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组织传播这一学科引入中国已有20多年,目前多数专家学者对组织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学术领域的界定、研究模式与意义的探究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等方面,鲜有关于组织传播应用领域的探讨,特别是经济组织领域。经济组织作为组织这一宽泛概念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选我国证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管理学的角度详细阐述我国证券公司中的组织传播内容,深入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组织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柯妍 《现代传播》2014,(4):47-49,58
本文梳理分析了西方健康组织传播研究的学科路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健康组织传播研究内涵丰富、学科来源多样,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要分支。该领域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提升健康组织整体医疗水平和提升病人福利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研究和社会现实,文章提出国内健康组织传播研究的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简论李普曼的新闻传播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名记者的李普曼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新闻传播思想,其对新闻职业规范、新闻自由、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问题和观点的阐发有力地引发了新闻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直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丰富和深化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红 《今传媒》2010,(3):71-72
组织传播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已经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2000年以来,众多新闻传播学院以及管理学院都已开设组织传播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了组织传播研究领域,组织传播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其中尤以胡河宁教授的研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2006年网络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随着Web2.0时代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网络传播研究正在呈现不断繁荣的态势,其研究视野也因此更加开阔.本文概括了2006年我国网络传播发展的总体特点,归纳了这一年网络传播研究的整体情况,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煌 《新闻战线》2015,(3):94-95
作为一种现代化传播方式,互联网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带给我国传播领域,同时也将一种新传播方式提供给旅游文化。怎样让公众充分利用互联网认识与了解当今的旅游文化,并进一步提升旅游质量,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经济,是我国相关人士应该分析与探讨的重要课题。调查样本介绍本研究共选取200名海南省各个地区的社会公众,对其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250份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0.0%。  相似文献   

7.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等蓬勃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对外传播领域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本文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分析我国对外传播中传播效果的致效因素和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选择要素,以期对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中的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健康传播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其中有关健康传播史方面的研究更是完全阙如。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依据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主体等的不同,对我国古代大量存在的健康传播行为加以划分和归类,分别从人际传播与文献传播、语言文字传播与非语言文字传播、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等几个不同的侧面对我国古代的健康传播历史展开论述,从而勾勒出一幅我国古代健康传播的历史画面。本文以不同于时下传播学界流行的关注当下、关注实证的现实主义研究取向,将研究目光投向大量的文献史料和前人的传播实践,开辟了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关注健康传播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崛起,非政府组织的传播也逐渐为学界关注。相对于政治、经济、环保等领域议题,具备显著公共性的文化应该成为非政府组织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本文着重从文化的本质属性和非政府组织的议题传播特点,来分析文化作为非政府组织传播议题的可行性。以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为实例,在规正孔子学院作为非政府组织特性的基础上,阐述其文化传播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荧泉 《记者摇篮》2009,(9):66-66,68
近几年来,INTERNET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正在我国的传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造纸术、活版印刷术)与传播有直接关系,可见传播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媒体INTERNET的出现,其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1.
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静 《新闻大学》2011,(4):112-118,144
“经由传播而组织”,是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传播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讨这“经由传播而组织”的具体机制与规律.本文从组织理念发展、组织传播观念变化两个方面,阐述“经由传播而组织”这一动态组织传播观的具体含义、现实背景和理论沿革,探讨它对于组织传播研究发展的价值,以及在当下中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薛可  陈晞  余明阳 《新闻界》2008,(3):33-35
品牌传播是基于管理学和传播学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而案例研究法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已经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一些品牌传播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内容的实证分析,以了解案例研究法在该领域研究中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各国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是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文化传播仍然面临困境,因此急需对文化传播路径与合作模式进行完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一带一路’网"中有关"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涉及议题以及参与地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合作议题侧重经济领域,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重要传播内容;参与主体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佳机遇,加快了信息多元传播网络的形成,使得公共领域逐步扩大。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信息技术构建对组织传播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可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组织  相似文献   

15.
论大众传媒的“绿色传播”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正处在信息化的大发展时代,大众传媒以其深广的传播力影响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大众传播事业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影响了大众传媒的正常发展.本文提出了“绿色传播”的口号,并主张将其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理念贯彻在传播实践中,以确保大众传媒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7.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付帅 《新闻世界》2013,(5):313-314
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农业科技传播中组织传播的重要一环,不仅承载着农业科技应用与创新的使命,而且发挥着传播农业科技的桥梁作用。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其科技传播机制,提出了加强组织内部建设、密切组织外部联系、拓宽多种传播渠道、运用多样媒介形式等建议,以期对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传播机制,促进我国农业科技传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传播是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中国学人国际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成为世界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视角描述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热点、中心议题和理论转向,追踪国际传播的中国式建构的学术轨迹,为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寻找现实与理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8,(1)
当前研究混淆使用"传播实践"概念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核心概念的无意识,以及对其所处学术脉络的忽视。更重要的是,数字革命正促逼着一种对传播实践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考察。面对这一亟待澄清的领域,本文通过爬梳传播学等学科经典文献,基于将传播视为实践的方法取向,对"传播实践"这一关键词展开了分析,指出其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问题,即"管理的问题","行动的问题"及"文化的问题",不同层面的实践问题背后实则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想象与主体预设。数字媒介的迅猛革命亦施展出其整合的机制,身体、语言、技术、空间等作为媒介不仅相互影响,不同媒介在数字时代更被赋予新的意涵,并纷纷嵌入到一套联动的传播实践当中。本文强调,作为一种视角的"传播实践"不是并行于传统5w框架的细分领域,而是重新理解"传播"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