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改进原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关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1-7],虽然在老版本演示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用塑料袋将试管口封住,以免NO污染空气,但仍有不足,新实验还是未根本解决问题,也就是很难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因为试管中的空气没有除去,其中的O2仍能使NO转变为NO2,实验不足以说明产物为NO。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5页演示实验1-7演示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演示效果,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反应开始后,再用塑料袋系紧在试管口,已有少量NO、NO2气体逸到空气中。(2)用塑料袋收集NO、NO2气体,不便处理它们,而且易使这些气体逸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3)对于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由于试管上部仍残留有空气,使产生的无色NO气体与O2反应,迅速转化为红棕色NO2气体,无法验证还原产物为NO气体,不利于课堂教学。2实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铜和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NO 是用透明塑料袋收集,并观察 NO 与 O_2反应的颜色变化。利用教材上的装置和方法演示实验,一是试管内空气没排尽,NO 很快被氧化成 NO_2,NO 的无色很难观察到;二是实验完成后,气体不方便回收,NO会部分逸出,污染环境。针对教材演示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发现用如下装置制取NO 和验证 NO 的性质,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效果较好,如图1所示。1 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正>一、改进目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5.
1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教学现状(1)执教高一化学的教师想必会有这样的感觉:按教材图2—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要想得到淡黄色的固体 Na_2O_2是很困难的、按教师教学用书笫34页“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的改进方法,把钠“放在试管里加热”,由于很难有空气进入试管,几乎也没有实验效果。(2)实验中观察到的许多实验现象,至今还很少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理解H2S与SO2反应生成浅黄色S的实验现象,我用一支小试管和一个注射器进行演示实验.在准备室中收集一试管SO2,用橡皮塞封好;收集一针筒H2S也用橡皮塞封好,就可带入课堂进行演示.演示时,把针筒上的橡皮塞换上针头,把H2S注入带橡皮塞的小试管中,在试管壁上马上会出现浅黄色固体.此做法优点:1.反应瞬间完成、现象明显2.不会引起教室环境污染3.操作方便,课堂效果好4.此操作可用干多数混和气体的反应(如NH3+HCl,NO+O2等)H_2S与SO_2反应的实验改进@郭文锋$浙江磐安中学!322300…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一化学教材必修一有关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气体。为此,笔者经多次实验研究,对该实验作出如下改进。一、原实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由于试管内原有空气中的氧气未除去,实验产生的一氧化氮便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二氧化氮,此时往往会看到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而无法观察到NO的颜色,同  相似文献   

8.
在中师和高中课本中,都有Cu与浓、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反应虽易进行,但反应不能控制,且生成的气体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以可控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二、实验操作方法1.推动试管A中钢丝绳(它可通过塞子上下移动),使Cu片浸入浓HNO3中.开启三通(开关I)并打开夹子,让试管A中的空气排出,此时,试管A中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同时,溶液变为蓝色.2.当试管A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夹子,旋转开关I,让气体通入…  相似文献   

9.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实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 8HNO3稀=2NO↑ 3CuNO32 4H2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现行教材中该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用塑料袋封住试管口,实验的真实现象却是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这是NO迅速跟封在试管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O O2=2NO2)。实验现象与理论反应无法吻合,给实验结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实验进行必要的创新研究与改进。要想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及无色变为红棕色的过程,关键是在产生NO气体前…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本)第一册第103页,[实验4-4]内容为: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检验是否有氧气放出。如此操作有以下问题。①如果滴水太慢,空气不易排尽,木条不易复燃。②如果滴水太快,氧气迅速扩散出试管,木条也不易复燃。所以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易把握时机,演示效果不佳。笔者以为还可以补充检验产物中有碱生成以及验证Na2O2漂白性的实验内容。为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Na2O2的性质,就此演示实验做了如下改进,愿与同行探讨。a.操作步骤。①按图1所示安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动机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16页。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有不够合理之处,由于在作为反应器的试管中存有空气,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NO会立即被氧气氧化为NO2,难以迅速而准确地观察到五色的NO气体,也难以及时地停止反应。在各类化学教学杂志上已刊登了不少该实验的改进方案,比如有人应用不等长的U形管(下图所示)来进行此实验,该方案虽然克服了这两个难点,但在中学教学实践中。一个演示实验往往需要在多个班级连续进行。因此,它就显出有以下不足之处:(1)稀HNO3的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难度极大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中的作法 ,很难看到白色沉淀 ,往往直接看到绿色。致使教师在讲授时倍感牵强。在其它资料上也经常看到一些改进方法 ,措施亦多为降低溶液中的含氧量。但不是现象不明显 ,就是过程复杂 ,不方便演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1 主要仪器、试剂普通试管 2支、试管夹、酒精灯、固体氢氧化钠、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蒸馏水2 操作步骤2 .1 对比实验先用药匙取一粒氢氧化钠固体 ,送入试管底部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约 2毫升蒸馏水 ,加热试管 ,观察现象。2 .2 演…  相似文献   

13.
1 氢气燃烧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P5 3页图 3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在玻璃导管口点燃 ,学生观察不到氢气燃烧火焰的真实颜色。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人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  增加的导管有 :金属导管 ,“Y”形管 ,橡胶管。 (见图 1)2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  初中化学P48页 ,图 3 3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检验操作不够方便。本人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以下改进 :(见图 2 )图 2  说明 :试管改用玻璃管 (截底试管即可 ) ,配上单孔橡皮塞 ,塞中插入中间连有橡胶管的玻璃管 ,夹上弹簧夹。检验O2 和H2 时 ,打开弹簧夹就…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三种版本(鲁教、苏教、人教)的必修1教材中都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演示实验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没有演示实验,苏教版教材用分液漏斗与试管作为反应的容器、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收集完成性质实验,鲁教版用铜与硝酸反应的试管口上加蘸氢氧化钠的棉花设计完成实验,这二种教材演示实验设计都不利于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且教师重点强调NO、NO2毒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畏惧感,造成教师上课一演示实验,学生赶紧捏鼻子逃避的现象,教材的实验教学功能被减弱.  相似文献   

15.
1 改进目的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实验1-7]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口也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易污染环境.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中有空气,不易观察到NO的无色,且打开铜与稀硝酸反应后试管上的胶塞,让空气进入试管的操作,也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的外逸,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能有效克服这些缺点.  相似文献   

16.
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二册讲述硝酸氧化性时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上对此实验是单纯在试管中进行的,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逸散到空气中,既污染了空气,也危害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以上弊端,加强环境保护,对本实验的改进显得很有必要,改进如下(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专及高中课本中,都有Cu与浓、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反应简单易行,但不能控制,实验中生成的气体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在教学中以可控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二、实验药品浓HNO3、稀HNO3、Cu片、NaOH溶液。三、实验操作方法1推动试管A中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通过塞子上下移动),使Cu片浸入浓HNO3中,此时试管A中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同时,溶液变为蓝色。2当试管A中的红棕色气体充满后,把钢丝绳提升,使Cu片脱离浓HNO3,试管A中的气体通过导管进入试…  相似文献   

18.
刘彩霞 《中学理科》2005,(11):66-66
不活泼的金属铜与浓酸反应时.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其化学疗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若按课本介绍的实验.将浓硝酸直接加入试管中.生成的二氧化氮会逸散到空气中.一方面造成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实验过程中.人可能吸入二氧化氮而中毒现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9.
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很强的氧化性。劳动人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化学》第四章第四节讲到硝酸的氧化性时,有一演示实验,其做法是“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从实验中可看到,浓、稀硝酸都能与铜反应,前者反应激烈,有红棕色的NO2气体产生;后者反应较慢,有无色气体NO产生,在试管口呈红棕色,这是NO遇到空气中的氧被氧化成NO2的缘故”该演示实验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效果比较明显,成功率高,但是产生的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NO2直接污染教室环…  相似文献   

20.
NO2 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且能与水反应的氧化物。NO2 能否用浓H2 SO4来干燥 ,一般资料都没有说明 ,以下两个实验 ,能很好地证明NO2 不能用浓H2 SO4来干燥。1 实验 1用铜和浓硝酸制NO2 气体 ,并控制气流慢慢地通入盛有约 2ml浓硫酸的具支试管里 (用NaOH图 1吸收尾气 ,防止污染空气 ) ,过一会儿(约 5分钟 ) ,便可清楚地观察到 ,无色透明的浓硫酸呈浅红棕色 ,继续通入NO2 ,颜色逐渐加深 ,说明红棕色的NO2 这种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浓H2 SO4(见图 1 )。图 22 实验 2向一充满红棕色NO2 气体的试管 (A)里注入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