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自然,成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但与此同时,人正用自己的双手,按照自己的心理思维去一步步的毁灭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生态危机的种种表现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对人类心理、思雏的研究也日益紧迫。健康的心理、条理的思维、有目的行为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相信在这种条件基础上,人与自然才能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心理与逻辑作为人类大脑进行信息加工两种基本功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但作为人类心智统一过程的心理与逻辑,在20世纪却被心理学与逻辑学人为地分隔开来。认知科学诞生以后,心理学与逻辑学面对重大挑战,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著名的沃森选择任务实验和卡尼曼面对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为我们理解心理与逻辑的关系提供了帮助。在认知科学背景下,心理学与逻辑学重新交叉融合,并共同回归于人类心智与认知的统一过程。心理学与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合理的学科框架,认知逻辑就是这样的学科框架,它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认知科学的背景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1世纪,我们要从认识自己的脑与心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全、逻辑严密的能够正确思维和有效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3.
罗钧恒  白蕾  刘宏程 《科教文汇》2012,(16):169-170
实践概念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亚里士多德创始实践哲学以来,实践概念的内涵已得到丰富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是指人的分化自然与统一自然的活动,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引入心理学,会影响到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化,引起对人的本质、心理的本质的认识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方法论的选择和心理的解释框架的变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点去看待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看成是在人自己的创造性生存活动——实践中生成、展开和完善的,亦是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4.
由现代技术及其应用所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和人性的价值危机其根源在于技术理性对自然、人类社会及人自身的全面统治。技术理性因其所具有的无可抗拒的生产效率和能顺应任何目的的纯中性的工具化意味而蕴含着强烈的统治逻辑。正是这种统治的逻辑使现时代的人丧失了其批判和超越的维度而沦为工具性的存在。因此,技术理性的全面统治必然导致人的自由的全面丧失。人性危机的根源在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的危机。只有借助"审美思维"超越技术理性的对象化思维,人类才能彻底摆脱工具性的存在方式,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本性。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部延绵流长、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代代相传的艰难探索中,人类逐步创造出科学的利器。科学让人们在自然现象的迷宫中奋力跋涉,在走向真理的丛林中披荆斩棘,极大地扩展了人的认识视野。科学使人类摆脱了精神上的蒙昧、思想上的蛮荒、认识上的谬误,在对自然的把握中不断超越自然的界限,用思想的进化代替了生物的进化,使人们一步一步地开始成为自己的主人。科学在探测自然奥秘的同时,也为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增添了强大的工具,推动人类社会从农  相似文献   

6.
人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这种心理倾向叫做心里张力。在很多科学课上,在过分强调学生动手实验的同时,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心理张力,思维场的创建。在科学课堂如何利用心理张力创建心里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梯度性引导,滞后性引导,创建思维场训练学生思维。在交流反思中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科学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广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悖论及其伦理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是一种人类思维的悖论特征,是人类认识对于人类科技活动与客观世界矛盾性的反映。人怎样改变世界,就怎样改变自己的思维。人们应自觉地把客观世界的辩证矛盾作为自己思维的起点,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来说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寻求人们科技活动的合理性原则(即科技伦理),在现实的活动中去创造人类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唐启亮 《内江科技》2010,31(11):28-29,57
人类生存是多种维度的统一,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人与自己关系的统一。人的存在现实上是自然、社会及精神存在的复合体。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是机械自然观的误区、价值观的误区、社会发展观的误区,要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威廉·布莱克曾有这样一句名言: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只有珍惜时间,朝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奋进,生命才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忙碌的人没有时间去感伤,去惆怅,去幽怨。我们应该闻鸡起舞,"休将白发唱黄鸡",才能避免"老大徒伤悲"。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不少人为之动容。孔子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形  相似文献   

10.
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理性是道德理性的进一步扩充,是一种人类从生态伦理学意义上选择行为模式的理性。文章试图通过对生态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以显示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重大转向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进步、文明。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1、“大自然观”———人类与自然同生共进中的整体论思维;2、“大生产观”———人类与自然物质变换中的最优论思维;3、“大社会观”———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中的双赢论思维。从构建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入手,必然导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规范和价值取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再论辩证大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最大的问题是生态环境危机 ,其根本原因是人本主义。事实上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员 ,人类在生物链的大环境中必定纳入自然规律中去。在地球范围的自然界可分为地球自然、社会自然、人工自然三个层次 ,人类社会作为社会自然的自然性应当是主要方面。而人类社会的社会性则是从属方面。三个层次的自然是辩证统一的 ,建议树立统一的辩证大自然观和自然伦理观 ,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同生态环境大协调化的生存机能及进化能力,但是现代人类错误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不仅损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损毁了人类大协调化的生存机能及进化能力。近几十年来陆续爆发的新型病毒传染痛,实质上是寄生虫及病毒、痛茵进化能力同现代人类自我损毁的生存机能及进化能力的较量。现代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饮食结构、活动方式以及婚育方式、殡葬方式等各方面,研究建立和完善大协调化的生存方式。必须展开人类及社会同自然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的研究。建立人类同自然大协调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站在当代应有的知识高峰上,以开阔的视野审视人类的各种活动,探寻可持续生存的根本途径——走向大协调化的生存方式.应对各种生存挑战。必须对此展开多学科变叉协作的研究,进行周全的系统化的课题设计.研究怎样建立引导人类同自然大协调化的发展机制。这对提高整个人类的进化觉悟和可持续生存能力。引导研究和提高最终效益和经济更新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喜怒哀乐一样,嫉妒恐怕也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心理本能了。看见谁比自己强,或是原来不如自己的超过自己时,往往心里不好受,嫉妒也像虫子一般立刻骚动起来。从道德观念讲,嫉妒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于人于己都有害,这是人所共知的,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想方设法陷害他,最终全军覆没于孙膑手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人类生态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着生态困境,生态的失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甚至威胁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最原始的生态意识是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时,不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自己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界。当今社会的人类应该学习自己的祖先,树立现代人文明的生态意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给子孙后代留给美好的绿色世界。  相似文献   

15.
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方式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本质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中,大多数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环境中渡过,人类创造环境,同时环境影响人。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和主体,离开了人,就无所谓设计艺术。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蒋方明 《科教文汇》2014,(21):172-173
小学实验课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家L?S?舒尔曼的“有指导的发现法”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小学实验课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家L·S·舒尔曼的"有指导的发现法"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前言哲学是世界观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体系。它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在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后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什么是影视广告,应该怎么去把握观众的视觉心理,努力做到与其心理上的互动,让其用自己的思维来感受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影视广告的设计创新,不应该局限于陈旧的表现手法,要有新概念的思维能力,要以人为主体,融入不通的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20.
嫉妒的伤害     
王国民 《发明与创新》2011,(1):I0063-I0063
嫉妒是一种心理痼疾,深潜于人的内心深处。善妒者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他们不惜采用最卑鄙无耻的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哪怕他是自己的亲人、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