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中国历史上翻译方法的动态发展,及文化融合潮流来分析,认为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内容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促进文化交流这一根本目的.归化与异化的方法应该是相互存在,相互补充,和谐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译与意译的基本概念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总体来说,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又称为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二、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有的译文相对归化(domestication),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  相似文献   

4.
李文 《文教资料》2012,(7):50-52
在翻译界中,是否允许译者风格的多样性一直是个有待争议的问题。翻译理论认为,一篇好的译文首先应该忠实于原文,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为了达到翻译的忠实性,译者必须严格遵从原作者的风格。相反,一些学者认为翻译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本文试图探究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风格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对英国诗人彭斯的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不同中译本的对比分析,作者提出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并指出译者在追求文字准确、通顺的同时,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再现原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目的是要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自然交流、顺畅沟通。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使用是在上升到文化高度上的常用翻译策略,然而鉴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是静止个体而是不断发展的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对译者来说应该用动态的观点去验证和考察归化与异化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关长平  文倩 《考试周刊》2012,(31):25-26
本文从跨文化翻译角度探讨了译者该如何应对译出语与译入语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如何找到一种既能有效表达原文意思又能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的方法,应该采用何种策略更好地翻译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本文从文本内容、目的、译文潜在读者、社会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策略的选择,最后提出,归化和异化策略只是译者用来应对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的工具,问题的本质是面对各种因素,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两种工具而不是争论哪种工具更为优秀。  相似文献   

7.
译者隐形和显形是翻译界一直争论不止的话题,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目的。但无论是隐形和显形都是译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化的前提下,译者要合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恰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译文要做到在介绍异质文化的同时保证通顺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归化、异化与读者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提出翻译应当异化,但也有人认为译文不可避免地要归化。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都忽视了对读者反应的考虑。读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译者既要使用归化法以迎合读者,也要使用异化法以提高读者。重要的是译者一定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译作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翻译中,是选择归化策略还是选择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人士讨论的焦点.本文作者认为,译者的选择与译者的文化立场度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将通过《红楼梦》两种译本的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翻译的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本文通过引入翻译目的论的一些概念,尝试从根本上解开归化与异化真正的问题所在: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然而,每位译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是应该的。因此,归化与异化没有哪个更好,只要适用于目的,两者皆佳。  相似文献   

11.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 ,本文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 ,讨论了归化与异化对立而统一的关系。指出翻译工作者要考虑读者的反应 ,根据不同读者的要求 ,采用有所侧重的翻译手段 ,达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感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翻译策略的界定及选择一直是翻译界探究的话题之一。依据顺应论对翻译策略的阐释,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受到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语境视野制约,因而通常在认知、物理和社交等方面作出顺应,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则呈现出动态顺应性。  相似文献   

13.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作为现代翻译界主要的翻译策略,虽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翻译实践中,但是近几年对于它们的讨论还是愈演愈烈,争论不休。译者为什么采用这种翻译策略?什么因素决定译者的选择?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异化和归化翻译中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从翻译实施这个阶段的主体——译者、中间人和读者进行探讨和解答。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语言翻译必然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但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令译者感到棘手.异化、归化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对它们的争论一直是翻译界的焦点,但过去的争论一直停留在语言层面,现在已转移到文化层面.归化翻译掩盖了文化的差异性,而异化翻译保留了源文化的异质性,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宜采取以异化为主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归化和异化一直是文化翻译策略中的争论焦点.论文从毛泽东诗词翻译入手,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背景及译者的态度这三方面讨论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佐证,最后指出异化策略是传播本土与外来语言文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同时也指出,强调异化不等于否认归化.  相似文献   

17.
在译界,关于译者的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充满争议,不是被严重削弱,就是被过分夸大。本文认为,作为翻译活动实践主体的译者融合了读者、阐释者和撰写者三种不同身份,因此在翻译的理解、转换和二次表达三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也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乐 《文教资料》2006,(34):104-105
翻译批评的主体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随着读者的反馈和意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双语专家不再是惟一有资格进行翻译批评的群体。读者的心理活动时刻制约着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对译者的翻译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耀慧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85-86,106
目标语读者主要通过译本了解原文,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对译作的翻译策略进行评估,能增强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进而提高翻译质量。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具体实例从词汇、文化和语篇等角度分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中译本,得出该中译本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的结论。最后,对该策略进行了评论,认为应该视情况而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论文以张谷若《苔丝》译本为例,研究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理论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