惨烈拼杀?不宜轻下定论。目前,图书定价的种种问题,还是交给市场解决为好。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价格是调节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杠杆,它不仅反映了图书市场供求关系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图书生产和流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因此,书价政策的变化是一个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书价政策也发生了多次调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不法商人见利忘义,哄抬物价,而此时图书的价格也无标准可循。1951年,国家出版总署规定采用“人民币定价法”,规定图书按定价出售,不得随意加价,即图书售价一律的原则,首次在全国统一了图书销售…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价格     
“低书价政策”的反思政策性价格历来是图书定价主要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其价值的本身。数十年来,这种“低书价政策”在特定的时期对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传播精神文明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确立了它的地位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图书已更多地被承认为具有商品特征的劳动产品。因而,“低书价政策”是否延续下去,已成为值得思索的重大问题。以下的事实值得我们作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各方面对图书定价,特别是各类教材、课本定价反映较多,批评出版社滥提书价,超出读者购买能力。书价问题的状况倒底怎么样?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出版局。现将有关的四个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解放初,图书基本定价政策存在了两年左右时间,对稳定出版发行市场、调动从业者积极性、保证图书供应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书商加价、书价上涨、书市混乱等不良现象.探析图书基本定价的定价标准、标注位置、标注格式和货币符号等,可以为著录解放初图书时确定版本信息、折算价格金额、鉴别货币符号、选择著录字段等提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书价虚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呼吁降低书价,但多年来一直事与愿违,书籍价格不降反升的势头预演愈烈,造成了图书市场上的怪圈:一方面由于书价过高读者买不起书,使得图书销量减少,书商利润降低,出版社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出版社和书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反过来再抬高书价,加剧了书价的虚高不下。书价越高,读者越买不起,读者越不买,书价越高,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价格的恶性攀升。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行图书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是文化事业,图书的出版意义与阅读价值比较抽象,一般出版人对定价不太重视,多半凭直觉认定,因而普遍存在对书价的几种迷思:一、定价越高越好?二、薄利多销?降本以求利?三、依据行情定价?四、价格应该反映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图书:统一定价还能走多远李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连年不断的书价猛涨,却让人们对图书望“价”止步,新闻传媒也颇有微词、读书人不禁对图书定价的真实程度越来越感到怀疑:书价怎么能有这么高?统一定价困惑面面观图书...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5,(11):65-67
书价虚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呼吁降低书价。但多年来一直事与愿违。书籍价格不降反升的势头预演愈烈。造成了图书市场上的怪圈:一方面由于书价过高读者买不起书.使得图书销量减少。书商利润降低。出版社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出版社和书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反过来再抬高书价。加剧了书价的虚高不下。书价越高.读者越买不起。读者越不买。书价越高.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价格的恶性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